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是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革命老区、农业大市、教育大市。
黄冈是红色圣地。从黄麻起义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黄冈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200多位共和国将帅。黄冈被列为全国12大红色旅游区之一。
黄冈有灿烂的东坡文化。苏东坡谪居黄冈4年多,在此完成诗、词、赋及散文作品750多篇,包括文学上的代表作"一词二赋”和书法上的代表作《寒食诗帖》。苏东坡的号也源于黄冈,他在黄州城东坡地筑室而居,效法白居易,将其地称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苏东坡在黄冈留下了诸多印记。著名的"东坡肉"“东坡饼"皆因苏东坡而诞生于黄冈。苏东坡善烹饪,在黄州时食猪肉》打油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傻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讲述了猪肉烹调方法,在黄州广为流传。后来,他出任杭州知府,此菜也传至杭州,被称为“东坡肉”。黄冈的“东坡饼”也因苏东坡在黄冈时爱食此饼而得名。“河东狮吼"一词也由苏东坡创造于黄冈。他谪居黄冈时与陈季常交游,因陈妻凶悍,苏东坡作诗相戏:“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挂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吼”因此相传。
黄冈是禅宗发源地。境内黄梅县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处,先后诞生和孕育了禅宗的四祖、五祖、六祖三代祖师,是禅宗文化发源地,有“禅宗东山法门"之称。
黄冈有浓郁的医药文化。这里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药材资源丰富,人民尊医崇药。(本草纲目》中收录的1892种中药材,分布在黄冈市的有663种,全市野生药材品种达1181种,被誉为"大别山药用植物资源宝库”。
黄冈是文化之乡,人オ辈出,孕育了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カ、文学评论家胡风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被誉为“教授摇篮”。
黄冈是戏曲之乡。黄梅戏源于黄冈境内黄梅县,楚剧、汉剧、京剧的源头也在黄冈,形成了“四戏同源”的独特文化景观。黄梅戏的前身是源于黄梅县的黄梅采茶戏,采茶戏广泛地反映了鄂赣皖边人民共同的生活以及黄梅县独特的民风民俗。楚剧是从黄陂、孝感、黄冈一带的花鼓戏发展起来的,原名黄孝花鼓(俗称西路花鼓。汉剧原称楚调,又名汉调,西皮、二黄为其主要声腔。西皮起源于秦腔,二黄是源于黄冈、黄陂,近世以来合成“皮黄”。京剧又称皮黄戏,与黄冈渊源颇深,四大徽班进京后,先后到京的汉剧艺人多搭徽班台唱戏,徽班的二黄唱腔与汉剧的西皮、二黄唱腔相融合促成了京剧的形成。其间,京剧的主要奠基人黄冈罗田人余三胜对京剧做出了重要贡献。
距今1万年以前,黄冈地域就有原始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夏商时代,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く史记,夏本纪》),黄冈地域为皋陶后人的封地。春秋战国时期,黄冈属楚国属地。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今黄冈大部分地区属衡山郡。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北周挥师南下占领南陈江北之地,改罗州为蕲州,改南司州为黄州,蕲州、黄州之名发轨于此,蕲、黄二州地域也成为今黄冈的主要地域。公元581年,北周权臣杨坚建立隋朝,隋伐北周后,蕲、黄二州遂为隋地。隋实行州县二级制,在今鄂东地域只设蕲州、黄州,鄂东地域遂开启了近千年的蕲黄并治时代。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黄冈县。据《今县释名》:“西北有黄冈山,因古黄国得名。"1990年设黄州市。1995年在黄冈地区所辖范围内改黄州市为黄冈市,沿用地区名为市名。
地域特色
六千遗址:指黄冈历史遗址星罗棋布。黄冈现有遗址5768处,文物11.7万件,文物保护单位675处,排全省第一。目前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以前)遗址是黄梅县张山遗址,位于黄梅县杉木乡小溪河与古角河交汇处。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至史前时期)黄冈境内有50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4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