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静水如镜
湖州是一座江南古城,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建城距今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著名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潜在的软实力,更是一座城市在发展中文化自信的魅力彰显。湖州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光有“丝之源”的美称,而且还有“笔之源、茶之源、瓷之源”之说。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湖州至今保存着一些具有特殊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也涌现出一些文化名人,还有山水文化、书画文化、帝王文化、湖学文化、考古文化、科技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可谓璀璨夺目,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在这里聊一聊湖州“三绝”文化这个话题。一提到“湖州三绝”,大凡湖城本地人或者来过湖城的都会随口即出,那就是素有“塔里塔、庙里庙、桥里桥”之称的飞英塔、府庙、潮音桥。
但至于这些所谓的“三绝”,绝在哪里?或者说关于“三绝”还有无其它说法?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言简意赅地一起回味这些历史文化的魅力传承。
先说“三绝”之一:塔里塔——飞英塔。飞英塔的历史由来,据说唐咸通年间(860—874),有僧名云皎,游历长安时,得僧伽大师所授“舍利(注: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的遗骨)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遂建石塔藏之。
石塔始建于中和四年(884),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舍利石塔。后因称有神光见于绝顶,遂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于石塔之外增建木塔经罩护之,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塔里塔”。
此外塔建成后,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更名为飞英塔。上乘寺也因塔易名“飞英寺”。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塔遭雷击而焚于火,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石塔,至今石塔上刻有“绍兴二十四年”等年代题记字样。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1234)“茸而新之”。
飞英塔此后因雷击、维护不善等原因历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缮。至民国因年久失修,塔顶长期漏损而突然倒塌,内外塔均遭重砸,历经风雨长年侵蚀,塔身日趋残破。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1961年4月,飞英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重点维修项目,1987年元旦正式开放。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下的飞英塔,在党和政府多次的精心修缮后,其风采不减当年,巍然矗立在湖城的飞英公园之中,这座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正以雍容大度的非凡气概,为美丽的湖城增添了一处绝佳的历史人文景观。
湖城“三绝”之二:庙里庙——府庙。据清同治《湖州府志》略载:“府城隍庙在府治东北阜安坊,梁清泰元年十一月敕湖州城隍封阜俗安成王。宋绍兴间在阜安坊西。明洪武二年徙于今所。其后,明成化、万历和清康照、乾隆各代屡有修建。同治初毁。同治十年(1871),郡人沈丙莹、钮福皆、陈烈等募建。”
另据记载,湖州城隍庙自始建至明代称为府城隍庙,历三代城隍神。第一代是五代后唐所敕封的“阜俗安成王”;第二代是明洪武十年(1369)敕封的“威灵公”;第三代是明代万历元年(1573)始尊“湖州府城隍劳公神”。
庙中专修“劳公神庙”,俗称“庙里庙”。劳公即明成化八年至十二年( 1472-1476)湖州知府劳钺。
劳钺字廷器,江西德化人,明景泰五年( 1454)进士,一生“勤慎耿介,政多恺悌”。明成化八年在任湖州知府后,重视教育,初至“见府学颓圮,锐意修建”,一年后新府学落成。
劳钺“为人正直,大公无私”,出任湖州知府主要功绩,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视教育,勤政爱民的好官。另外,他为官清廉、正义凛然、爱憎分明,在湖州为官的主要功绩有重视教育、修建城池、太湖剿匪、修撰府志,等等。
再说“三绝”之三:桥里桥——潮音桥。潮音桥,位于湖城的老南门地段,横跨霅溪之上,俗称“桥里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万年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据清朝光绪《乌程县志》记载“旧为潮音渡,以桥东慈感寺观音大士,故名“潮音桥”。
潮音桥桥体结构为三孔石拱桥,全长约50米,拱高约7米,宽约5米,桥两侧置石质吴王靠,可供行人憩息所依,桥的系梁两端伸出墙外约四十公分,琢制精美兽头,又名“吞水兽”。桥两端石缝中略有稀疏杂草丛生,苍翠茂盛,给古朴的石桥又点缀出一些生机。
老桥两侧次孔有跨人行道,避免桥身阻隔沿河街道,使得桥上桥下均可行人,这可能就是此桥称为“桥中桥”的原由之说。
民间有一个精彩的传说,很久以前潮音渡口处风大浪急,河道两岸过往行人靠一只拉渡船,一旦船漏绳断,人们便无法过桥。河的东岸有个大财主,看到大批香客从潮音渡口过河来慈感寺烧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便买了一条渡船,请了一个哑巴替他撑船摆渡赚取银子。
可这个哑巴十分有心,是个菩萨心肠,他想借此摆渡的机会,攒些银子在渡口上架座木桥,以解除求佛烧香的善男信女和湖城乡亲们的等船摆渡之苦。一年一年慢慢地哑巴积蓄了一些银两,便在渡口上架了一座木桥,大家高兴地称为“哑子桥”。
可断了财主的财路,惹怒了那个财主,财主强令手下将木桥除。哑巴见财主拆桥,就拼命上前阻拦,结果被活活打死,并投入水流湍急的河中。这件冤案激怒了河两岸的百姓们,百姓纷纷上告官府,并凑足银两重建木桥,以纪念哑巴的架桥善举。
官府知众怒难犯,天命难违,便以官府名义出面在木桥的原址上又建了一座石桥。从此以后凡是从此桥是经过的人们,总是沉默不语,以表达对哑吧建桥便民的感激之恩。
至于湖城的“三绝”文化,还有吴兴“三绝”之说,若你有闲暇时间,可到湖州方志馆去参观一番,便可知这吴兴“三绝”并不是指什么名胜古迹,而是指在吴兴出过的在艺术工匠领域的三位名人的代表杰作。
这吴兴“三绝”分别是钱选的画、赵孟的字、冯应科的笔。作为吴兴八俊之首,钱选画作当成无愧也成为了三绝之一。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传世作品有《扶醉图》《梨花图》《杨贵妃上马图》等;赵孟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冯应科是中国元朝时期的毛笔制作大师,其毛笔制作精良,为当时文化界推崇的杰出工匠。
以上,我们依次描述了“湖州三绝”的来龙去脉,一座古塔、一座古庙、一座古桥从不同的层面上展现出了湖城的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又略为笔带了吴兴“三绝”一说的文化来龙,若有时间作深入探讨后再与各位交流。
飞英塔的历史传奇和多处遗迹及历代文人墨客多会于此而衍生的历史故事,带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十分宝贵的;府庙体现的城隍文化对教育、鼓舞、激励人们积善弃恶,倡导“忠孝仁义”之美德,弘扬社会义核心价值观、民间传统文化正能量,有着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在湖州潮音桥等千余座古桥,印刻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和岁月符号,保存下来的大多已经成为活的文物瑰宝。
总之,不论“湖州三绝”,还是“吴兴三绝”的文化影响,留给我们的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把这些文化资源挖掘好、整合好、借鉴好,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源南太湖号静水如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