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一个关于车机语音控制的视频非常火。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坏人”正在通过语音控制车机系统,外面的人发起打开车窗指令来操控汽车,汽车就像一个很听话的孩子,乖乖的打开了车窗。

  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不只是发生在这款智能汽车上,在其它多款汽车上都已经出现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这些原本很“智能”的功能,怎么就变成了安全隐患。

  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智能汽车的配置越来越高,并且在AI智能的引领下,也变的更加智能。而这种智能不仅仅是体现在语音控制系统上,更广泛应用在自动辅助驾驶领域,按常理来说,有了智能化技术的加持,新车会变的更安全,也更智能,但是事物总会有两面性,汽车在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下,带来了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向前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不禁要问,汽车越智能越安全吗?智能化时代,智能汽车到底该比拼什么?

  软硬件疯狂堆砌,智能汽车进入“内卷”状态

  不夸张的说,当下智能汽车已经进入了疯狂的“内卷”,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朝着智能化的赛道倾斜。从本届广州车展我们也可以看出,车企们都拿出了自己在智能化领域的新产品,这些新品最大的亮点就是智能座舱已经成为标配,自动辅助驾驶已装车,还有各种雷达的数量也在不断叠加,这些车企就好像在告诉同行和汽车行业,智能汽车如果没有这些配置,就很难拿得出手,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其实我们也发现,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发展,智能汽车的技术高度也在不断拉升,另外像电子电气架构、传感器、智能芯片等也在不断迭代,电子硬件的重要性也开始持续提升。另外智能驾驶技术与交互体验,也将成为新阶段产业竞争的核心,这些智能科技配置已经成为智能汽车的重要标签,也是车企们一拼高下的资本。

  比如广州车展长城汽车发布的高端品牌沙龙带来的机甲龙,配备了4颗激光雷达,可实现激光全视角覆盖,同时搭载大禹电池技术,并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

  另外,威马推出的首款轿车M7,全车搭载有32个传感器,包括3个高清超规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和1个独立高精定位模块。在感知配件装载数量上超过了蔚来ET7和小鹏P7,与售价超40万的智己L7平手相对。

  此前威马汽车CEO还表示,未来三年威马M7的硬件配置会更丰富,而且还要实现自我进化,拥有生命感的智能。还有广汽埃安发布的NEDC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的Aion LX Plus,搭载12颗高感知雷达传感器的思皓E10X花仙子款,以及关注度较高的小鹏G9、高合Hiphi Z等新车,在软硬件配置方面都是史无前例。

  其实不只是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内卷,就连燃油车也加入了这一阵营。众车企推出的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少车企将自己的高阶新品称为“燃油车造车新势力”,其实车企也希望通过智能化的差异化表现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自主品牌车企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比如长城汽车推出的WEY摩卡、玛奇朵等,还有吉利的领克品牌推出的领克09车型等,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亮眼。

  值得关注的是,车企目前都在不遗余力的为智能汽车堆砌硬件,甚至就连未来或许会用上的配置都进行了预留。目前这种现象就好比过去的手机,虽然5G网络并没有实现全覆盖,但是手机研发者已经将手机提前设计成支持5G网络的配置,跑在了行业发展的前列。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车企们也在智能汽车上不断堆积硬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硬件冗余,大家都相信,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硬件冗余对智能汽车产生的影响很小。但是未来智能汽车的技术快速发展远超想象,只有提前布局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汽车的内卷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内卷过后也会恢复到常态发展。其实无论如何内卷,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最终要实现的是利用智能化方面的进步吸引那些燃油车用户的转化,让整体汽车市场结构实现从“哑铃”到“纺锤”的转变。

  其实汽车在完全实现自动驾驶之前,行业出现内卷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毕竟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同样也需要激烈的竞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向前。但是,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的“内卷”也开始加剧,比如汽车的软硬件越来越同质化,车企很难将产品的差异化打造出来,导致产品力不突出,所以未来智能汽车要拼什么,也是车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不论如何内卷,安全永远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底线

  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对于造车而言似乎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而如何打造最智能的汽车,才是当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今智能汽车同质化产品泛滥,软硬件的过渡冗余,并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智能汽车也不是越智越安全。那么,未来智能汽车到底该比拼什么呢?如何找准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们可以看到,智能汽车如今比拼的都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要想实现这两方面的引领,那必然离不开智能硬件,而芯片就是智能硬件最关键的核心零部件。车企也意识到,汽车芯片的算力会成为未来智能汽车比拼的关键技术。

  对于智能化汽车来说,产品智能化的高度衡量就是其背后芯片的算力,因为智能汽车对算力的需求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目前除了我们使用的车载多媒体系统外,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对系统算力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强大的软硬件来支持。

  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使用车机系统收听音乐或者使用地图导航时,车机算力就会发挥作用,如果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顿现象,越流畅说明车企系统的算力越强;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车机OTA升级能力来衡量算力。除了车机系统,我们常听到的语音控制系统,同样需要强大的算力来支持,特别是厂家宣传的能识别多种方言的功能,对车机算力的要求也更严苛。所以,对于智能汽车来说,算力是智能化评分的标准,而那些配备的语音控制发动机、车窗、空调、影音娱乐系统以及物联网通信等,这些都需要汽车在算力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

  目前市面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时代智能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就非常突出,新车通过电脑控制整车,通过局部的传感器感知,然后进行数据融合、路径规划、最后传输给电脑,最后电脑再进行决策,而整套“动作”必须要快,这对于控制芯片的算力有着极大的要求。

  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智能汽车的不断发展,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化方面也开启了大比拼,比如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的宣传就很多,其实这也是未来智能化汽车发展的方向。

  我们不得不承认,智能化技术给人类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车上装载更高灵敏度的雷达、摄像头等,可以避开驾驶盲区,让行车更安全,另外高清智能中控屏、智能空间、语音交互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等提供便捷服务,为车主带来智能化的舒适享受……

  但是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近年来有关车辆中控屏黑屏、卡顿甚至死机、“影音系统故障”“车载互联故障”以及“行车安全辅助系统故障”等汽车故障也经常发生,这让我们不得不对智能化时代下的汽车安全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据了解,2020年特斯拉就曾因中控屏触摸失灵、无端卡死等故障问题,影响安全功能,被美国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要求召回约16万辆Model S汽车。

  因此,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进程中,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另外,汽车电子系统引发的安全故障也在逐年上升,这就要求汽车在设计之初就要全面考虑产品的安全性设计,提高汽车安全水平。智能化时代,汽车安全已经不再是汽车生产部门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控制的,而是需要上下游零部件厂商、甚至信息化、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等跨界协同来完成。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我们需要的智能化汽车,不仅要智能也要更安全。正如行业专家说的那样,只有守住了安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才有意义;只有守住了安全,智能汽车才有更长远的发展;只有守住了安全,汽车产业才能走向高质量发展。

  守住车联网安全,仍然要面临更多新挑战

  随着汽车、手机甚至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普及,这些设备的内部软件和硬件也会日趋复杂,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要认清,这些智能化操作指令都是需要计算机来控制的,只要涉及到网络,那肯定就会有安全漏洞。不只是这些设备自己偶尔会出错,甚至也可能受到黑客的攻击。

  “过去5年间,黑客对智能汽车攻击的次数增长了20倍,其中27.6%的攻击涉及车辆控制。”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汽车市场上的大部分车型的信息安全防护水平都很低,车内相关联网部件和控制部件防护可靠性都不高,并且还缺失一定的安全策略保护,这会导致车内敏感信息泄露或被篡改,以及车辆行驶中的异常行为,还有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试想一下,当一辆正在智能辅助驾驶的汽车遭到黑客攻击并被挟持时,车内的乘客无法操控自己的车辆,将是多么的无助和心惊肉跳。

  根据去年的安全问题数据显示,汽车被黑客攻击的事件已经在快速上升,这也就意味着,车联网的安全性问题已经从实验室阶段走进了产业现实。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人士曾表示,“在我们调研过程中获知,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收集10TB的数据,不仅数量极大,而且涉及到驾乘人员的出行轨迹、习惯、语音、视频等等,一旦遭受侵害会泄露个人隐私。”所以个人信息泄露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虽然车企都已经开始重视数据安全问题,但是实际进展比较缓慢,因为探索的成本会很高,这也让不少车企望而却步,所以车联网安全问题对车企来说依然任重道远。就目前情况来看,车企在车联网安全上依然会面临很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就是车辆数据安全方面的挑战,比如此前就有报道称特斯拉自动收集用户出行数据问题,我们都知道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做得比较好,车上配备多种形态的传感器装置,从而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获得道路高精度测绘数据,而这些数据也会涉及到安全领域方面,也会得到严格的监管,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也是很关键的。

  其次,就是车联网的安全漏洞问题,如今汽车越来越智能,智能功能外溢严重,功能越丰富,更容易受到攻击。就比如这次视频中通过语音系统控制车窗开关事件,就算是汽车车联网的安全漏洞问题。此外汽车数字钥匙,区别传统射频信号的车钥匙,具有手机APP、NFC卡多种形式,提供如远程预热、关闭车窗等控车体验,但是近三年特斯拉汽车的重大安全漏洞,就有4起与汽车数字钥匙相关。

  还有就是配套技术跟不上智能新技术的发展,这也给驾驶带来安全隐患。我们都知道智能汽车在飞速发展,智能汽车的自动辅助驾驶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但是目前我国的道路配套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全跟上技术的发展,自动辅助驾驶并不是适合所有场景化使用。就比如目前我们国家的车联网新技术在安全方面的保护能力依然很薄弱,攻击者可以轻松伪造交通指挥信息,控制无人驾驶车辆违背交通信号行驶,影响驾驶安全。

  所以,虽然车联网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是仍然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并不好解决,所以想要快速实现汽车智能化场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车联网安全也会成为重中之重。

  总结:不能否认,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但是我们也要理智的看待汽车智能化。正如业内人士说的那样,无论智能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安全始终是一条“红线”。只有守住安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才有意义。

举报/反馈

新浪汽车

12.8万获赞 22.6万粉丝
提供汽车报价、图片、视频及24小时实时报道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