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快报」
■“东湖春晓”是广州一景。
湖涌水变清,处处造美景
重塑岭南水乡,勇立治水潮头。2019年以来,广州市越秀区紧扣区情,以整治涉水违建为抓手,加快落地实施保障雨污分流工程,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境界。
■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通讯员 赵雪峰
东濠涌蝶变,排污沟变为城中美景
东濠涌北起白云山脚下的麓湖、南至珠江,全长4.51公里。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注入,东濠涌淤积严重、污染加剧、鱼虾绝迹,成了一条排污沟。
为根治东濠涌污染,越秀区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对东濠涌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东濠涌实现全流域水体循环和生态恢复,水质明显提升,非汛期基本保持IV类水以上,部分断面甚至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有时还引来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红尾水鸲栖息。
此外,建设沿涌截污管道,截留污水送到猎德污水厂处理。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切实减少受污染的地表水入涌;将部分过水断面改造变成自然式的生态驳岸和梯田式堤岸,利用地形修建人工景观,逐层种植绿色植被,打造贴近自然的绿色生态空间;沿涌建设绿道和带状公园,依据水体变化设计叠水瀑布、荷花池、亲水平台、滨水步道和观景长廊,配套建设园林绿化景观、体育健身设施等,让居民群众享受到治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沿涌设置具有岭南特色的凉亭、驿站、雕塑、壁画等,并恢复越秀桥、小东门桥、筑横沙桥等历史名桥原貌,体现“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人文理念。
东山湖治理,水上水面水下全是景
东山湖是越秀区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防洪调蓄作用。近年来,因每遇大雨,外江水位处高位时,周边水系临时排入东山湖泄洪,造成湖水反复污染,加上受初雨污染较为严重、底泥污染物等影响,东山湖水体逐渐富营养化,水质沦为劣Ⅴ类,水体发绿,透明度低。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越秀区在2017年组织实施东山湖水质提升项目,遵循“蓄洪防涝、生态治理”理念,以“水质改善、景观提升”为目标,坚持“外源控制、内源削减,标本兼治”原则,通过对湖底淤泥进行原位消解、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下生物等纯生态方式,恢复良好的水下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解决了富营养化问题,实现了生态治水的治理目标。一是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上下联动共治。二是开展控源截污,解决污水直排。三是生态修复治理,重塑良好生态。四是加强水质维护,实行长效管理。
东山湖水质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湖区水生植物覆盖率达80%,各种沉水植物生长茂盛,形成美丽的“水下森林”。生物多样性逐步回归,治理后的东山湖,鸟类、昆虫、小型爬行动物等数量逐渐增多,更出现多只黑水鸡长期驻足停留。同时通过建设生态回廊、亲水平台、堤岸湿地等,打造水上、水面、水下一体化生态景观,实现公园水陆环境有机融合,为市民提供亲水空间,近距离感受湖美水清、绿树成荫、鱼虾畅游的生态美景。
[广州河长制5周年成效巡礼]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0万获赞 195.5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