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长白山“搬”进自然博物馆,为吉林黑土贴上“身份证”。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等多家媒体对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进行了宣传报道。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创建于1987年5月12日,前身为吉林省博物馆自然部。2001年1月1日,吉林省政府将吉林省自然博物馆整建制地划给东北师范大学,保留省自然博物馆牌子,保留独立事业法人地位。2001年5月9日,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建立,至此形成了独特的一馆二牌

工作人员展示黑土标本

自然博物馆新馆占地54000平方米,是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拥有独特的吉林地理元素和10 万件各类标本,同时也是特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08年,博物馆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0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

自建馆以来,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一直致力于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着力打造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自然博物馆。

吉林生态环境优美,首美在长白山。而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采用仿真模拟技术,将长白山庞大的生态系统微缩到展馆中。在“山之魂”“林之韵”展区,模拟的垂直景观带有 6 层楼之高,顺阶直上游林海、观鸟兽,“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吉林黑土声名远扬,但黑土是一个概括性名称,可细分为多个土壤类别。吉林省现已探明192种代表性土壤类别,而这些土壤标本都齐聚在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为了采集、整理这些土壤标本,自然博物馆土壤组的工作人员花了6年时间。2019 年,工作人员终于将全省192种代表性土壤样本集齐。目前,这些土壤标本收藏在博物馆中,讲述着吉林大地的沧桑变化。

原始牛骨架化石

除了丰富的土壤样本资源,在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还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化石世界”,馆内收藏的一具吉林乾安出土的原始牛骨架化石,是亚洲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牛骨架化石,堪称“镇馆之宝”;展厅还将猛犸象的头骨、门齿、下颌、脊椎等埋藏在土中,再现了猛犸象埋藏现场;在“蝴蝶谷”展区,还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1000 余件珍稀蝴蝶标本;馆内还有“明星”展品东北虎标本,吸引许多观众前来观看。

“蝴蝶谷”展区展示的蝴蝶标本

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结合自身优势,建设“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同时还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每年联合举办“地球一小时”“世界老虎日”等主题教育活动。未来,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将继续注重科普教育、收藏研究、互动研学,为公众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提供更好的平台。

欢迎关注"东北师范大学招生办"百家号,获取关于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北师范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官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官网

举报/反馈

东北师范大学招生办

1984获赞 1548粉丝
相约东师,创造未来。
东北师范大学招生办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