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官网」
综艺节目的成型,往往通过某种流行元素来切中时代情绪。民谣、声乐、乐队,综艺内容在怀旧和潮流间来回切换,试图和观众产生最大横切面的共振。《我们的歌》走的则是另外一条路。它融合了“怀旧”与“潮流”两种论调,前辈歌手与新生代歌手,80、90年代金曲与流行新歌,观众脑海里的潜藏记忆不断被唤醒,并附上了新的光泽。
上周日(5日),《我们的歌》第三季落下了帷幕之际,节目总制作人陈虹,总导演曹毅立、尤莉,音乐总监董健剑,主持人林海,真人秀总导演陆昱华、汤沐恩,后期总监刘红分享了他们陪伴《我们的歌》经历的那些收获与全新的期望。
承上启下的“中生代”
“《我们的歌》第三季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对于代际艺人的年代扩容。”总制作人陈虹表示。从华语乐坛的前辈歌手到中坚力量,再到新声后浪,《我们的歌》这座用音乐建造起来的花园愈发枝繁叶茂。而“中生代歌手”的新增,则令音乐记忆编织得更为绵密。
节目前期对观众的调研和排摸发现,中生代歌手相较于前辈歌手而言,在音乐类型与风格上具有更为鲜明的特征。第三季中,自成一派、才华横溢的大张伟,个性独特的实力唱将周笔畅,用心养梦的音乐才子薛之谦等歌手,都将更多元化的音乐带上了舞台中央。他们在前辈歌手和新生代歌手之间担任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作为沟通桥梁,吸收着前辈的音乐精华,也带动新生代歌手共同成长。
每一间“音乐合作社”都是他们温暖的家
总导演曹毅立、尤莉表示,“在节目初期,我们会根据艺人阵容进行初步的组合搭配预演,这是一个漫长又有趣的过程,每一位前辈歌手与不同新声歌手的组合都会有截然不同的音乐预设和想象空间,这也是为盲配后真正的组合建立后的音乐路线和走向打下铺垫。”
而真正的组合建立起来后,他们在观众的见证下,从彼此客气到亲密无间则是一个更有趣的过程。例如林子祥和胡夏从《数字人生》到《那些年》的合作破圈;翟潇闻对吕方老师称呼从“吕老师”到“方哥”;单依纯从“无表情女孩”到开怀大笑、大秀舞蹈;大张伟和汪苏泷把曲艺、国风、摇滚、电音玩了个遍,这些都是组合磨合过程中逐渐迸发出来的火花和光彩。
节目组根据歌手们的不同特质,设计了能够触发他们真实性格与相处模式的方式。真人秀总导演陆昱华、汤沐恩分享了第三季新增的“音乐合作社”的想法,“歌手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需要的功能,自由布置自己的‘音乐合作社’。每一间‘音乐合作社’都是他们温暖的‘家’,所有的合作社相邻,外面的共同空间我们也设置了桌球桌、茶歇区等空间,这样他们可以自由串门。每个设计都是为了他们能够真实、自由地展现自我。”
更关注音乐本身的故事
《我们的歌》最初的立意,是想要看不同年代的歌手在当今的时代是否能产生音乐上的共鸣。所以,节目后期把过度娱乐和音乐元素无关的内容都去掉了,充分挖掘歌手们的特点,从而以温暖的视角呈现出他们的性格和成长。
“比如林子祥自己化妆,是固定摄像头意外拍到的,后期剪进节目里,就是想表现林子祥也有着我们观众意想不到的一面,原来他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后期总监刘红说道,“无论嘉宾有着怎样的个性,他们一旦投入音乐当中,就会像小孩子一样沉醉其中,不会被成绩胜负之类的因素影响,只会为好的音乐喝彩。所以在后期制作时我们不会故意凹人设、故意去强调比赛的胜负,更多会关注音乐本身和音乐背后的故事。”
用音乐对话,《我们的歌》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音乐总监董健剑透露,“有个前辈歌手曾跟我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到《我们的歌》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因为以前几乎没尝试过,但是这次在这个节目中和大家一起玩音乐玩的很开心’。歌手们能在这里实现从未想过的,或者未完成的音乐上的心愿,也很享受这几个月的音乐旅程,这应该就是这个节目带给歌手和观众最大的价值吧。”
在董健剑的记忆中,薛之谦和大张伟是和他们深夜交流最频繁的两位歌手,“不得不说这两位老师虽然给很多人的印象是综艺感爆棚、搞笑天赋十足,但是说到对音乐的认真、尊重、执著、热爱是我们无比佩服的。对音乐的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力求完美,对每一个首歌的编曲、混音、分词、合音等等都会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数十年如一日,他们一直保持着初心。”
主持人林海也分享了歌手们的幕后故事,“在我们给林老师庆祝生日的聚会上,最后变成了林子祥和杨千嬅现场的教唱大会,胡夏和薛之谦的粤语发音,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的;再比如,林子祥学唱《那些年》,他一定要他的随行人员,把普通话歌词翻译成粤语和英语两个版本,让他理解歌词的含义,以便他更好地表达。”
观众也期待着节目今后的更多可能性。前有“勤深深”,后有“牛奶小胡子”,每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组合都在舞台上留下了值得反复品味的作品。因此,走过三季,《我们的歌》IP依旧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正如陈虹所说,“我们永远期待新的组合、新的歌曲、新的火花,我也不知道在制作过程中的‘期待’什么时候可以完成。但我觉得朝着‘期待’无限接近,这也是节目的魅力所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