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玮

★第一位拥有毛利血统的新西兰女总督上月就职

★毛利新年将从2022年正式成为新西兰第12个公共假日

★到2040年,将有100万新西兰人掌握毛利语,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最近三次新西兰人口普查中,毛利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6%(2006年)、14.9%(2013年)、16.5%(2018年),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10月21日,新西兰迎来了新一届总督——63岁的辛迪·基罗爵士成为新西兰历史上第一位拥有毛利血统的女总督。新西兰本届议会20多位内阁部长成员中,四分之一为毛利人,是历史上比例最高的一届。

毛利文化早已成为新西兰的国家符号,受到新西兰政府和社会各层面的保护和发展。作为多元文化汇聚的国家,新西兰目前共拥有200多个民族,160多种语言,其中拥有140万人口的第一大城市奥克兰,近40%的人口为海外出生,在世界各大城市海外出生人口排名中高居第四位。

正如新西兰女总理杰辛达·阿德恩第一次在联合国致辞中所说:“如果我们要定义新西兰的价值,我会说‘友善’。”对毛利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体现了新西兰对历史的尊重,这个国家也以越来越友善和包容的心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作为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正越来越积极地同其他各个种族一起承担社会责任,为发展毛利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世界原住民发展的典范。

历史

“怀唐伊日”不仅相当于“国庆日”,也是家庭团聚的美好时光

新西兰最重要的节日当属相当于国庆日的“怀唐伊日”,时间为每年的2月6日。怀唐伊是位于新西兰北岛东北部不到300个常住居民的小镇,1840年2月6日,英国王室和40位毛利部落酋长在怀唐伊签订了《怀唐伊条约》,新西兰由此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同时,在新西兰确立了英国法律体系。该条约用英文和毛利语两种文字记载,被公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文献,它确认了毛利人对土地和文化的拥有权,使得毛利文化得以保存。

虽然《怀唐伊条约》被视作新西兰的宪法文件,条约签订的这一天也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日,但自条约签署之后的数年间,新西兰多次爆发毛利人与英国人之间的土地战争,直到1934年,“怀唐伊日”才开始被纪念。直到今天,很多新西兰人仍无法接受这一天为建国日,特别是毛利人,甚至认为这是耻辱的一天,因为他们认为条约存在不公和欺骗性。不过,每年新西兰政府仍会投入经费到各种庆祝活动中,条约签署地怀唐伊的庆祝活动最为隆重,新西兰总理会参加纪念典礼和皇家海军阅兵式,地方文化团体也会进行各种毛利传统艺术表演。

记得我们全家刚移民到新西兰不久就造访了怀唐伊,当地建筑群包括毛利会堂、条约签署屋和怀唐伊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很多毛利艺术品,包括一幅讲述条约签署的画作,让人们能够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根据新西兰生活网的一项社会调查,对于绝大多数新西兰人来说,“怀唐伊日”只是被当作普通的公共假期度过,是家庭团聚的美好时光。这一天,偶有抗议者表达对条约的不满,但对于绝大多数移民来说,都希望融入新西兰社会,把条约视为历史的一部分去尊重,同时尊重毛利人以及他们的文化传统。

保护

通过语言和教育推动毛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据新西兰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21年1月,新西兰总人口为512万,最近三次人口普查中,毛利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6%(2006年)、14.9%(2013年)、16.5%(2018年),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不断增加的毛利人口是新西兰政府对原住民保护的成果,也使得毛利文化和传统在现代工业社会有了继续保持和发展的基础。

虽然1840年签订的建国文件《怀唐伊条约》承诺保证毛利人的土地和财产权,但由于最初毛利人并未进入新西兰议会,话语权的缺失使得毛利文化迅速衰落,在濒临灭绝的危机下,20世纪60年代,毛利民族的复兴运动逐渐兴起。在毛利人的不断抗争和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新西兰政府决定遵守《怀唐伊条约》的基本精神,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毛利人教育和发展的政策,从社会各个层面为毛利文化的传承提供保障。

去年刚刚结束的新西兰国会大选中,工党获得连任,总理杰辛达·阿德恩所宣布的20多名新内阁成员中,毛利人占四分之一,成为新西兰历史上内阁成员毛利人比例最高的一届。另外,新西兰多个政党中还有2004年成立的毛利党。10月21日,女教育家辛迪·基罗爵士被任命为新西兰新一任总督,这也是新西兰历史上第一位拥有毛利血统的女总督。

除了从政府内阁成员的组成比例去保障毛利人的政治权益,新西兰政府在毛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所付出的努力也可圈可点。

1987年,新西兰政府颁布《毛利语法案》,英文、毛利语、新西兰手语三种语言共同组成了新西兰官方语言。同时,政府设立了毛利语言委员会,负责推广毛利语。毛利语法律地位的确定为毛利文化的传承打下了基础。2016年新西兰议会又通过了新的《毛利语法案》,并设立专门组织,以主持毛利语复兴的各项工作。该法案以毛利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编写,并以毛利语版本为准,这在新西兰法律体系中尚属首次。

英国人刚刚来到新西兰时,对毛利人实行同化教育政策,禁止毛利人在学校使用毛利语,这造成了毛利文化的迅速衰落。因此,毛利文化的复兴同样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新西兰《教育法1989》和1994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把毛利人教育质量和水平作为新西兰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1999年,第一个毛利人教育战略计划《政府优先发展毛利教育政策》施行,支持开办高质量的毛利学校,并鼓励更多的毛利人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随后几年,该政策不断完善,最新的教育法定文件《教育与培训法2020》进一步明确了新西兰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优先事项,并为包括毛利人在内的弱势群体扫除受教育的障碍。

在新西兰,毛利人不但可以进入普通英文学校学习,还可以选择以毛利语为教学语言的毛利学校学习。1982年,毛利人创立了第一所毛利语幼儿园,这也是“语言巢”概念的缘起,即让幼儿在一个整体的沉浸环境中学习母语和文化,幼儿园老师为毛利部落长老,以及熟练掌握毛利语的家长。随后毛利小学、毛利中学相继出现,1990年开始,毛利学校获得新西兰政府的法律承认和资助,到目前为止,毛利语沉浸式学校覆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整个教育体系,使得毛利语与英语在新西兰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功能。相应的,新西兰中小学教学大纲也有英文和毛利语两个版本,不过毛利语版教学大纲并不是英文版的毛利语翻译版,而是根据毛利文化的道德标准和哲学体系为毛利学生制定教学体系。

语言

如何保护脆弱的毛利语?

“Kia Ora!”这应该是在新西兰最常见到的一句毛利语,原意是祝福生活安康,现在则作为正式场合的问候语,相当于“你好!”无论你去游览博物馆,还是徒步森林,无论在商场购物,还是到海边眺望,都会看到这句醒目的问候语“Kia Ora”。

自1987年起,毛利语正式成为新西兰的官方语言之一,新西兰的教育机构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教授毛利语。不过,除了专门的毛利学校,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系统的毛利语课程,而是以学习毛利歌曲、舞蹈仪式以及一些简单的词汇为主,如数字、字母的发音和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自1975年开始,每年的“毛利语言周”也是一个学习毛利语的全国性活动。今年的“毛利语言周”时间为9月13日到19日,主题为“让我们增强毛利语的能力”,其间9月14日中午12点的“毛利语时刻”吸引了很多人——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同时听、说、唱毛利语的时刻,不过由于当时正值奥克兰因疫情封城,我们全家人只能在家里通过网络参加各自公司或学校的“毛利语时刻”活动。孩子们在“毛利语言周”的学习内容和作业很多也与毛利文化有关。

目前,毛利语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脆弱语言,新西兰政府在2018年9月出台的《毛利语战略》中确立了政府关于发展毛利语的目标:到2040年,将有100万新西兰人掌握毛利语,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可是一个不小的目标。

另外,经过怀卡托大学讲师Te Taka Keegan及其团队历时5年的努力,2009年谷歌翻译中的毛利语翻译系统得以完成,并可以使用毛利语搜索引擎;微软紧随其后,优化了语言系统中的毛利语选项,这一系列对毛利语言的保护和推广都有利于毛利文化的延续。新西兰总理的每次官方讲话也都是以毛利语问候开始,以及毛利祝福语结束,这使得新西兰人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一些毛利语。新西兰政府还资助各种毛利语的免费学习资源,多方面鼓励更多的人学习毛利语及其文化。

艺术

面部有纹身的毛利人一定是毛利贵族

如果你在大街上与毛利人擦身而过,可能会注意到他们很喜欢纹身,千万别认为这跟黑帮有关。纹身在新西兰不但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更是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特别在面部的纹身是很有讲究的,更不是普通人有资格能获得。

如果你关注到新西兰新任外交部长纳纳亚·马胡塔,她下巴上的纹身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姑姑生前是毛利女王,父亲是部落领袖和政治家。对于毛利女性来说,纹身除了代表身份和地位,还是美的象征。不过传统中,女性的面部纹身只能纹在下巴、嘴唇、鼻孔和喉咙处,只有毛利男性才可以纹整个面部。男性的纹面中,前额中央的图案代表社会地位,眉毛附近的区域表示在部落里担任的位置,眼睛和鼻子区域代表所属部落的等级,鬓角处记录他的婚姻状况和结婚次数,鼻子下面则是个人签名,下巴显示男子的能力和声望。

纹面的设计遵循“男左女右”的规则,左脸图案代表父亲一方的血统,右脸代表母亲一方的血统,所以,毛利人的血统和声望完全可以从面部纹身展示出来。目前,纹身艺术在新西兰得到复兴,不过毛利人认为在新西兰只有毛利人才能纹面,如果你在新西兰遇到面部有纹身的毛利人,那一定是毛利人中的贵族了。

在新西兰全境还经常可以遇到木雕图腾,或是隐藏在森林步道中,或是在喧闹的城市中。由于毛利人起初没有文字,雕刻成为他们记录历史的重要手段。其中,毛利会堂是全面展现毛利人雕刻艺术的地方——毛利会堂是毛利人的集会场所,通常用于部落会议、欢迎仪式、婚礼、葬礼、祭奠祖先等一些重要的活动。毛利会堂代表着部落祖先的身体,是非常神圣的场所,建筑的每一个部分都代表着祖先身体的一个部分,如屋顶最高处的人像雕刻代表祖先的头部,窗户代表眼睛,门代表祖先的口,所以进入会堂是非常隆重的事情,不能随意进入,需要在部落正式的欢迎仪式后才能进入会堂,而且必须脱鞋。

毛利会堂的内外有极具毛利特色的雕刻,雕刻的人像象征毛利人的神或部落祖先,以护佑部落的兴旺。传统毛利雕刻师都是男性,他们会从部落长辈那里学习在木头、鲸鱼牙齿和骨头以及石头上雕刻,作品包括佩饰、武器、工具、乐器、独木舟和建筑。毛利人的每一个雕刻都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并不是纯粹的装饰。每个部落的雕刻风格也都不同,不过有一些共同的标志性图案,如毛利神Tiki、大自然中的蜘蛛网、鱼鳞和蕨类叶子,体现了毛利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雕刻艺术也是新西兰的孩子们最经常尝试的艺术形式,老师经常选择一些典型的雕刻形象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来,通过线条和图案去了解毛利雕刻的特有元素和内涵;高中老师通过讲述古老的毛利神话故事,让学生对毛利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要求学生利用绘画展现毛利神话的内容,这也是高中艺术课的经典内容之一。

文化

毛利战舞蕴含着对生命的庆祝和感恩

在今年8月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新西兰斩获了7人女子橄榄球比赛的冠军,颁奖仪式上,新西兰女子橄榄球队用气势如虹的毛利战舞震撼了全世界。

毛利战舞又称哈卡(Haka),传说是毛利太阳神的儿子为母亲所跳的舞蹈,蕴含着对生命的庆祝和感恩,后来毛利人用于在战场上鼓舞士气,现在毛利战舞也会出现在很多大型的正式场合,如运动比赛、欢迎仪式、婚礼、葬礼祭奠等。哈卡是一种集体性舞蹈,用高声呐喊、跺脚、吐舌和有节奏地拍打身体来表达情感,在舞蹈过程中伴随着高亢的演唱,不同的场合歌词也会不同,蕴含着古老的部落故事和精神。一段毛利战舞的歌词是这样的:“我死!我生!毛发浓密的男人!令太阳再次照亮!一步!又一步!太阳照遍大地!”

我最近一次现场观看毛利舞表演是几个月前的一场橄榄球比赛,开赛前一场热血沸腾的毛利战舞立刻点燃了现场的气氛。在新西兰,毛利战舞很受大家的喜爱,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毛利舞队,最小的舞者才6岁,他们稚嫩的呐喊总能带来别样的震撼,而高中生强有力的跺脚和拍打声似乎能撼动整个世界。新西兰学校的毛利舞表演一般安排在重要节日或接待重要客人的日子里,今年年初赶上我小儿子学校新校长就职,不但有毛利老师用毛利语致辞和祷告,更少不了一群赤膊的小男生和穿着草裙的小女生带来的毛利战舞,让观众体会到人类最原始的呐喊和肢体语言是传递情感的最好方式。

“毛利”这个名称来自毛利语“Maori”,意思是“正常人”。当欧洲人刚来到新西兰时,毛利人这样称呼自己,而对外邦人称为“Pakeha”,意思是“不正常的人”。在欧洲人来之前,毛利部落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俘虏经常会被吃掉。今天当然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相反,毛利人有着原住民淳朴而热情的特点,“碰鼻礼”就是他们特有的礼节。

碰鼻礼是毛利人古老的问候方式,主人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续碰两三次或更多次数,次数与时间标志着礼节规格的高低,碰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礼遇越高。头部被毛利人视为最有灵气的地方,通过碰鼻表示一起呼吸和生存,传达热情与友善。碰鼻礼一般用于毛利人见面的传统场合和重要的典礼仪式中,目前,外国政要访问新西兰,也都会受到传统碰鼻礼的最高礼遇。日常生活中,毛利人一般不会使用这种礼节,在疫情还没有完全被控制的当下,鼻子都被掩盖在口罩之下,还是保持2米的社交距离才是最好的礼节吧。

节庆

毛利新年早已不是只有毛利人庆祝的节日

最重要的毛利传统节日当属毛利新年——玛塔里基(Matariki),每年5月底可以观测到昂宿星团,6月初出现的一轮新月标志着新年的开始,人们会通过放风筝、植树、团聚、制作美食来庆祝。毛利新年与中国新年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都是整个月份进行庆祝。每年当毛利新年来临时,新西兰全国各地都会举办烟火表演、灯光秀、美食节等各种庆祝活动,节日气氛特别浓厚。

今年奥克兰依然保持了放风筝、植树这些毛利新年的传统庆祝活动,放风筝一般选择一片开阔的高地,今年选在了一处临海山顶的纪念公园,虽然海拔不高,但仍有免费班车接送来参加活动的人——其实慢慢走上去也不过10分钟。一些巨大的海龟、鲸鱼、螃蟹造型的风筝是工作人员早早就放飞在空中的,旁边伴随着人们带来的各式各样的风筝。现场看到很多华人,毕竟风筝是中国人早在春秋时期发明的,不由地想起那句古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华人家里有风筝存货也是常见,如果没有风筝也没有关系,现场有免费的风筝可以借,还有用树叶制作毛利传统风筝的活动。毛利人的传统风筝使用蒲苇、亚麻、沼泽植物和桑树皮制作而成,放风筝被视作与众神的联络,经常伴随祷告和圣歌的演唱。当然,现在我们看到的风筝多选用现代轻型材料制作,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很多小朋友自己动手做风筝,即使成品不能飞得很高,也乐在其中。

其实,毛利新年早已不是只有毛利人庆祝的节日,每年的庆祝活动都会在新西兰各个城市举办,烟花表演、灯光秀、文化演出、美食派对,活动丰富多彩,不同种族的人们在欢快的气氛下一起庆祝毛利新年。从2022年开始,毛利新年正式成为新西兰第12个公共假日,每年6月到7月间的某个周五将作为毛利新年日。多了一个公共假日,足以证明新西兰社会对毛利文化的保护和尊重,也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欢乐。

除了毛利新年,毛利传统节日的其他庆祝活动也能帮助全社会更加了解毛利文化。自1972年开始举办的毛利表演艺术节——蒂玛塔提尼节算是新西兰最隆重的艺术节,这个节日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战舞、雕刻、编织、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盛会,每次都能吸引上万人到现场饱览毛利艺术的魅力。每当庆祝活动到来,新西兰人都会拿上野餐垫,带上美食,来活动现场找个空地,悠闲地享受家庭时光——可以不慌不忙地观看表演,累了回到野餐垫上闭目养神,孩子们则成群结队地穿梭在各种表演和美食摊位之间。

举报/反馈

青瞳视角

714万获赞 82.1万粉丝
立足北京,提供深度资讯
北京青年报北青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