虽然人的最终是毁灭,但是还是希望人生的过程过得幸福一些——撒旦
不论你信或不信!闲的时间久了,人也就废了。
《理解人性》中说道: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优越感和弥补不安全感,这才是一个正常人!
激情,是生命的原动力,不停地忙碌,就会收获源源不断的动力!
古语有云:劳逸结合!不少科学研究甚至表明:只有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尽可能地发挥人的潜能。但若是过度休息,就会对人造成一系列的危害!
在多种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中:想太多,是罪魁祸首!例如: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然而,想太多,往往是因为太闲!
研究表明,大脑是一个24小时运转的状态,即使你在睡觉的时候,它也会持续运转,直观的感受就是:“做梦”!大脑的休息模式是:局部休息,或者说“相对休息”(减轻工作量就相当于休息)。
当我们在醒着的状态下,大脑会处于一个密集的活动状态;当我们在思考问题、处理工作时,大脑就会处于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下。持续性的高速运转,换来的只能是因为思维疲惫,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错误不断。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想睡睡不着,醒着又做不了事情。脑子昏昏沉沉、感觉一团浆糊,甚至还有点儿疼。
这就是“大脑过度疲惫”的真实状态!
1、当大脑达到一种劳累的程度时,人的工作效率就会降低,此时,睡觉就能减轻大脑的工作强度,让它得到休息。
2、若是坚持工作,大脑最终就会迫使身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以维持身体的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此时身体的活动仅仅是靠激素的维持,大脑在“偷偷”地休息,局部交替休息。这也是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3、当工作完成时,随着精神的放松,大脑也会接收到相应的信号,进而停止分泌维持身体高度工作的相应激素。但是,体内残留的激素还没有耗尽,身体就很难快速达到一种入睡的状态。直观的感受是:想睡睡不着、工作也不想做。这就是“精神紊乱”!因为体内的激素水平出现了紊乱,同时,大脑处于“休息”状态。
4、经常出现这样的状态直接的结果是:工作上的错误不断、生活中的错误不断,导致人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情绪。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必然又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的产生。直观的表现是:焦虑症、抑郁症等。
这样的症状,又会诱发身体一系列的疾病,例如:肠胃不适、失眠多梦、月经失调、肾虚、肝疼等,这样的疾病又会进一步导致:吃不下、睡不着等身体的正常活动受到影响。久而久之,人也就废了!
堕落很容易,但要让人保持高度的自律、持续性的自律、积极向上、发奋图强是很难的!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是“自私和懒惰”。
人只要一开始放纵自己、开始变懒,就有可能发展成一条不归路。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遇到困难,最好的方式是解决苦难,最轻松的方式是逃避困难、逃避现实,很多人就选择了后者。这其实是很严重的!
常听到有学生打趣地说道:想当年,我也是学霸,只可惜想去“学渣”的世界里看一看,不曾想,回不来了。这就是“不归路”!
千万不要以为一两次的逃避没什么大碍,实际上,逃避是会上瘾的!心理学上称之为:“冲动控制障碍”,属于心理(精神)障碍的范畴。这个症状会诱发以下多种情况:
1、用越来越多的逃避行为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2、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包括易怒、暴躁等。
3、尝试改变或控制自己的行动,总是失败。
4、沉迷逃避责任、逃避现实;在经历负面情绪时,习惯性逃避。
5、习惯性撒谎,以达到隐藏真实想法和逃避责任的目的。
6、影响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甚至不惜为了逃避而冒险失去重要的人际关系。
造成“习惯性逃避”的因素是多样的,有激素分泌失衡的原因,有心理上的原因,也有病理性原因。
总的来说就是:第一次逃避,是诱发后面多次数逃避的“罪魁祸首”!最直观的表现是:破罐破摔。常用的借口是:我就是懒,我就是这样的人,改不了,没办法。
这样的感觉,实际上是“暗示效应”的效果!既有第一篇幅的因素,也有第二篇幅的作用。
第一篇幅说道:“太闲,就会想太多”。想太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第二篇幅的“思维疲惫”。思维疲惫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算了,不想了”,也就是这一篇幅的直观表现:“不做了,没意思,继而放弃计划的实施”,例如:睡觉、打游戏。通过分泌多巴胺,使自己达到短暂的快乐。
多巴胺其实很容易获得,放纵低级的欲望就可以获得,例如:购物、蹦迪、睡觉、打游戏、性刺激等。很多途径都能得到多巴胺!
这样的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在激素停止分泌,或者彻底消失之后,人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进而怀疑之前所做的一切。在一次次的空虚和怀疑中,人就会出现“审美疲劳”。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放弃。
审美疲劳,指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对什么都觉得没有意义,不想努力、不想拼命,只想“躺平”。诱发因素是之前过于刺激,导致之后对刺激出现“麻木”的状态。
人最大的烦恼就是“想太多”,它表面上是让你变得理智,也让你多了许多选择,实际上,它是典型的“精神内耗”!
它只会过分消耗你的精力,使你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别的事情。这就是上文中说道的“思维疲惫”,进而使身体也感到疲惫。最后会放弃实施一切计划,进而养成习惯性逃避。
有句话说得好:忙碌,是治愈一切精神疾病的良药。
这句话或许有失偏颇,但是,相对于大部分精神(心理)疾病而言,忙碌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忙碌的根本作用是“聚焦”,即“提升对某件事情的注意力,使得没有多余的心思想别的事情”。其根本目的是:“使人不要想太多”。
可以的话,找一件自己真心感兴趣且能长久做下去的事情,做起来吧!为了未来也好,为了工作也罢,哪怕仅仅只是为了挣得几两碎银。动起来,人也就活起来了!这跟水一个道理:动则活,不动则死;活水复苏万物,死水寸草不生。
本人相关专栏:《婚姻心理学|性格塑造与再塑造》,将有效解决个体的所有性格问题。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