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宝:“我是在‘静安别墅’长大的,说是别墅,其实就是石库门里弄,弄堂口就正对着南京西路梅陇镇广场。”和当时大多数上海小孩一样,根宝的足球生涯就是从弄堂足球开始的

静安别墅里的弄堂足球

“我们踢球的孩子分成三拨比赛:前弄、中弄和后弄,我是归属中弄的。我们自己组队,名字叫‘和平队’。踢的也不是正规的足球,就是橡皮做的小皮球。其实当时踢球的大多数都比我年纪大,比赛我也就给他们拎拎包,有谁踢不动或者来的人少我就顶上去。就这样还特别来劲,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练习什么用肩、头顶停球,一练就半天……家里基本上不反对,但有两次吃过‘生活’,一次把人家玻璃窗踢碎了,还有一次球砸到一个路过的人,害得人家头撞上墙,撞破了,家里也就是说两句打几下,一般不阻拦。”

就是在这样的弄堂足球环境中,身材瘦小的“替补拎包”根宝找到了自己存身立命的诀窍,“抢我是抢不过那些大孩子的,他们抢我就在一边等,皮球总是要滚出来的,我一带就走了,这点我就是比人家聪明。”凭借这份自得其乐的聪明,少年根宝感受到命运的召唤,把踢球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了。

从排球队员到“厂脚”

上苍给了根宝一颗聪明的脑袋,但是又吝啬地给了他一副单薄的身子骨,这对立志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的徐根宝是很现实的考验。

“当时我体育成绩不错,跳高也是第一,但就是身体单薄。静安区少体校收运动员,我第一个报名足球专业,林耀清指导(上海资深足球教练,名将林志骅的父亲)安排打比赛选拔,没选上。但是搞身体测试,我短跑爆发力好,弹跳也好,所以最后被排球队录取了。打了3、4个月排球,我心里还是不甘心,去看他们足球队比赛,中场休息时我拿球玩,林指导看了问我喜欢足球吗?干嘛不考足球队?我说我考过的,没要我。林指导说那就再来考一次吧,这次不但考上了,还当上了主力中卫,但还不是重点培养对象,上面对我的评价是体能好、拼劲足,但技术差……”

在静安少体校,根宝克服着自身的困难,训练非常刻苦,林耀清也逐渐重视起这个“豆芽菜”来,“当时上海成立了三支专业少年队,王后军他们就是那一批中的佼佼者,但我去参加选拔赛,三次都没选上。后来又成立一支,林指导拼命推荐,但还是没选上,主要是因为瘦,1.75米的个子,才110斤。选不上只好去工厂队,北京西路上的新丰电机厂,成了一名‘厂脚’。


后来这座工厂迁往新疆,从少体校去厂里踢球的好几个人也都随之迁移,以至于1980年时任火车头队主教练的徐根宝率队到新疆比赛时还与老友重逢,而根宝的命运也差点为之改变。

“半月板”命悬一线

“就差一点去新疆,南京部队下属一支防化兵部队组织足球队,林指导推荐了我,说根宝你还是下连队吧。当时还是要打选拔赛的,主教练王指导看了7个人,说我是其中最差的一个,但是其他教练都说我是最好的一个。后来又测100米跑,对我的结论是:作风硬朗,速度快。最后,我去了南京。”

仅仅一年时间,刻苦的根宝就被抽调至南京部队队一队,出任主力边后卫,并且在1962年北京举行的甲级联赛中表现出色。

根宝的足球生涯,就这样经历坎坷后站到了一个特殊的平台,“当时静安少体校那一批,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成为了专业运动员。”即便如此,他依旧品尝着足球生涯的坎坷,尤其在1963年底至1964年初的一次比赛中,他的膝盖半月板严重受伤,让他无意中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

“膝关节受伤,一查半月板损伤,早上起来腿都没法伸直,晚上睡觉也是这样,要压半天才能睡下去。当时医生是主张开刀的,但是当时南京部队体工队大队长拍板,不许我开刀,打针。这是我足球生涯最关键的一刻,因为当时去开刀的话,1964年的联赛我就错过了,那么也就没有后来了……”

根宝说得“后来”,是指1964年联赛低迷中的南京部队杀入甲组,而在次年甲级联赛中全队表现更加出色,最终夺得前六名的佳绩。“1964年以后,八一队主教练知道有个徐根宝了!”最终一纸调令将他转到了解放军队(即八一队),这对于部队系统的运动员而言无疑是最高的荣誉了。然而对于根宝而言,这还只是巅峰时代的开始……

部分图:上观新闻

举报/反馈

上海体育SHTY

27.1万获赞 1.9万粉丝
上海市体育局官方发布平台
上海市体育局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