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如今这个社会之上,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人格类型,而有一种人格被称之为是指责型人格。但是大部分人对指责型人格是没有深刻了解的。
这种人格,通过责备的方式来反映出社会准则。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上,必然是要保护自己权益的,绝对不可以受到他人的欺负与辱骂。
萨提亚(Satya)曾经明确指出,每一种沟通的姿态都其实富含有三个层面:
自我他人场景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沟通的姿态也可以分为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
如果自己的伴侣是指责型人格,那么婚姻生活,往往会包含着痛苦与无奈,面对指责型的伴侣又应该怎样去面对婚姻呢?
指责型人格的人往往会更擅长找寻别人身上的毛病和错误,并且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去批评对方,指责他人。
他们一旦找到对方身上的缺点,便会无限的放大,以至于缺点完全盖过了对方身上的长处,这一类型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条件和规则去约束对方,很难意识到自己本身存在着的问题,所以经常会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分歧。
而在婚姻当中,被指责被否定的一方,内心也会出现情绪的波动,在最初也许会与对方据理力争,可以与对方客观地分析事物,可是随着对方一味地指责,只会让被否定的那一方内心逐渐的开始走向消极。
他开始自我否定,产生一系列的悲观情绪,原本应该是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但在对方的抨击和打压之下,变得越来越痛苦,婚姻质量和婚姻水平逐步下降。为什么有的人总爱指责别人?
根据真实资料表明,许多指责型人格的形成,很有可能与原生家庭有极大的关系。
如果他的父母是指责型人格,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孩子从小到大就受到了父母的苛责和打压,长大以后,孩子会效仿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也开始不顾别人的感受去指责他人,而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便是自己未来的伴侣和子女。
事实上,许多家长总是喜欢将所有的关怀都放在孩子的身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过度的宠爱就会变成溺爱。
让孩子变成一个“小皇帝”以自我为中心,太过于自我,反而忽视了对他人情感的考虑,喜欢评判他人,总是以极高的标准去权衡他人的人生准则,所以这样的人在长大以后往往也容易形成指责型人格。
而指责型人格身上多半是缺乏一种能力,一能够给予自己安全感的能力,让自己能够从容的应对不确定性。
许多指责型人格,习惯性地将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别人的身上,还美其名曰,想要让对方更加完美,但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在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寻找一只替罪羔羊罢了。
他们本身是有错的,但是却还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他们自己的眼中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实际上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自负的心理。
如果我们遇到了指责型人格的伴侣,不要因为对方的贬低而开始产生焦虑或者低迷的情绪,应该冷静地看待问题,并且清晰地审视自我。
很多人在遇到指责型人格伴侣的时候,一旦对方开始贬低自己,那么自己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想要与之进行争辩。
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这只会激发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让一件原本不足挂齿的小事成为一件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当我们听到对方否定的言论之时,应该审视自我,并且内心清楚知道,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可以保持情绪的冷静,然后赞美他夸奖他,但是切勿生气,更不要与其发生争吵。
当我们遇到指责型人格时,与其去掌握对方的情绪,与其让他自己找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倒不如学会提高自我,增长对情绪的掌控能力,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让自己真正做到认可自身。
当对方再次向自己发起评判之时,自己也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抗拒对方的声音,到那个时候,指责型人格对你自身的干扰,就如鸿毛一般无足轻重。
事实上,指责型人格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们之所以会指责别人,是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其实这类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只要做到内心足够强大,便不会被他们的言行而干扰,生活是自己的,生活的光明也由自己创造,外人的言论又怎么会影响人生的坦途。
- The End -作者| 汤米编辑|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