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共情?共情是一种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我的理解是,共情是一种正能量,共情属于人文关怀的一种。简单来,就是:你快乐,我能懂;你悲伤,我能感受到;你不孤独,因为我会陪着你。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共情,尤其是家人之间,共情是保持家庭和谐的基本能力。人人都需要在家庭和谐中担任自己可以共情的角色。
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会说:“孩子,只要你努力了就好。成绩不代表什么,不要为了分数而纠结。”当父母单位遇到各种压力,心情不爽时,孩子会说:“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我相信您一定能挺过去的,因为您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爸爸/妈妈。”这即是共情。这样的力量能让家庭归于和谐。
共情是有五脏基础的。
我的观点是,的情绪、心理都是有脏腑基础的。因为五脏各藏其志,亦各有其七情。进一步说,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脏腑精气受到外界刺激而做出的应答,是以心为主的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协调整合的结果。
《内经》明言:“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我的观点是,心主神明,人的所有精神、思维、意识活动都是心主神明的表现。但细分心神,其中的“意、志”,这两个方面包含了在认知基础上做出的针对他人的共情反应。
若心主神明的功能失司,就容易影响意和志的正常表达,结合就会不能正常感知他人的情绪,也不能对他人的情绪做出正常的反应。当然,也就失去了共情的能力。
其一,“意”与共情的关系
《内经》认为,脾藏营,营舍意。为什么与脾相关呢?
我的理解是,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各脏腑机能、意识、思维等精神情志活动的正常发挥都有赖于气血的充盈调和,共情的产生也不例外。可以说,共情是需要气血支持的,气血即源于脾。
若脾能运化,气血充足,则髓海充养,神思敏捷,记忆力强,能够在感知到他人的情感状态时快速地做出反应;若脾胃失其健运,则气血运化不足,髓海失养,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则不易与他人建立共情。
其二,“志”与共情的关系
肾藏志。与共情相关。
一方面,相火激发共情。虽然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但在心统领下的各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激发,都有赖于相火的温煦和推动作用。
相火根于肾,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宅,故相火的本质是为阳气,肾内藏之相火即为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其对共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共情发生发展的激发作用。
另一方面,肾志有“意志”的含义。我们之所以会愿意共情,肾志产生了共情的目的和意向。可以把肾志理解为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具有坚持性,因为肾藏精,从而为共情提供坚持的动力。
由此说,要想保持共情的能力,我们就要使五脏调和,特别是让心主神、脾藏意、肾藏志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都需要有共情的能力。尤其是对待病人时,这样的能力可为人文关怀,这是医德的一种体现。
如果人人都能有共情的能力,这样不但能让家庭和谐,而且能让我们每个人的负面情绪都烟消云散。因为共情是利他的,利他的同时亦是利己的。(董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