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始于1897年。
老校名片
学校: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
创办时间:1897年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路67号
校训:信、望、爱
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坐落在荔枝湾畔、昌华苑前,文化底蕴深厚。建校一百多年来,在“白绿精神”和“全人教育”的指引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影响不断提升,英才辈出、俊贤汇聚。
百年培英,中西文化完美融合
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培英书院。1897年,美国那夏礼博士在广州芳村白鹤洞创办培英书院。1912年改称广州私立培英中学,1919年增由同寅、公理两教会协同襄理,后因中国广大的爱国知识分子提出收回外国人在华办学权的建议,中华基督教会及培英校友会共同推选人员,成立管理组织,作为学校的设立人。1926年底,培英中学校董会全部移交给中华基督教会,另选董事,呈报立案。
1927年,学校学生日益增多,校舍难以容纳,校长叶启芳倡议在西关增设分校,开办小学三、四、五、六及初中一年级。1928年,分校正式定名为培英中学西关分校(简称“培英西分”)。
培英中学文化底蕴深厚。早在1912年,培英的先贤们就已经给每一届学生设定了社名,从1912年元社到2033年的嘉社,共122个社名。
1945年抗战胜利,培英西关分校复校,扩建校舍,招收学生,到解放的时候,培英西分全校学生达1500余人。
培英中学西关分校。
1952年夏,广州私立培英中学西关分校与广州私立坤维女子中学、广州私立长城中学、广州私立莞旅中学、 广州培中中学、 广州复旦中学六间私立中学合并,改校名为私立荔湾中学。1956年改设为公立广州市第二十九中学。1998年10月13日,学校获批重新更名为西关培英中学;2001年8月,广州市第九十中学与西关培英中学合并;2004年,西关培英中学与广铁三中合并,形成今天一校三区的格局。
更名西关培英中学。
发的“白绿精神”,见证生生不息文化传承
“我爱我培英学校,优良传统,白绿健儿,一家亲情谊重,信望与爱,陶铸英才为国用,鹰扬长空。广沐化雨春风。”培英校歌蕴含着以“白绿精神”为主导构筑的校园精神文化体系。
“白绿”是培英的校色,白绿标识在校园内处处可见,白色象征着纯洁、光明、真诚、坦白和谦逊,绿色象征着生命、春天、希望、和平、和谐。经过一代代培英人的灌溉,“白绿精神”逐步进化为具体的行动准则和精神追求,即热爱祖国的改革精神,热爱劳动的服务精神,热爱科学的求实精神,热爱母校、白绿儿女一家亲的团结互助精神。
培英中学校徽。
在秉承传统的前提下,培英中学对“信、望、爱”的解读是与时俱进的,学校希望培英学子坚守诚信的品质,秉承高远的信念;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远方、相信未来;有自爱的责任,有辐射的热力,有开拓的使命,有润泽万物的胸襟。
围绕学校校训,培英中学构建了“信”“望”“爱”三大系列课程模块,以多元的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需要,并于2017年被评为广州市荔湾区区域特色学校。
一百多年来,培英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影响不断提升,英才辈出、俊贤汇聚,涌现出了抗日名将蒋光鼐、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区梦觉、老一辈革命家谭天度、广州起义革命烈士陈铁军、中国“跳水之父”梁伯熙、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绍基等杰出校友。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校祖创办培英中学时倡导“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范畴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以培养在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学生为目标。
校园内,不管是大的建筑雕像,还是一草一木、一图一书,都是“全人教育”的谋篇布局,体现了培英坚毅、奋发的“白绿精神”,见证着学校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培英中学构建了“以人为本,自主合作,和谐互动,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明确了“秉承全人教育,实现和谐发展”的德育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白绿英才”为育人目标,实现学校的教育理想:打造幸福校园,把学校建设成师生共同的美丽家园,让老师们愉快地生活和工作,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和谐、全面地成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让每位家长分享成功的喜悦。
尽管培英中学高中在老三区普通高中第四批招生,毕业生成绩提高率却名列前茅,在近几年中考、高考成绩突出,实现“低进高出”的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
未来五年,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将继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规范要求,注重整体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彰显西关特色、培英品牌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除此之外,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将完成西校区全面改造工作,逐步完成南校区背景墙、电子屏更新等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校影响力。
【记者】卞德龙
【实习生】冯佳琪
【作者】 卞德龙
广州教育头条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9万获赞 178.9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