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王开智
在今年日本举行的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33岁的残疾游泳运动员贾红光斩获了2块金牌、1块银牌、1块铜牌;几个月后,在陕西西安举办的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贾红光再次斩获5块金牌、2块银牌。
在一年内取得7金、3银、1铜,当国歌响起,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贾红光不仅赢得了游泳的比赛,也赢得了人生人生的比赛——这是一个农村残疾孩子,在泳道中拼搏出来的励志人生。
贾红光拿着日本残奥会金牌
千百次努力后,成为普通人
赛场泳道里的贾红光,像是一条飞速的剑鱼,有着劈波斩浪的迅猛。
回到生活的细流中,他像个平凡、亲切的邻家小伙子。头发短短的,人显得挺精神,因为人很瘦,个子就显得挺高——很爱笑,说起话来常带着笑容。
采访开始之前,他一边给记者推过一把椅子,一边用胳膊收拾起孩子掉在地上的玩具:“家里俩孩子,我闺女三岁,都是她的玩具。”他的左臂空荡荡的,右臂也只剩下只有三分之一,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生活能力——只是需要比普通人付出几十倍的努力。一个简单的倒水动作,普通人轻而易举。但是对于贾红光来说,有时候需要尝试两三次:他要用断臂夹住暖水瓶圆圆的肚子,将身体弯成60°的角,通过倾斜身体,向玻璃杯中准确的倾注一杯水。
普通人轻松做到的,他就去训练几十遍、几百遍;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他去尝试几百遍、几千遍、几万遍。反反复复的尝试、训练、磨合,普通人能够做到的,贾红光也能做到: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普通人无法做到的,他也通过努力实现:登上冠军的领奖台。
生活中的贾红光,通过千万次的努力成为一个普通人,而正是这份坚韧的“普通”,打动了他的妻子刘洪芬。
贾红光从日本比赛回国后和妻子刘洪芬合影
贾红光和妻子刘洪芬相爱于微时。刘洪芬是个个子小小、脸蛋圆圆、头发长长的漂亮太太。采访时,她就在旁边开着电视,不断地回复孩子老师班级群里的信息。相比丈夫的荣誉和宣传,作为俩孩子的母亲,她更在意孩子老师发来的一切信息。
两人当年在一起时,贾红光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甚至连健康都没有的穷小子。恋情遭到了父母激烈反对,贾红光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丈母娘的肯定:丈母娘来聊城时,先做了一大桌子好菜,展示厨艺;接下来陪吃陪玩陪聊,最终赢得了老人的支持。
“跟他在一起,也没啥特别的理由。就觉得他是个普通人吧,人挺好,对我也挺好。”回忆起俩人的恋爱时光,刘洪芬觉得不好意思,“认识的时间长了,就觉得他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跟普通人一样,不仅自己的生活能照顾得很好,心理上也没有自卑,就是个普通人。”
正是因为贾红光的这份“普通”,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这份感情,健康、漂亮的刘洪芬一直坚定地选择贾红光。相爱三年后,2011年冬天,已经成为专业运动员的贾红光用自己的比赛奖金在家乡莘县付了首付,买了房子,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婚后先后添了一双儿女,过上了平淡又幸福的好日子。
体育改变的人生
6岁时因意外触摸到变压器,贾红光失去了双手。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身体残疾,意味着几乎失去了所有关于未来的出路。
“懂事之后,就特别在意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也当面听到了很多特别难听的话。有些家长会当着我的面教育孩子,说要是调皮,就会变成我这样子,没有胳膊。”因为同学的讨论,贾红光在初中一度变成“好战分子”,跟同学多次打架,就算是因为身体原因成为挨打的一方,“打不过也要打”。
更难受的还是陌生人投来的同情而异样的眼光,这种眼光让贾红光开始感受到了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自卑,天天穿长袖的衣服,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敏感、自卑,感觉不到未来的出路。“我很少出门,平时就待在屋子里。”对当时的贾红光来说,残疾仿佛是一种罪,让他没有勇气站在村里人的面前。
父母都是农民,为了补贴生活,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卖部。他们给儿子能想到的最好的出路,是娶一个同样有残疾的姑娘,俩人互相照应,同时经营小卖部聊以糊口。如果不是学习游泳,贾红光大概率的就是站在柜台后面,像积灰的货架一样沉默——是体育改变了人生。
贾红光比赛现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点燃了所有中国人的运动激情,贾红光也不例外。他第一次离开聊城,去北京找同学玩。
“整个北京都是那种奥运的氛围。一下车就看到奥运会的海报,我第一次知道了‘残奥会’,就是残疾人也能参加奥运会。”在北京打工的同学鼓励贾红光也去尝试做运动员,并且根据网上的信息,打电话给了北京残联,北京残联将信息转回到山东残联。一层层的信息传递下来,聊城残疾人运动队的教练张保锋联系到了贾红光。
退役前,张保锋也曾经是残疾人运动员,在一些国家级的赛事中多次获奖。退役后回到聊城,组建了残疾人运动员队伍。他因为触电失去了双臂,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一步步靠着体育走出农村,改变生活。对残疾人,尤其是农村残疾孩子发展的困境有着设身处地的体会。
“试试吧。”张保锋说,“怎么也算是多一条出路。”
入水之后,凭借着当运动员的直觉,张保锋觉得这将是一位冠军——但“冠军”刚训练了几个月,就回家不见了踪影。再打电话,对面支支吾吾,听来听去,原来是家里开小卖部,他得在家看店,不能继续学游泳了。
张保锋电话里就熊了贾红光一顿,又分别给他父母打电话,反复的说贾红光真是个好苗子,学体育是有前途的——至少不会比现在更差。
“当时省里的夏树芳教练跟市里的张教练一唱一和,一个说对方不要我了,另一个说快点来吧还有机会。一来二去的我就又回到了游泳队。”说到这,贾红光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就是当时训练太苦了,强度太大了,真是受不了了。”
在教练的坚持下,贾红光就又回到了训练队,并且在2009年中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100米仰泳比赛铜牌。
从这枚金牌开始,属于贾红光的运动时代,开始了。
和自己的较量
“你是从什么时候不再在乎其他人的眼光?”记者问。
“从我游泳,拿奖牌开始。”贾红光说。
2010年10月,在第八届山东省残运会上,贾红光获自由泳50米100米400米金牌,仰泳100米蝶泳100米蛙泳100米混合泳200米金牌。
2011年10月,在第八届中国残运会上,获100米仰泳金牌,200米混合泳铜牌,100米仰泳破全国纪录。
2012年5月,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获100米仰泳第一名,100米蛙泳第二名;8月在伦敦残奥会以1分14秒64的成绩获得了银牌,这是山东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在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奖牌,也是聊城健儿在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奖牌。
在第九届残疾人全国运会动暨第六届特奥会游泳项目男子S6级100米仰泳中,超过世界纪录。
……
贾红光比赛现场
2021年8月,贾红光入选中国队出征东京残奥会名单。在东京残奥会男女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20分比赛中获得金牌;男子100米仰泳S6级决赛,贾红光以1分12秒72的成绩夺冠。
从第一枚铜牌开始,贾红光一步步的从聊城队游到了山东省省队,又从省队进入国家队,从2008到2021,在13年的时间里一步步站到了残奥会的冠军领奖台。这样夺目的成绩,让教过贾红光的教练都认为“他很有天分”,但是竞技体育场上不缺有天分的人,更不缺勤奋努力的人,只有在天分的基础上更努力,才有可能站到领奖台。
接触游泳训练时,贾红光已经21岁,骨骼已经基本定型,对于运动员来说,职业的黄金生涯在18岁左右。想要弥补时间上的差距,就只有将努力做到极致。
成为运动员的13年中,贾红光几乎每一天都泡在水里,呼吸、憋气、滑动双腿。因为身体上的劣势,残疾人运动员必须极致熟悉自己身体的每一寸肌肉,善于把它们调试到最佳状态,在泳道里伸展、前行、跃进。几乎每个运动员的身上都带着伤,因为长期训练,贾红光的肺部受伤,曾一度因为咳血而退赛休养。
“最严重的伤是备战里约残奥会之前的一个月,腰部拉伤了。”贾红光回忆,为了参加这次残奥会,他已经备战训练了很久,感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参加。然而,在飞里约的航班上,腰部就已经疼得坐不住,“我就躺在飞机座位下面,一路躺到了里约。”
在里约残奥会,带伤参赛的贾红光在取得一项男子仰泳项目的金牌后,参加S6级50米自由泳比赛。因为没有胳膊,自由泳主要靠着腰部用力,“开始往水里一跳,我就觉得完了,腰好像被撕开一样。出水后趴在地上起不来,感觉腰好像断了,还是队友叫来了工作人员,把我用担架抬走的。”即便是身体的痛感已经到了极致,在这场比赛中贾红光仍然取得了一枚铜牌。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场比赛,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较量。在这场和自己的较量中,贾红光赢了。
冠军在家也要做饭
在贾红光家,有个专门的柜子用来存放贾红光的奖牌和证书——拉开柜子,哗,金灿灿的奖牌耀眼。
“我闺女经常摆一地玩,把这些都当玩具了。”说起自己3岁的小女儿,贾红光笑容加深了,“特别调皮,家里全是她的玩具。”
在采访中,每次有想不起来的问题,贾红光就问旁边的妻子刘洪芬,“老婆,你还记得这个事吗?”
没有比赛和训练,夫妻俩难得享受团聚时光
答案每次都是否定。常常是夫妻俩一起想一会,你一言我一语的回忆,然后看着记者有点不好意思的回答:“忘了。”
“我老婆跟我挺不容易的。我一直在外面比赛,家里都是她一个人在忙。这个房子也是她自己装修的。现在闺女三岁了,我陪她的时间都没有半年。”在采访中,贾红光多次感慨着妻子的不易,表达着对妻子的感谢。但在刘洪芬这里,她却觉得丈夫在外面更不容易,“这些年他在外面比赛,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我一直在家带孩子,家里房子、花费都是他比赛挣来的。”
对于妻子来说,贾红光能吃苦、人心细,看问题也比自己长远,“我就一心在孩子身上了,不像他操那么长的心,我就想着怎么带孩子了。”
现在贾红光难得能够在家休整一段时间,早晚接送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贾红光身上。因为自己曾经经受过被歧视的难堪,贾红光也曾害怕儿子会因为自己被其他小朋友议论。
“有一年夏天,我穿着短袖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结果好多小朋友看见我,说‘他爸爸没有胳膊’。”贾红光说,自己当时心里特别难受,比小时候挨骂还难受,“结果我儿子喊了一句,‘我爸爸是世界冠军’!”
贾红光笑着说,这次在日本残奥会夺冠,最得意的应该是儿子,“我去他们学校做分享,放学后儿子特别高兴,跟我说‘爸爸,我们班同学都喜欢你’!”
贾红光也成了让儿子骄傲的“世界冠军爸爸”
不过,即便是当了世界冠军,拿了一块又一块的金牌,回到家的家贾红光,家庭地位也没有因此得到提升。妻子数落他晚上晚上会跟朋友出去喝酒,贾红光就不好意思的笑着分辩,“偶尔,很少一回。”
虽然“家庭地位”明显不高,但贾红光在家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我做的饭比我老婆好吃,尤其是排骨,孩子都爱吃我做的。”
对于新的一年,夫妻俩都已经做好了计划和打算,虽然妻子一直担心他的伤势希望他退役,但贾红光觉得自己还能再次备战,“备战明年的亚运会和省运会,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想参加2024年的残奥会。”贾红光说,如果身体原因退役,他也计划着到聊城做残疾人体育方面的工作,推动残疾人运动的发展,为家乡培养游泳的人才。他是从黑暗中走出来的,知道对于残疾孩子来说,体育是一扇窗,能够通向外界,让封闭的孩子走上更广阔的舞台。
对于妻子刘洪芬来说,虽然希望丈夫能退役休养身体,但她支持丈夫的工作,“他想干嘛就干嘛。”过了元旦,她有着更为迫切的计划:让两个孩子学会游泳。“培训班都给他们俩报名了。”刘洪芬看了丈夫一眼,“让他教?俩孩子肯定不听他的。”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4162万获赞 238.2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