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瑞欣)宗日文化是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青海省土著考古学文化的突出代表。日前,记者从省考古文物研究所获悉,我省在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发现一处宗日遗址,这也是我省首次发现的宗日文化遗存。
据悉,该遗址东西分布总长达5公里以上,是目前黄河上游发现的时代较早、面积最大、内涵极为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为进一步探明宗日文化的内涵、源流、发展以及其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互鉴,更好地挖掘宗日文化的学术价值,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自去年开始,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对宗日遗址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经过考古发掘与初步研究成果表明,宗日遗址历经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唐宋三大发展时期。其中“宗日第一灶”的发现为探讨宗日遗址的遗存分布、聚落结构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新发现新认识”得到了学界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自今年7月正式启动2021年度宗日遗址考古发掘以来,联合考古队在宗日遗址东一、东二台地陆续开展考古调查、钻探与发掘工作,揭露面积达六百平方米,发掘墓葬十余座,出土了少量随葬品,包括陶器、石器、骨器三类,其中陶器由马家窑文化系统彩陶和‘宗日式’彩陶组成,石器和骨器主要为装饰品,如珠饰、骨簪等。”宗日考古队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该遗址区还发现宗日文化时期壕沟一处,除出土大量陶器残片和动物骨骼外,还发现了大量工具和装饰品,其中工具有石刀、石球、石锛、细石器、骨刀、骨针、骨锥等。装饰品包括骨珠、石珠、绿松石等。现已基本探明两处台地的遗存分布情况,为今后对宗日遗址开展长期考古研究工作和宗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