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帮助别人,自己也有获得感,这是一种双向的激励

演员沈月。
本刊记者/吴可言
2021年,是沈月的本命年,她生肖属狗。12月的第一天,她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发出了感慨:小心做狗的本命年终于迎来最后一个月!
照例还是熟悉的九宫格,照片内容五花八门,有自拍,有街边门店的小广告牌,还有飞机舱内的剪影。
粉丝很喜欢看沈月的自拍,照片里的她或是笑容灿烂,或是表情搞怪,有时她还给照片配上一句俏皮的文案。虽然她目前在剧组里“忙疯了”,但也还会抽时间拍一拍短视频:一大早,睡眼惺忪地在便利店吃早饭;在匆匆赶往拍摄场地的路上,还不忘拍下路边小店门口的小狗;接着,不停地补妆和换装;等到收工时,夕阳已经悄悄下沉到了天边……
今年9月,沈月受《中国慈善家》的邀请到山东曹县进行了一次公益探访,探访内容是一个关爱乡村女童卫生健康的公益项目。临行前,沈月有一点点紧张,毕竟,这是她第一次到公益项目的一线去做深度探访。
前后只有匆匆两天时间,但收获甚丰。这次探访让沈月越发坚定了一点:公益是一件值得做下去的事。在她看来,做公益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有获得感,“这是一种双向的快乐”。
当演员,做自己
2017年,青春校园偶像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播出,第一次担纲女主角的沈月就火了。电视剧由小说改编而来,沈月所饰演的女主角陈小希是一个单纯活泼的女生。观众评价说,“沈月就是陈小希本人。
电视剧大火,沈月的微博粉丝数从原来的3万人,一下子猛增至几百万人。初出茅庐的沈月得到了肯定,对自己的演员生涯有了新的憧憬,也更加自信了。在这之前,沈月只在古装戏《颤抖吧,阿部!》中演过一个小配角,对于表演她还是一个“小白”。
初涉表演那会儿,沈月还是个大学生,学的是编导专业。大学时的她迷上了摄影,拍风景,拍小动物,或者是拍女孩们。大学期间实习,沈月就给一些电视节目拍幕后花絮,她把这些事情称为在大学“搞搞副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拍摄对象未能如约到片场,沈月临时成为了被拍摄的对象。照片在网络上一经发出,就被现在的经纪人捕捉到了,通知沈月到北京面试。
出于好奇心和“去北京玩一玩”的心态,沈月只身一人坐了一夜卧铺车,到了北京。面试很顺利,于是大学生沈月就成为了演员沈月。
这与原来的人生规划大相径庭——因为学习编导专业,沈月最初希望进入电视台成为一名幕后工作人员。而在父母的心愿里,考取家乡的公务员、安稳过日子,是他们对孩子最大的寄望。但机会摆在眼前,沈月依旧想去尝试一下。
虽然有点意外,但父母也没有特别反对她的决定,“一开始他们以为我只是开玩笑,等劲头过了就回家了。”她告诉《中国慈善家》。
但这条路就一直走了下来,它也为沈月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沈月说,自己曾经以为演戏很简单,只要背好台词,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可到了片场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后来被评价说“很像陈小希”,沈月经历了一个新演员从零开始的过程。
2018年,《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播出,随后沈月又陆续拍摄了《新流星花园》和电视剧版《七月与安生》,分别饰演杉菜和安生。后面这两部电视剧都有珠玉在前,人们不免会拿以前的经典版本和翻拍的版本进行对比,从中挑出毛病,而作为女主角,沈月也免不了被人指指点点。
有那么一段时间,为了逃避外界的各种评价,沈月几乎不上网,也不怎么看微信。直到后来,她向最亲近的父母诉说了心中的苦闷。“如果实在不行就回家。”爸妈这么说,他们要她坚持做自己。
“现在的社会环境的确对女性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甚至有些苛刻。这也曾经给我带来困扰。”沈月告诉《中国慈善家》,她现在对待各种评价、包括负面的评价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流量也可以是正能量
2019年,并非表演科班出身的沈月打算给自己的工作按下暂停键,去学习充电。在山下学堂专业表演课的几个月学习期间,她进一步体会到做一个好演员的不易。回头再看看初入行时的自己,颇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但她也不得不承认,当初的自己确实“有些轻敌了”。而现在的她,对自己选择的这一份职业“充满敬畏”。
沈月最新的一部作品,是今年8月播出的电视剧《机智的上半场》,她在剧中出演女主角夏朗朗。“有些自卑,喜欢委屈自己,懂得隐忍。”沈月如此描述女主角的性格,说这样的性格与自己有很多类似之处。
今年24岁的沈月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个小县城。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算好,但按照沈月的话说,“父母把能给我的都给我了”。父亲是高中历史老师,一个严肃认真的人,性格上甚至有些一板一眼。而母亲的性格则相反,非常乐观开朗。
两位性格迥异的父母,对女儿的管教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妈妈一直教育沈月说,女孩子要活泼一点,阳光一点。而爸爸采用的方式则是军事化管教——小时候沈月身体不好,爸爸就拉着她早起打球、游泳、练太极拳,希望既能锻炼意志,又可强健体魄。到了中学,沈月房间墙壁上一定会有一张和学校一模一样的时间表。即便是在寒暑假期间,父亲也要求沈月早晚自习。
在很多场合,沈月都会经常说起自己的父母,表情中总带着骄傲和温暖。她说,自小父母持续给予的陪伴和爱护,在他们刚柔并济的影响之下,自己在性格上同时继承了母亲的阳光和父亲的认真。
现在,沈月回家的时间很少了,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剧组中度过。她很拼,努力去获得更多演戏的机会,不断突破自己。“就像外界说的那样,我过去塑造的角色类型比较相近。我也希望能够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沈月坦言,对于演艺事业,她还有很多期待。
出道五年,从当初饱受质疑,到如今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沈月说,她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专业。人们给她贴上了“95小花”的标签,沈月对此也不排斥,“这只是对我年龄的划分,我也不担心与其他人比较。每个‘小花’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我也一样。”
作为“流量小花”,沈月很清楚自己的影响力。她的微博粉丝数已经超过1200万,粉丝们亲切地称她为“月月”。每一次微博更新,都有上万条转发和评论。她经常在评论区与粉丝互动,答应他们下次更新更多的照片和视频等等。
“流量是市场给的,我不能左右。但我觉得,流量也可以给许多人带去正能量。”沈月说,这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她希望向更多人传递阳光和快乐,给予粉丝更多的力量。
疫情期间,沈月的粉丝站加入百团大“战”公益,自发给武汉捐款捐物。平时,沈月的粉丝站成立了沈月应援粉丝群,自发给乡村儿童捐助学金、发放衣物、支持免费午餐行动等等。粉丝的这些自主行为让沈月很受鼓舞。
以前,沈月更多是担任一些公益项目的爱心大使,做好倡导的工作。但最近她有了更多的思考:“成为爱心大使,更多是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去宣传某一个公益项目。但亲身参与公益能更好地帮助他人,自己也能获得更多快乐。”
她想亲自参与到公益项目的一线当中。
2021年8月,沈月探访山东曹县某中学,给女孩们上了一堂特殊的生理健康课。
探访公益项目
8月中旬,沈月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去山东曹县探访乡村女童,关注她们的生理卫生健康问题。
为了这次探访,沈月特地向剧组请了两天假,去给探访的乡村女孩准备礼物,然后从上海赶往曹县。
此次探访的目的地是曹县一所中学。这里距离县城大约30多公里,学生大多数来自周围的28个村庄,且多为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其中不少人家境比较困难,只能依靠低保和公益组织的援助勉力维持生活和学业。
探访之前,沈月有过一些担忧。因为她要面对的是一群正处青春期的女孩,她们生长在乡村,家庭条件普遍不好,有许多人从小就是留守儿童。沈月担心,这么多外人的出现会不会让她们感到紧张和不适,毕竟这次探访的目的是科普生理知识,让女孩们尽可能接纳青春期的自己。她希望,这次公益之旅能带给女孩们温暖,而不是苦恼。
《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显示,在中国仍有超过600万乡村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和学习上都缺乏足够的关心。留守中的青春期女孩们还要面临另一个难题——因为缺乏来自长辈的生理健康知识科普,一些乡村女童对于生理期发育、例假等都缺乏了解,由此引发了不少问题。
在来到学校之前,沈月想过很多种打招呼的方式。但是当她见到这群乡村“小花”时,心中的担忧就消除了。“她们比我想象中的要活泼、可爱。我还注意到,其中有好多女生也追星!”
站在教室的讲台上,沈月用了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拉近与女孩们的距离:“大家好,我是演员沈月。我也曾经像你们一样经历青春期的烦恼,也曾对于自己的发育和生理期羞于表达。”这一席话引来教室里三十几位女孩们的掌声,还有人喊道,“沈月姐姐,我喜欢你!”
女孩们的热情让沈月放松了,她开始分享自己的青春期故事。她坦言,自己曾经也对青春期的身体发育感到“羞耻”;由于不了解第二性征的特点,她也曾盲目地在网上购买束身衣,企图掩盖自己的第二性征。“要正视自己青春期的情绪变化,了解生理知识,不要对发育感到害羞,甚至是‘羞耻’。”她用大姐姐的口吻对大家说。
2021年8月,沈月来到山东曹县探访留守儿童小迪,并与她建立了联系。
沈月的真诚也让大家放松了,女孩们开始跃跃欲试要发言。有人说,自己性格大大咧咧的,总被班上的男生嘲笑;还有同学说,因为害怕被周围人发现自己的胸部发育,总是含胸走路……
“这是我们每个女孩都会经历的过程,不要感到自卑,要勇敢去面对。”沈月这样鼓励他们。
课后,沈月收到了许多同学手写的信。有的信上说,我是家里的女孩,也是老大。爷爷奶奶有些重男轻女,把脏活累活都给我做;还有的信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些稍带稚气的表达,让沈月感动,又有点心酸。
还有一封信直接就让沈月飙泪。信中,小女孩写了一段寄语给二十年后的自己:你现在是在上学、上班、还是有了自己的家庭?你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希望你不是和我一样盼望未来的自己,不然这样的生活就是一成不变了。
“这封信好像是写给我的。”沈月说,这让她回忆起青春时期,当初自己也是在小县城长大,也曾经有过自卑——这似乎是每一个女孩子都要经历的烦恼,只是这一群留守的女孩身处更为困难的成长环境,她们需要更多人的帮助。
在这次曹县之行中,沈月去了小迪家中探访。“这在我看来甚至都不能称为‘家’。”沈月说,小迪和年迈体衰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徒四壁,但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斑驳的墙壁上贴着小迪的一个个奖状。
临走之前,沈月对这位少言寡语的内向女孩说,今后有什么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和她分享。她要了小迪的联系方式,答应会一直保持联系。
之后,沈月的团队给小迪的爷爷买了新的轮椅。利用剧组放假的时间,沈月抽空去给小迪买了礼物。正值开学季,她的购物清单不仅有卫生巾等卫生用品,还有衣服、袜子、头绳、书包和各式文具。“就像是养了个女儿。”沈月开玩笑说。
“我觉得买礼物是一个比较亲密的行为。”沈月告诉《中国慈善家》,从曹县探访回来两个多月,她时常在网络上和小迪联系,问候一下她的近况。小迪开学后,沈月还给小迪的班主任打了电话,了解她的学习情况。
沈月说,每一次了解到小迪的最新情况,总会让她很开心。她发现,探访中偶然结识的这个女孩,总是能带给她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也让她内心多了一重责任感。“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沈月说,“作为一个有经济能力的成年人,如果能够精准地帮助他们,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做”。
她在其中深深体会到了一点:做公益不仅仅是帮助别人,救助对象给予的反馈也让她备受鼓舞,“这是一种双向的鼓励。”
说起未来的公益计划,沈月说,目前自己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关注乡村女童、孤寡老人或是关爱流浪小动物,这些都是她想参与的公益活动。道路依然漫长,上一次的探访是很好的开始,而持续的参与才会真正有所得。
对话沈月
《中国慈善家》:今年8月探访乡村女童,是你第一次深度参与公益,有什么感受?
沈月:我觉得就是去出一份力。我也希望能够给这些孩子们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他们普及正确的青春期知识,给一些正面的引导。这次探访和以往我做的公益不一样,以前我更多是以公益大使的身份去参与,而这次是到一线去探访。
因为涉及女孩私密性的话题,出发前我也有些担心,她们会不会不好意思。但见到她们才发现,很多女孩很开朗,也很愿意交流。
《中国慈善家》:这次探访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沈月:听公益组织的老师说,很多女孩因为缺乏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在生理期时用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办法。这让我觉得很惊讶。我也想跟女孩们说: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对女性来说太重要了。
《中国慈善家》:探访结束的时候你给女孩们写下了一句话,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写下这个寄语?
沈月:我写的是:“祝各位女生,永远爱自己,永远做自己。”因为我觉得,在青春期每个女孩都会有自卑和难过的时候,首先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要懂得寻求帮助,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评价就感到难过。希望她们都勇敢一点做自己。
《中国慈善家》:当时在课堂上和女孩们分享自己的青春期故事,会不会有点不好意思?为什么希望分享这些故事?
沈月:哈哈,如果是十年前我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但现在我是一个成年女性,这些话题也不应该避讳。我分享出来是想让她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中国慈善家》:你出道以来,获得过赞扬,也面对过质疑。对于负面评价,你如何去化解?
沈月:刚入行时我也经历了一些困难,有时会质疑自己。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我也在调整心态。其实,我作为新人难免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现在再看到批评,我会认真去想:我到底需不需要做出改变?如果我认为没什么错,哪怕网络上有很多批评的声音,我也不会在意。但如果反思之后觉得应该去改变,那么我也会去做出改变。
《中国慈善家》:因为你是公众人物,有很高的流量,外界对你有很多期许,这些会给你造成压力吗?
沈月:其实还是有的。但是我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工作吧。我会因为做不好工作、演不好戏而觉得压力倍增。我想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有时候挺有紧迫感的。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待。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举报/反馈

中国慈善家

22.3万获赞 3.5万粉丝
中国新闻社主管、中国新闻周刊主办。
《中国慈善家》杂志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