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市场星报」
千年古庐州,重教兴学,育人积厚流光;万年淝河水,造福乡梓,传承源远流长。
旧时书院的照片、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不同时期学校使用的校徽、学生的课本……这些有关合肥教育的文物资料——展现在眼前,穿越历史的烟尘喃喃低语,诉说着百余年合肥教育史的波澜壮阔。
合肥市教育局早期的铜印章
近现代以来,合肥教育以“学在庐州”的底气,“‘育’见未来”的自信,赓续历史文脉,涵养文化自信,把实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向往,作为教育接续奋斗的目标,写下了教育事业辉煌的篇章。
废除科举,新学肇始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合肥自古“学风优颖,几同邹鲁”,历朝历代都重视书院的建设,书院仍以儒学为主,订有规章,设山长总领院务兼主讲人,聘名儒大师定期或临时讲学。
民国初,庐州中学毕业纪念银章
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在合肥县小东门,合肥知府张纯修创办横渠书院,以纪念其祖先北宋哲学家横渠先生张载。清嘉庆年间,知府张祥云重修,改称庐阳书院,晚清时,废科举,兴新学。1901年8月,清廷颁布兴学诏书,一律将书院改设学堂。1902年,李鸿章长子李经方将“庐阳书院”改为“庐州中学堂”,这是合肥地区最早的“西为中用”“除旧布新”的新型学堂。
1920年,合肥北乡的下塘集小学校徽,陈独秀曾亲临此校,鼓励创办新学
1904年,庐州中学堂开学,李经方为校长(时称监督)。1907年,改聘当时的大学者严复为庐州中学堂监督。次年,严复辞职,李经方侄子李国松、李国筠任名誉监督,并礼聘合肥名士张文运为坐堂监督,并改名为“庐州府官立中学堂”。
学堂开始学制为四年,学生按年级分为甲、乙、丙、丁、戊5个班。从1902年至1911年为五年制,课程主要有温经、算学、词章、历史、舆地、英文、博物、物理、化学、理财、体操等11科。各班按课表授课,采取多科并进的新教学形式。
民国三十八年(1949 年),合肥市立第一中学的毕业鉴定书
1912年,“庐州府官立中学堂”更名为“庐州中学校”。由“学堂”改称“学校”,这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之后几易其名,1914年改归省办,易名为“省立二中”;1928年,“省立二中”与设在大书院的“省立六师”合并组成“省立六中”;1934年,“省立六中”又改称“省立庐州中学”。抗战初期,先迁至皖西流波(属现金寨县),校名改为“安徽省第一临时中学”,后又迁入湘西组建“国立八中”;抗战胜利后,在合肥复校更名为“省立合肥中学”;1949年初,合肥解放后曾名“皖北区合肥高级中学”;1952年秋,正式改为“合肥市第一中学”。1956年,合肥一中从小书院迁至长江路光明巷。1957年,合肥一中搬迁后,合肥九中在那里成立。
栉风沐雨,致敬忠魂
合肥的小学教育则稍迟于中学。1905年1月春节前,邑人金绍良在府城隍庙东潜山庙巷开设私立育材小学堂并开始招生。2月,官立城东两等小学堂、城西两等小学堂同时成立,为合肥最早建起的官办小学。所谓“两等”,即初等、高等,“两等小学堂”即现在的“完小”之意。
民国三十六年(1947 年),合肥县立旸谷小学的毕业证书
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合肥县立鸿仙小学的毕业证书
自此合肥小学次第创办,如城内的模范两等小学堂、公立通政两等小学堂、启明初等小学堂和私立三育女子小学堂、周氏初等小学堂等,四乡如六家畈、撮城镇、店埠、龙城镇、上派河、三河镇、高刘集等相继开设小学堂。这其中,官立城东两等小学堂和城西两等小学堂起步早,又是官立,所以发展很快。城东学堂的校址在文昌宫(今江淮大戏院),堂长金巽甫深孚众望,他思想意识超前,注重人才培养,办学认真负责,该校迅速被誉为“乡校楷模”。1912年合肥废庐州府,改称合肥县。各小学堂亦全部改称为小学校,城东两等小学堂改称为 “合肥市第一完全小学”,简称“第一完小”。1932年,已改名为县立第一完小的原城东学堂和第二完小、第八完小 ( 原启明初等小学堂,现四十二中 ) 分别被命名为鸿仙小学、旸谷小学、映典小学,以纪念合肥籍辛亥革命三上将范鸿仙、吴旸谷、倪映典。
民国时期,合肥县立鸿仙小学校徽
民国时期,合肥县立映典小学校徽
1955年由鸿仙小学改名为淮河路第二小学的这所合肥名校终于因市区改造而在1984年停办。1949年初合肥解放后定名为合肥市第五小学,1953年改名合肥市双井巷小学,1967年改称合肥市育新小学至今。解放以后,映典小学的名称相继改为:“合肥市第四小学”“合肥三牌楼小学”“合肥长江路第一小学”。1975年改为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至今。
抗战胜利后,安徽省献立合肥中正小学校徽
民国时期,合肥鸿仙学校校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合肥人,国民党爱国将领卫立煌和其弟卫立贤二人非常重视家乡的教育发展。1936年,卫立煌在大蜀山脚下兴办合肥林业学校。1937年,卫立贤先生在金寨任省立立煌张家畈小学校长。1946年1月,张家畈小学由立煌县迁至合肥,更名为“安徽省立合肥实验小学”。1947年秋季,原私立中正中学小学部并入,更名为“安徽省献立合肥中正小学”。1949年合肥解放后,几易其名,先后更名为“合肥市立第一小学”“合肥市立第七小学”“合肥师范附属小学”“合肥市淮河路第一小学”“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
淝水泱泱,教苑群芳
合肥的女子学堂在封建社会从私塾中衍生,起初是指针对社会上层或生活富足家庭教授女子研习礼仪、学习琴棋书画等技能的特定场所。民国时期转变为专门为女子创办的使其像男子一样学习文化的学校。
民国时期,省立庐州女中校徽
民国时期,省立六女中银质校徽
1897年,美国传教士在合肥创办女子服务社,地址在三牌楼北侧原姚家公馆。1907 年改名为“三育女子小学”。1917年迁至现在的庐江路校址,开始男女兼收。1927年初,学校停办,更名为“安徽合肥私立三育中学校”。1941年,日伪改为县立中学。1949年合肥解放后,定名为“私立三育小学”。1953年收归公办,经合肥市教育局批准,更名为“合肥市南门小学”至今。
民国三十六年(1947 年),合肥女子中学生的合影
合肥女子中学毕业同学录上的留言
1916 年,省视学刘玉田和合肥知县李诚商定,开办合肥县立女子高级小学,这是合肥创办的第一所县立女子小学校。1922年,合肥县立女子中学,由邑人蔡晓舟倡办,这是合肥第一所公办女子中等学校。1930年,改为“合肥县立女子职业学校”,其校址在大观音庵,即今省立医院东首路北。
民国十八年(1929 年),合肥县公立女子中学的毕业证书
民国三十八年(1949 年),合肥市立女子中学的毕业鉴定书
1929年,“安徽省立第六女子中学”在合肥筹备成立,当时曾以“朝曦读书会”运动响应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而闻名一时。1934年,改名为“安徽省立庐州女子初级中学”。1943年,该校迁到立煌县(今金寨县),改称“安徽省立立煌女子中学”,抗战胜利后才迁回合肥。1945年、1949年、1952年,学校又经过“安徽省立合肥女子中学”“合肥市立女子中学”“合肥第二初级中学”三次易名。1956年更名为“合肥四中”。2009年,合肥四中整建制并入合肥六中。2018年,合肥四中在滨湖重启办学。
勤育英才,薪火相传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各省应即按照现定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及简易师范科、师范传习所各章程办法迅即举办”。安徽从1904年起,遵章陆续设置各类师范学堂和师范传习所,合肥师范教育稍落后于其他县。
民国时期,黄麓师范学校帽徽
民国时期,合肥县中校徽
1908年,殷葆森在停考3年的庐州府试院创立师范传习所,是为速成造就小学堂教育而设立的。1918年,合肥原庐州府属五县联立甲种工业学校收归省有,改办“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设在大书院旧址上。次年增设附属小学,学制为5年。
民国时期,庐江师范学校校徽
民国时期,皖正谊中学校徽
民国时期,省立合肥临小校徽
1923年,师范试行新学制,采取学分制,设选修课,以适应学生个性。1928年,省立六师和二中合并,改组为省立六中后,设初中部、高中部普通科及师范科。1928年,张治中回乡毅然决定,在洪家疃村北创办黄麓学校(一部),在张家洼改建张氏宗祠为黄麓学校二部。1931年,张治中捐资易地筹建师范,校址在洪家疃清水塘东侧的岗坡上。1933年,经省教育厅同意正式命名为“安徽省立黄麓简易乡村师范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培养农村小学中、低年级教员。后又更名“安徽省立黄麓师范学校”“巢县师范学校”等。1972年,恢复“黄麓师范学校”校名。
科教名城,百花齐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合肥的教育事业经过接收改造、探索调整,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科教名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今,合肥已形成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比较完备的体系,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涌现出一批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可谓风景独好今胜昔。
1949 年,合肥刚刚解放,皖北日报刊发的合肥、安庆两市教师纪念教师节的报道
民国时期,庐江县立中学的教职员通讯录
五卅运动发生后,合肥国粹同学社印制的援沪宣言书
民国三十六年(1947 年),合肥县私立肥西初级中学的临时毕业证明书
令人记忆犹新的事例不胜枚举:1949年2月1日,合肥市人民政府成立,组建了合肥市教育局;1955年,合肥一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70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辗转迁至合肥,1978年2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恢复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正式确立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合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1986年5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决定,三十八中、四十二中、四十五中三所初级中学改为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市区小学改为六年制;2006年,合肥市实行合肥一中、六中、八中3校联合招生,激发了三校办学活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2020年12月,合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加快推进合肥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2年)》,科学编制好合肥教育“十四五”规划,努力打造“学在合肥”品牌……
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贞干中学的注册证
民国三十八年(1949 年),合肥市立第一小学校长卫立贤手写的收条
1950年,合肥市正谊中学的学生证
百余年风雨兼程,百余年砥砺奋进。合肥的教育事业始终牢记教育初心,坚定教育使命。日益进取、不断创新,有科教名城之称的合肥必将以奋斗之姿续写教育辉煌的新篇章。(本专题所有教育文献实物均由马启兵收藏)
据安徽画报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9万获赞 178.9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