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各界导报」
《包青天》《寇老西儿》《杨家将》等影视剧里,都有个牛哄哄的王爷,手持八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号称“全无敌”。剧中管他叫赵德芳,或者尊称“八王爷”“八贤王”。
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宋史·宗室传一》记载:“太祖四子:长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徽宗时,追赐名及王封。”
也有人认为,八贤王应该是宋太祖第二子赵德昭。
但赵德昭和赵德芳都死在了宋太宗时代。不管是论排位,还是找史料,都没有这两人被册封为“八贤王”的记载。就算封为“贤王”,也不应该排行第八啊!
那么,历史上的“八贤王”到底是谁呢?
“八大王”
“八贤王”是赵元俨。为什么是他?我们只要对照几个要素就清楚了。
宋太宗第八子。“八王爷”“八贤王”的“八”字,就有了确切的出处。历史文献里也确实称其为“八大王”。
《宋史》有传,字数不少,有故事。说明史有其人,有猛料。
宋太宗赵光义有九个儿子,赵元俨排行第八。老父亲通常会偏心小儿子,宋太宗也不例外。他甚至觉得,赵元俨年纪还小,倒不如在自己身边待到二十岁,再开府封王。于是,赵元俨在宫里多了个绰号:“二十八太保”。
宋真宗赵恒上台后,对这位八弟关爱有加,很快就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兼御史大夫,封曹国公。这是赵元俨职业生涯的第一组官职和爵位。四年后,赵元俨离开皇宫,开府单住,时年十七岁。
大中祥符八年(1015),荣王府发生火灾。从凌晨烧到中午。王府就在宫里,导致王府被毁,还殃及皇宫多个建筑,损失巨大。
当起火原因查清后,一向温和的宋真宗发飙了。原来,赵元俨的侍婢盗卖金器,担心东窗事发,故意纵火,企图销毁罪证。宋真宗很生气,严惩直接责任人后,也对赵元俨开出了罚单:免去武信军节度使,从荣王降为端王,赶出皇宫,安排住到驸马都尉石宝吉的宅子里。
赵元俨闯了大祸,吓得够呛。对于一个长期狂妄的王爷来说,能知错认错,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宋真宗也没想把弟弟往死里整,只是象征性地敲打一下而已。
“兄终弟不及”
皇宫火灾之后,赵元俨就告别了皇宫,远离了皇权中心。可是,宋真宗弥留之际,各种传言甚嚣尘上。其中就有赵元俨企图接班当皇帝的说法。北宋官员邵伯温在《邵氏见闻录》里说,宋真宗病危时,宰相李迪等人在内殿祈福和守候,赵元俨进宫探视病情,赖在宫里不走,想借机争夺皇储大位。
李迪等人觉得不妥,毕竟太子赵祯名分已定,赵元俨作为王爷,长期留在宫里多有不便。可是,谁也不敢赶他走。这可咋办呢?
恰好,翰林司的人端着一盆热水,说这是八王爷赵元俨要的。李迪急中生智,从桌案上抄起毛笔,蘸上墨汁,把热水搅黑,再让端过去。赵元俨一看,大惊失色,以为水里有毒,不敢在皇宫待了,赶紧离开。
故事很传奇,但也有漏洞:此时李迪已经被贬官,去做郓州知州了,不可能还在宰相的位子上。
赵元俨
另外《仁宗实录》记载,宋真宗驾崩时,赵元俨没有伴驾,而是在家养病。直到宫里派宦官登门告知皇帝驾崩,赵元俨才抱病赶往皇宫,见刘太后,号啕大哭,而后在皇宫门外的小房子里暂住守丧。从这个记载来看,赵元俨没有赖在后宫里。
平心而论,宋真宗弥留之际,不管赵元俨是否赖在宫里不走,也不管是否冒出传位给赵元俨的想法,仅就宋真宗去世前后的政治局势来看,赵元俨当皇帝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太子赵祯才十三岁,年纪太小。宋真宗的兄弟里,只剩赵元佐、赵元俨还健在。赵元佐已经被废,只有赵元俨得宠。所以,赵元俨成为传言中的皇储热门人选,并不意外。
赵元俨虽然常干奇葩事,但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特殊,过于扎眼,容易遭到议论。于是,他没有跳出来抢皇位,而是主动称病,躲了起来。
事实证明,他对皇位或许有梦想,但从没敢染指。梦还没做全,就破灭了。
闭门绝事
宋仁宗上台,刘娥升格为太后,临朝听政,实际掌握了大权。
赵元俨以皇叔身份,获得了诸多特殊待遇,比如太尉、尚书令、太师,以及镇安、忠武二镇节度使等头衔,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殿。
眼前的浮华,没让赵元俨冲昏头脑。他很清楚,这些特殊待遇都是烫手山芋。于是,他主动退了。赵元俨关门闭户不见客人,请假不上班,在奏章里胡言乱语,让刘太后觉得他疯疯癫癫,近乎呆傻。
明道二年(1033),这是宋仁宗亲政的第二年。坊间传言,赵元俨将成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内侍抓获了散布传言之人,三司顺藤摸瓜,抓了涉案人员好几百人。
宋仁宗很生气,觉得这种传言绝非空穴来风,肯定是有源头的,必须把源头挖出来,而且越快越好。于是,他让御史中丞蔡齐亲自负责此案。
为了赶紧结案,还赵元俨一个清白,蔡齐也是拼了。一天三次上书,反复讲传言之人都是小老百姓,愚昧无知,就是传个稀罕,没别的意思,千万不能因此给八王爷扣帽子。
宋仁宗这才意识到,案子越拖,传言越像真的,还不如赶紧结案,让谣言止于智者。于是,这桩案子迅速结案,牵连进来的几百人里,只有几个人挨了板子。
“狸猫换太子”谜底的揭晓,赵元俨是有功的。是他讲了真话,让宋仁宗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并非刘太后,而是李宸妃。这件事让宋仁宗和赵元俨之间的关系迅速修复和升温。赵元俨终于度过了“闭门绝事”的十一年艰难岁月,迎来了再次得宠的好日子。
庆历四年(1044),赵元俨病逝,享年六十岁。宋仁宗发布制书,对他的一生高度评价,其中提到了八个字:“名重天下,闻于四夷。”
有血有肉
历史上的“八贤王”,能否当得起“贤”字呢?
赵元俨对北宋王朝的最大贡献,就是揭开了“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成全了宋仁宗的“仁孝”美名。可是,仅仅这点贡献,还够不上“贤”。
大多数历史文献,都把赵元俨描述成“性谨约,寡嗜欲”的王爷,这可能跟他在刘太后时期“闭门绝事”有关。这样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对政治的态度。
不上班的日子,赵元俨除了装疯卖傻自保外,主要热衷于读书写字、讲经论史、管弦丝竹、自娱自乐。
他非常孝顺亲生母亲王德妃,母亲有病,不但焚香祷告,而且亲自煎药,母亲吃多少,他吃多少,母亲吃不下,他也不吃了。
看得出,他是个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王爷。
他没有经常参与朝政,也没有威慑契丹的本事,更没有当皇帝的野心,顶多只是做过这样的梦,被动地卷入了几次政潮而已。他的行为有很多瑕疵,比如年少轻狂,比如礼数不周,比如生活奢华,比如不识大体,比如不管不问国家大事,一心只惦记自己的得失。
这才是一个真实的王爷。只要是真实,就当得起这个“贤”。
来源:各界杂志2021年第11期
作者:唐博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0万获赞 196.4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