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了解自己吗?知道自己的人格属性吗?
其实很多人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的问题,没有真正审视过自己。其实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并非简单的好或坏,每个人的人格都会有很多年,有光明的一面,就会有黑暗的一面。
当然拥有“黑暗人格”并不代表着就是一定是为非作歹的坏人,这个世界鲜少有绝对意义的好人或坏人。
健康的人都意识到完美与不完美之间存在连续体。如果你发现自己黑暗人格占比大也没关系,尊重自己人性黑暗的一面,与他们交谈,引导他们释放正向的能量,生活不会因此受太多影响。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拥有“黑暗人格”呢?以下四件事,如果你都热衷,那你就拥有黑暗人格。
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sm)是这一行为的典型代表,该主义认为要尊重现实,不轻易被意识形态绑架,只要能达成最终结果,手段不光彩也无所谓。
马基雅维利主义也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是不少政治家的行事指南。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政客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极度缺乏人情味,甚至显得不道德,因为这些因素根本不在他们考量的范围之内,他们要的只是结果。
如果你做事也是这一风格,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你可能拥有“黑暗人格”。拥有这一特质的人,其实只要选对行业就能将其黑暗潜能释放在生产上,反而有利于个人发展。
但不适合选择极需要正义感和原则的行业,如律师、法官等。
二、热爱操纵和愚弄他人
生活中会遇到一类人,他们可能不为任何既得利益,但就是喜欢捉弄人,当他们捉弄你时,看到你窘迫慌张的神情会让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操纵欲,看着眼前的一切都按照自己设想的发展,会让主体产生极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但若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过分释放此类内心欲望,会败坏自己的社会关系,导致个人社会关系紧张,于个人发展不利。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剔除自己人格的阴暗面,但你要学会和你的人格谈判,让它只在合适的时机出现,其余时间请它在你的内心深处安静待着。
三、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我们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理解他人的情感、经历,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同理心有助于来自内心的亲社会(或帮助)行为,而不是被迫的,因此我们的行为更具同理心。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说:“真正的同情不仅意味着感受他人的痛苦,还意味着被感动以帮助对方减轻痛苦。”
然而有些人对他人所发生的一切都持冷漠态度,他人的任何悲惨遭遇都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涟漪,他们无法感受到他人的痛苦。
造成个人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如果你发现自己对他人的遭遇缺乏同理心,那么很可能你就拥有这一“黑暗人格”。
四、热衷于幸灾乐祸
幸灾乐祸可称为缺乏同理心的升级,缺乏同理心只是对别人的不好遭遇无法产生共情,而幸灾乐祸则意味着当别人痛苦时个体会感到开心兴奋。
事实上,每个人都曾产生过幸灾乐祸的情绪。诗人克莱夫·詹姆斯曾说:“听闻死对头的书正廉价处理,我内心涌起欢愉。”
幸灾乐祸的情绪来源于社会比较,存活于社会中的我们,通过社会比较来确认自己的优势和社会地位。
虽然这一情绪有违常理,但它的确能够增加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因为其他人受苦或失败,意味着自己的安全以及获取成功的概率增大。
但这一情绪不适合摆在台面上,如果这一情绪被扩大或延伸到具体行为上,不仅会抵消这一负面情绪带来的积极意义,更有可能搅乱事情面貌。
因为这一有违常理的情绪之所以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意义,是因为虽然它是一件坏人,但个体没有参与其中,一旦个体有了具体的行为,事实的本质就会被改变,自然产生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黑暗人格”是把双刃剑,如若个体能清楚的认知并引导,会非常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取得世俗的成功。
但也极其容易误入歧途,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总之黑暗人格本身并没有对错,个人只要掌控利用得当,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 The End -作者| 汤米编辑|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举报/反馈

第一心理

529万获赞 0粉丝
每天耕耘最实用、最有趣的心理学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