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个体在体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个体系列主观认知的综合体现,对个体认知事物、判断事件、塑造人格、与人相处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其中,正面情绪会产生积极影响,负面情绪会产生消极影响。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受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在出现负面情绪时,无法及时地进行情绪管理,从而出现诸多不良行为。立足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心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对ABC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ABC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在1955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由三部分组成,其中,A(activating event)是指激发事件;B(belief)是指在遭遇诱发事件之后,个体所做出的判断、解释及评价;C(consequence)是指在体验诱发事件的过程中,个体借助自身的判断、解释及评价,做出相应行为之后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埃利斯在该理论中指出,A是个体建立情绪和行为结果的间接原因,而B则是直接原因。该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学生的不良情绪,先引导他们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再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纠正原有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

  当前,大部分小学生在参与学习和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引发他们的不良情绪。而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在出现不良情绪后,他们不会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而是通过多种行为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在实施心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往往会立足学生的不良表现,指出缓解情绪的方法,但没有探寻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根源,也没有教给学生管理情绪的方法。尽管教师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继续体验学习和生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其他事情,产生其他不良情绪。

要想真正解决此问题,在ABC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出现不良情绪的根源,针对遇到的事情,重新做出判断、解释及评价,从而产生积极情绪。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切身的体验,潜移默化地掌握情绪管理方法,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举报/反馈

琴琴爱教育

0获赞 108粉丝
用心创作,欢迎大家关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