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

作者:罗云峰 马瑞超

  12月6日,央行宣布于12月15日全面降准,“适时降准”靴子落地。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降至8.4%,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

  招商证券宏观认为,此次降准的首要目标是防风险,而非稳增长。从历史经验来看,12月实施降准较为罕见,鲜有的两次(2008年与2011年)均以应对金融危机为背景。基于此次降准的首要目标是“防风险”的判断,我们提出以下推论:

  1. 货币政策稳健基调未变。回顾前两次12月降准,防范金融风险的经验来看,“防风险”目标下货币政策思路可概括为:(1)预期不能倒;(2)资金不能少。预期方面,稳政策是稳预期的基础,所以当前货币政策方向不会发生大的变动;资金方面,政策将保证流动性总体充裕,但不会泛滥。

  2.流动性难言显著宽裕。预计本月MLF与OMO合计回笼资金8000亿左右,轧差后,此次降准实际产生的资金净投放为4000亿,与上年同期(3700亿)基本持平。

  3.市场表现恐将分化。

  债市方面,利多出尽,此次降准难现7月降准行情。

  一是,此次降准超预期程度不及7月,降准红利已经提前预支。

  二是,当前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根源在于“缺量”、而非“高价”,因此央行在已经降准的前提下,全面降息的概率进一步降低。

  三是,当前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焦点是恢复合理的房地产金融供给,因此相比后续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显然存在更大想象空间。“稳货币、宽信用”格局不利债市。

  股市方面,虽然房地产、银行等周期性板块可望迎来一轮政策行情,但市场风险偏好整体下降。预计在房地产风险未充分释放前,增量资金或将选择持币观望,权益资产短期仍难有作为。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此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防风险

  12月4日,总理在连线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提出“适时降准”。对此,市场第一反应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稳增长”被视为此次降准的主要目的。但我们提出两点疑问:

  1. 场合不对。如果降息是为了“稳增长”,那么总理为什么不在12月1日召开的国常会上部署(如:今年7月的全面降准),而要选择在与IMF总裁的视频对话中提出?在涉外场合讨论降准支持本国小微企业似乎并不适宜,也不符合此次视频会议的主题。

  2. 政策不连贯。10月21日—11月23日期间,总理先后六次要求支持中小微企业,说明形势已经较为严峻。如果此次降准是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那么应该直接宣布降准,没有必要在降准之前再强调“适时”,而且新增“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这一表述。

  我们认为此次降准的首要目的是“防风险”,而非“稳增长”。我们在《应对滞胀——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中指出:“年内,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将向‘防风险’与‘稳增长’倾斜”,其中“防风险”是第一位。此次宣布“适时降准”的当天,恒大在港交所发布无法履行担保责任的公告,周末一行两会就恒大风险密集发声,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上述事件均指向一个问题:房地产企业违约风险升级。因此,防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政策应对的首要目标。如果结合此次总理与IMF总裁视频会议的主题是“债务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可以推测此次宣布降准的目的是稳定海外市场预期,防止恐慌性抛售引发系统性风险。

  【招商宏观】关于降准的冷思考

  二、12月降准历史罕见,多出于防风险目的

  回溯降准历史,12月实施降准较为罕见。回顾存款准备金率走势历史可以发现,在总计20次降准中,发生在12月的降准只有两次:2008年12月与2011年12月,其背景分别对应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

  发轫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于2008年年中蔓延加深,导致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为应对次贷危机的冲击,我国在2008年9月-12月期间,连续四次实施降准,其中12月连续降准2次。200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表示:“下半年以后,随着国际金融动荡加剧,为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人民银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五次降息、四次降准,及时释放稳定市场信心的信号”。类似的情节在2011年四季度再度上演。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于愈演愈烈,2011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记载:“进入10月份后,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形势变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综上,年末降准在历史上属于罕见现象,其背景对应两次金融危机。两次降准的目的都是防止国际金融风险冲击,因此及时纠正之前的连续提准操作,通过降准适当放松流动性,进行防御防范。由此可见,为了防风险而实施降准已有先例。

  【招商宏观】关于降准的冷思考

  三、结论与启示

  基于降准的首要目标是“防风险”的判断,我们得出以下推论:

  1.货币政策稳健基调未变。回顾前两次12月降准防范金融风险的经验来看,“防风险”目标下央行货币政策思路可概括为:(1)预期不能倒;(2)资金不能少。

  ·预期方面,正如2008年温家宝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可见,经济面越是遇到大的风险,政策面越是重视“稳预期”,而“稳预期”的基础是“稳政策”,所以在房地产风险未进一步恶化蔓延之时,货币政策不会发生大的转向。这是“防风险”与“稳增长”目标下政策思路的明显不同。

  ·资金方面,防风险的第二步是保持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既不能少、又不能多。当前,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前期甚至出现了部分资金赌降准而加杠杆的情况。在此形势下,央行全面降准需要在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的同时,又不造成大的流动性泛滥。因此,在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央行重申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隐去的“不搞大水漫灌”表述,主动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此外,央行此次宣布降准动作之快超乎了近年水平与市场预期,推测其正是基于合理引导预期之考虑,有意压缩降准方向明确下市场的操作时间,防止更多交易性资金的涌入押注。

  2.流动性难言显著宽裕。本次降准预计释放1.2万亿资金,但我们估测流动性难言显著充裕。一方面,本月MLF缩量操作策略已定,预计回笼5000亿左右资金。6日的央行记者招待会明确表示:“(降准)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由于本月到期的MLF有9500亿,为年内第二高点,参考7月央行操作思路,预计本月MLF回笼资金将有4000-5000亿;另一方面,OMO边际收紧,预计回笼资金3000亿左右。本月逆回购到期总量5400亿,其中12月7日之前的到期量就有5000亿。但央行前七天逆回购投放量仅有500亿,相比上月明显收紧。如果恢复100亿/天的操作,全月总的投放量为2000亿左右,回笼资金规模将达到3000亿。轧差MLF与OMO回笼资金后,此次降准实际产生的资金净投放约为4000亿,与上年同期(3700亿)基本相当。

  3.市场表现恐将分化。对于债券市场而言,此次降准难以实现7月降准的程度。一是,此次降准的超预期程度不及7月,政策利好部分已经被Price in,未来升值空间有限;二是,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根源在于“缺量”、而非“高价”,因此出于“防风险”考虑,货币政策在已经降准的前提下,降息的概率进一步降低,货币政策后继乏力;三是,监管当前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焦点是恢复合理的房地产金融供给,相比后续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显然存在更大想象空间。如是,债市将面临“稳货币、宽信用”的不利格局。因此,我们认为十年国债收益率缺乏下穿2.8%的足够动力,大概率还是维持在[2.82%,2.92%]的区间内运行。

  权益市场方面,虽然房地产、银行等周期性板块可望迎来一轮政策行情,但市场风险偏好整体下降。预计在房地产风险未充分释放前,增量资金或将选择持币观望,权益资产短期仍难有作为。

  招商宏观团队:罗云峰、张一平、刘亚欣、高明、张秋雨

举报/反馈

金融界

2735万获赞 253.8万粉丝
一站式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让投资更简单
北京富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