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第19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天津举行,鲁敏的《或有故事曾经发生》获中篇小说奖,同时获得本届百花奖的作家还有冯骥才、李佩甫等作家。她的获奖作品的授奖辞是——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与疏离将生活切割成无法缝合的残片,生命失去了清晰的纹理,鲁敏作品以奇特视角呈现并回应了这一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小说借助叙述者的勘察,将社会关系构成的认识遮蔽层层剥开,使得完整回忆并重构生活成为可能。
《或有故事曾经发生》以一个离奇的少女自杀案切入,通过流量公号撰稿人为了10万+的采访线索,为读者呈现出当代社会的纷繁芜杂和人性的诡异难辨。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故事?“新生、死亡、命运,都是文学书写的主题。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常常也会更加关切有关死亡、抑郁、绝症等广义的不幸。”省作协副主席、作家鲁敏说,《或有故事曾经发生》的写作素材来自于朋友圈,当时,一位很少联络的朋友发了他女儿离开的消息,并附了一张甜美的生活照。朋友痛苦而无解,不知孩子为何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我想到了网络上无数类似的消息,想到了很多追踪报道的十万加热搜,想到了媒介放大传播与生活真相之间的某种乖谬与背离。”此后,鲁敏一直留意相关周边素材,尤其是新媒体上那种不断反转、不断刷新、否定之否写、辟谣又辟谣的“常态”,更加深了她对这个写作主题的多层次理解,“最后真正所写的故事,其实是个杂糅叠加的处理,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意思——是东南西北不同人物各取其要,复合而成。”
小说即将排版之时,名字却迟迟未定,左思右想,鲁敏最终将篇名定为《或有故事曾经发生》,而这个名字恰恰表达了她对小说的虚构创作与非虚构素材的一个文学理解,“小说作为虚构的艺术,在处理生活中非虚构素材时,总会进行加工、提炼和升华。但不论小说写作还是非虚构写作,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对文学之力与文学之美的创造与追求。写作者需要对生活葆有最大的热情与热爱,以独有的书写去呈现人性的力量与美。”
鲁敏的作品,书写过媒体人、相亲者、出租车司机……关注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境遇。如何获取写作灵感?鲁敏说:“灵感是一个比较多元的来源,可以是一手的经验,也可以来自远方或路人,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跟自己的内心发生化学反应,这个反应不仅是指创作冲动,还指有创造性的审美塑造,要有此时此在的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价值观。”
刚刚闭幕的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鲁敏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受鼓舞的同时,也给她今后的创作带来诸多启示。“正如总书记所说的,写作要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作为一名七十年代生人,我们这一代写作者的成长、成熟与改革开放同步,这种个人与时代的水乳交融,也折射并构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创作面貌,我们的写作,笔势渐渐开阔,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地关切到贫困与慈善、自然生态、留守儿童与老人关怀、灾难与家园重建、传统文化复兴等‘此时、此在’的中国经验,这是个人才能与时代经验融通结合之后的一种深度与温度。”
在鲁敏看来,我们当下的文学发生机制与传播生态正进行着技术与观念的更迭,这一切给写作者带来了压力,但也让文学现场更为生机勃勃,“如何做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国故事、江苏故事的文学表达需要一代又一代作家的接棒与努力。”
对于未来,鲁敏的期许是,“希望能与我的前辈和同代人一起努力,写出我所处的这个时空当下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故事,我希望用我的思考来呈现世道人心,记录这斑斓而广阔的现实世界,记录下时代里的细节、温度与一张张东方面孔。”
鲁敏透露,经过漫长的“跋涉”,自己一部长篇小说《金色河流》已抵达“目的地”,成书将于2022年年初正式出版。“这部长篇试图书写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财富观的变迁,尤其是作为创业者的父一代与儿女一代,在物质与非物质传承上的观念碰撞,以及这种碰撞中的时代进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举报/反馈

交汇点客户端

200万获赞 11.9万粉丝
江苏移动媒体第一品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新华报业交汇点客户端官方百家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