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时间,就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提出了1953年的“三项伟大任务”,号召全国各阶层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为新的更伟大的胜利而奋斗。按照“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构想,党中央决定从1953年起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毛泽东的“过桥”之喻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历史任务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二是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长期艰苦奋斗作出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正确方向。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并没有把社会主义写进去。刘少奇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加强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的讲话中指出:“无疑问,中国将来的前途,是要走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去的,”但是,“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会议期间,曾有党外人士询问毛泽东,要多长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去,毛泽东说:大概二三十年吧。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些场合都说过,到底什么时候搞社会主义,估计至少10年,多则15或20年。从那时领导人的讲话中,大致可以看出党中央的设想,是经过这样一段“相当长久”的时间,待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1952年下半年,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党中央对原来准备在完成国家工业化之后再实行农业集体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国有化的构想作了重要改变,即从原来的“先建设后改造”改变为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由原来采取“严重的步骤”“一举进入”改变为逐步改造。这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已经在中央领导人的头脑中酝酿。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一次会议上指出: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年2月27日,毛泽东出京调研后回到北京,召开政治局会议,谈到在湖北视察时同孝感地委负责人谈话的内容。他说:什么叫作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步骤是走向社会主义。我给他们用扳指头的办法解释,类似过桥,走一步算是过渡了一年,两步两年,三步三年……十到十五年走完了。走十到十五年或者还多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防止急躁情绪。
6月15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他拟的讲话提纲开篇写道:“总路线是照耀一切工作的灯塔。”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做了系统阐释。他在讲话中批评“左”、右两种倾向时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不要脱离这条总路线,脱离了就要发生‘左’倾或右倾的错误。
1953年12月,中宣部拟定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总路线作出了详细、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这就是简称“一化三改”的总路线。1954年2月,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
“风又平,浪又静,平平安安到达黄鹤楼”
经过1953年夏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和数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定了,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向也已明确。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办到的事情。
为了在党内外思想上取得一致,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和中央人民政府有关会议上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阐述改造方针、步骤,以及工商界的前途问题。
9月7日,毛泽东约请民主党派和工商界人士陈叔通、黄炎培、李济深等十人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毛泽东首先肯定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他说:“有了三年经验,已经可以肯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较为健全的方针和办法。”他还告诉大家:“将全国私营工商业基本上引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至少需要三年至五年的时间,因此不应该发生震动和不安。”
总路线和资本主义改造方针传开以后,在广大工商业者中间引起波动。一部分人严重抵触,说“上了贼船”;有的大资本家为了保持住资本主义阵地,宁愿拿出一个企业抵债,而不愿实行合营,说“宁砍一指,勿伤九指”;还有少数人以“三停(停工、停伙、停薪)”、抽逃资金、破坏生产等手段抗拒改造。
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53年10月至11月召开。陈叔通致开幕词,号召全国工商界人士要为实行总路线、正确地发挥私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而奋斗。李维汉在讲话中阐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内容、意义和步骤。
1953年10月23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正式成立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华社发)
经过学习和讨论,大多数人受到教育,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总路线和国家资本主义改造的方针。许多人感到“社会主义是大势所趋,不走也得走”;有的提出“积极经营,争取利用,不犯五毒,接受限制、加强学习、欢迎改造”。黄炎培在大会发言中说:在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只要接受改造,将是“风又平,浪又静,平平安安到达黄鹤楼”,“到社会主义都有一份工作,有饭吃”。他的发言博得许多代表的赞同。
对于个人前途问题,工商界人士开始认识到,只要遵循国家的总路线,将来可稳步进入社会主义,可以“过文昭关”,“像剃头一样,只要不乱动,不会流血”。许多人的情绪由原来的疑惧、怕挨整转变为比较开朗。会议闭幕时,李烛尘致闭幕词,欢呼“毛主席万岁!”,会场情绪高涨。经过这次会议和后续的宣传学习,资产阶级中涌现出一批拥护总路线的进步骨干,并在以后的几年中逐渐增多,成为协助党顺利推进国家资本主义改造的一支重要力量。
经过深入广泛的学习、宣传和教育,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全党获得统一认识,也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共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新纲领。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三)》《毛泽东年谱(2)》,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林蕴晖:《共和国年轮1953》,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节选自《足迹:共和国记忆》)
《足迹:共和国记忆》
ISBN:978-7-5166-5326-5
新华出版社 2020年10月
定价:8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