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语:

这是一本有着教材的知识密度,但却没有教材式艰涩枯燥的书。作者条分缕析地剖开思维的肌理,揭示思维顽疾的成因与解决之道。同时引入最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辅以诸多简单易用的工具,让我们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始终清醒、从容、睿智。读完本书,你将获得:

1.洞悉思维的元素和运作全过程;

2.揭开情绪背后的思维成因,并疗愈提升;

3.全面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标准和认知方式;

4.养成批判性思维,从内在改变一生。

正文:

我们所讲过的书是有层次的区别。有的书轻松活泼愉快,给我们提供一个工具或者让我们能够莞尔一笑,有些书深沉厚重让我们不断的反思、不断地反省、不断地进步。那今天我要讲的这本书,我认为就属于后者,叫作《思辨与立场》。

它很有可能是我今年读过最令我反思的一本书,所以我特别希望它能够成为一本重要的书籍。所以,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听过无数次批判性思维,但是当我跟我身边很多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聊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和我一样,都对批判性思维有着天大的误解。

我问他们说什么叫批判性思维?他们就说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当别人说一个事的时候,你需要批判性的去接受,你需要反思,你需要看他有没有逻辑上的漏洞。所以,大多数的人理解批判性思维之后,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杠精,变成了一个特别喜欢跟别人抬杠,找缺点找毛病的人。

事实上不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是批判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生而为人,开始有思想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已经出现了文化的遮蔽性,比如说像我生在陕西,我天然地认为陕西的面条最好吃。结果我上大学的时候,遇到我们班上一个四川来的同学,非得跟我争论四川的面条好吃,那我就怒不可遏,我说:“你难道不会吃东西吗?陕西的面条这么好吃也吃不出来?”事实上这就是文化的遮蔽性。

当我们生而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天然就会认为,一切对中国好的事情就是好的,对中国不好的事情就是不好的,这就是文化的遮蔽性。甚至我们是一个男生,我们是一个女生都会不一样,因此当我们有着这样天然的惯性思维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当中有很多你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的遮蔽性想法的时候,你就失去了思维的公正性。

也就是说同一件事情,你会用双重标准,对别人和对自己是不一样的,看起来是没错,好像大家都这样。但事实上,这不是高级的思维方式,真正高级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告诉我们的是一切正确的思维根本。

在任何情景之中,你都能够采取最恰当的思维方式,这个叫作批判性思维。所以它是针对我们自身的,是要经常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反思一下:我刚刚这样想够不够公正?我刚刚这样想够不够深刻?我刚刚这样想是不是满足重要性的原理?我刚刚这样想有没有逻辑?

当你能够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批判和提升,你才是一个在智力层面不断精进的人。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这本书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我希望大家能够认认真真地了解一下批判性思维。

那么,思维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较低的层次,较低层次的思维特点是无反省,我只是凭着我的想法做事,不反省,我从来不认为我这样做什么问题。包括我见过很多人打孩子。打孩子觉得这有什么好反省的,我打他还错了吗?他根本不觉得打孩子有问题。跟日本的关系不好,我们就砸日本车。他根本不认为我们砸日本车有什么问题?他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他没有想过那些车其实也是中国人的车,他没有想过那些车其实也是中国的工厂生产的。他根本没有思考过我该不该去做这样暴力犯罪的行为?这个低技能混合而成的水平,经常依赖直觉,具有很大程度的自利特征,这就是我们说低层次的思维方式。

第二种是思维的高级层次。这种人会怎么做呢?叫作选择性反思。就是他有着比较高的思考技能水平,但是他缺乏一贯的公平合理性,在诡辩方面很有技巧,这种人通常具有自我蒙蔽性,他对待自己跟别人是双重标准。

在对待别人的时候,他特别讲究逻辑,特别讲究公正,特别讲究一切这套思辨性的这种体系,但是对待自己的时候,他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我跟别人不一样,我不是这样。所以,他虽然具备思维的能力,但他并不具备真正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种人是思维的最高层次。他的特点是反省外显化。什么叫反省外显化?我如果做错了我要告诉别人,我知道我这事做的不对我公开,我让别人都知道,这个叫作反省外显化。我们说,稻盛和夫做他的公司的时候有一个原则,说我们做一家透明的公司。透明的公司就是什么事都可以看得到,所有的财务、所有的人事、任免、安排、思想,都要告诉大家,叫反省外显化。最高水平的思考技能,一贯的公平合理,这就是我们说所谓的真正的批判性思维。

所以,在我们后面提到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我们不用特意指出,指的就是最高层次的这个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我们可以给大家简单地描述一下这种人是什么样的人。

当年英法联军到中国大肆搜掠,然后抢劫了圆明园。之后有一个朋友就写信回去给维克多·雨果,说“我们这次收获太大了,你没跟我们一块儿来,你真是吃亏了,你看我得了多少好东西”,给维克多雨果列了一个清单。雨果给他的回信说,你们做的这件事情让法兰西特别的丢脸,你们是在做强盗,你们非常无知也无耻。你们给一个伟大的民族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你们竟然还有脸到处宣扬。

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听这个想法,如果我们从中国人角度讲,会觉得雨果是个好人。那如果作为一个法国人理解,有没有可能认为雨果是胳膊肘朝外拐?当你认为他是胳膊肘朝外拐的时候,你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因为你考虑的是私利,是立场问题。但是从这件事到底对不对这件事来讲,你会发现雨果是一个具有高级的批判性思维的人。他能够从是非曲直来看待这件事,而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法国人,还是一个中国人来看待这个问题,这就是最高级别的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逐步的训练,让我们的思维水平达到高层次批判性思维的水准。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今天要清晰的界定一下什么叫作真正的具备批判性思维。

它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叫作认知谦逊。首先你要做到认知谦逊,就是你得承认自己是无知的,你得承认自己,不是一切东西都知道。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才有进步的可能性。在这我要恭喜各位书友,就当你们决定要通过听书来学习,或者当你决定要买一本书来学习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你是具备认知谦逊的。

那与之相对的是什么?叫认知自负,就是不用跟我说,这事我都知道。我做生意做多少年了我还不懂这点事吗?我见过很多企业家,一开始跟我们沟通的时候,就说那些书都没用,那些书都是骗人的,那些写书的人还没我有钱。你看,我做生意做赚这么多钱,我还读他的那个商业的书,不可能。这就是认知自负。

当你是认知自负的状态的时候,你都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不会认为自己需要进步,所以第一条认知谦逊。

第二条叫作认知勇气。认知勇气就是说,我们愿意挑战我们的信念。我们每个人拥有了一个信念以后,我们就特别希望它是真的,我们就特别希望它不要变,但事实上就是你经常都需要发现自己过去做的不对,过去说得不对。

我在读完了这本书以后,去到我们公司跟我们的员工沟通,我觉得我有一个最大的进步,我跟我们的员工讲,我说,之前我们都让大家维护公司的利益,我现在发现这事不对。当我们都让大家维护自身的利益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这个公平性,会导致我们公司带来特别多的敌人。跟你合作,你总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你没法公允的对待我们的合作方,那这就是颠覆了我过往对于公司管理的一个认知,那核心就是因为我觉得你要有勇气去做这件事。

那跟它相对应的叫认知怯懦。认知怯懦就是不敢质疑,我过去知道的事这事不能问,像“地心说”和“日心说”,在教会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以地球为核心的时候,没有人敢于挑战,没有人敢于想象,知道了也不敢说,或者有怀疑也不敢说。

但你知道谁敢挑战吗?不是哥白尼,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发现,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上曾经写过太阳不动,然后其他的星星绕着太阳转,这是达芬奇最早提出来的。而这件事情达芬奇因为是手稿上写的,他没有公布于众,在他写这个东西的时候,哥白尼还是个孩子,所以这就叫作认知勇气。你有认知勇气,你才能够去挑战自己过往已经建立起来的认知,这个需要勇气。

第三个特点叫作换位思考,就是你能够拥抱对立的观点。与之相对的是自我中心性,就是当一个人思考任何问题,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永远是对的,你永远可以把你所做的所有错误事合理化。你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的,你没法接受跟你完全不一样的观点,尤其是对立的观点。

第四个特征叫作认知一致,就是自己跟他人持有相同的标准,跟它相对应的叫认知虚伪性,认知虚伪性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对于我们这个阶层的人我们可以这样做,对于你们那个阶层的人绝对不行。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有意思,他每次跟别人做生意就经常指责说那个人没有道德,我说生活中你不能随便说别人没有道德,不要做前提性的这种评判。为什么没有道德呢,不就是他多赚一点钱嘛,那你不是也多赚别人钱,他说我多赚别人钱是因为我要生存,到他自己就变成我这个需要钱,那个需要钱,我这样还活不下去,所以两套标准,这叫认知的虚伪性。

第五个叫认知坚毅,认知坚毅所对应的叫认知惰性。什么叫认知惰性?这么复杂,算了算了,这太难了,一天到晚活得累不累。当我们要求说,你需要有批判性思维,你要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觉得不用那么费劲,凭感觉就行,只要你感觉对了什么都是对的,就是认知的惰性。他不愿意去追求科学,不愿意去追求公正,也不愿意追求逻辑。所以,你要知道这个复杂性和沮丧感是一定会有。在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复杂性和沮丧感伴随的。你得有一股勇气,你得有一股坚毅的力量才能够做得到。

第六个叫作依赖理性推理。与之相对的就是怀疑推理和情绪化,比如说邪教。邪教的典型特点就是从局外人看,一眼就能够看出来那是骗人的,他整天教你长生不老,他自己都死了,他叫你长生不老,这个逻辑上根本说不过去。但是这些信众就觉得我热爱他,我追随他,我愿意怎么怎么样,这是完全丧失了对于理性的认知,对于推理的这个依赖性没有了。

第七个叫作思维自主,就是成为独立的思考者。与之相应的就是思维从众或者认知的依赖性。认知的依赖性,我现在都经常会发现,我在线下见到很多书友过来跟我说,“樊老师你说得特别对,我现在就听你的,你说什么我都信”。我说:“你可千万不要这样说,我讲这么多书的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够不要见谁都信。”所以我们做樊登读书,我们讲书,我们一本一本的介绍科学、心理学这些书,就是希望大家不要依赖任何一个人,不要觉得最好你告诉我答案。

那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一诈骗就能骗那么多钱,发一个帖子说不转这个帖子就怎么样,就有无数的人转?因为我们缺乏独立自主思维的能力,我们才会过度地依赖那些假权威。但是这个思维自主和成为独立的思考者,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你得把前面这些事都做好,你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以上的这七个特征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相互依存的。你得有认知谦逊,你可能才有认知勇气,你才会能换位思考、认知一致、认知坚毅,同时你能够学会依赖理性的推理,并且做到思维自主,这是一整套我们都需要有的东西,我们才能够做得到。

那第一步是什么呢?迈出第一步的方法,就是监控自我中心主义。如果你能够监控自我中心主义,对公平性做出评判,对你自己思维的公平性,做出一个承诺,那么,你就能够逐渐地走出自我蒙蔽者的这个套路。

这里有一段很令我警醒的话,我当时看完,就把它划出来贴在了我的微信上。有的人经常会这样想,他说:“我的思维不至于那么糟糕,实际上很长时间以来,我的思维都很良好,我质疑过很多事情,我没有偏见,另外我很具有批判性,并且我与很多我所知的自我蒙蔽者是不一样。”如果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你的心里边有同感,你觉得,樊老师这都是在说别人,我不是这样的人。那好,我告诉你,如果你按这种方式推理,你将不会变得特殊,你将成为大多数人的一员。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么思考,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这样的观点是主流观点。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无论是在没上过学的人当中,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中,都是广泛的存在。没有证据表明,人们的反思性和受教育的程度相关,反过来你会看到很多上了大学的人,照样去跟别人搞传销,搞传销的经常从大学里拉人去。他学过很多的知识,学很多的教育,但他在思维方式上没有受过训练。所以,我们首先要能够学会知道,我们的思维是很不容易变得具有批判性的,我们的思维经常是随着惯性,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点就是省力,我们叫认知吝啬鬼。

我们的大脑能不用力就不用力,能够用惯性就用惯性,所以,查理·芒格写《穷查理宝典》背后会总结出来一个人类误判心理学,那么多条,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太喜欢随大流地作出结论。所以,在这儿我们告诉大家,第一步首先你要承诺公平性。以后我思考任何问题,我要考虑:这个事到底公平不公平?这个事是不是我意气用事?

为什么我觉得这本书很重要?你看一下,咱们现在互联网上出的各种各样的热点事件,只要一个热点件事件出现,一定会有一大堆的人扑上来扔砖头。这个扔砖头的过程,有的是发泄情绪,有的纯粹是为了浑水摸鱼,有的就是为了写一些让人内心产生愤怒的这些文章。因为愤怒能够带来大量的转发,达到多少篇10万加,他就去卖广告,就是为了赚钱,他为了自己能够获得,这么一点点广告费的收益,他不惜牺牲当事人的公平性。我们根本不用公平性对待新闻事件当中的当事人。每一个新闻事件当事人,都会成为大家嘲笑、调侃、恐吓、讽刺、挖苦的对象,这让人看着特别悲凉。

我们的社会的舆论氛围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我们距离批判性思维真的是越来越远了。所以,我在这儿大声在疾呼大家,能够好好地思考一下公平性这件事,这是迈向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

那么每一个思维都具备以下的一些要素,哪怕你简单的说一句“我爱你”,这么一句话,这也是一个思维的结果。

任何一个事情都有八个要素,包括数据和信息、目的和目标。你讨论一个事,你是基于某些数据和信息来的,这是第一个要素。

接着,你做这个、说这个话或者做这个评判,你有你的目的和目标。

然后你要有关键问题。就是我们的议题到底是什么?你要有解释和推断,就是你要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你需要建立在一些重要的概念之上,你需要有你的假定和前提。

比如说,你看到水池里边躺了一个人,第一个人会说,那是个流浪汉。当你说那是个流浪汉的时候,你的前提是什么呢?你虽然没有说出口,你的前提是只有流浪汉才会躺到水沟里。另外一个人看到水沟里躺一个人,他说,那个人需要帮助。那么他的前提是什么呢?他的前提是无论谁躺在了水沟里,他都需要帮助,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前提,所得出不同的结论。

所以,在每个人脑海当中,其实都有很多隐含的前提,我们大家不知道,我们没有感觉,我们就轻易地得出了结论,所以,前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

然后意涵和结果。意涵就是意义和含义。这件事情的隐含的意义是什么?比如说,“我爱你”,那么它隐含的含义就是我愿意跟你生活在一起,我愿意长时间的跟你待在一起,我愿意把我的钱给你花,我愿意跟你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甚至我们可以生一个孩子,这就是意涵和含义。

然后还有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这八件事是思维的要素。

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标准?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标准是你针对这边的八个要素,你需要有一些思维的特征。我们今后评判这个人具不具备思维的批判性,我们要从这几个角度来出发。

第一个是清晰性。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清晰不清晰,是不是稀里糊涂的?我们经常会模糊地讨论一个问题,就讨论来讨论去,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没有人去界定这件事,我们就开始讨论,开始吵架了,所以清晰性,它对应的是模糊地讨论。

第二个叫精确度。我们能够精确到什么样的程度,有没有数据的支撑?那么,精确度所对应的就是我们能不能进一步去讨论一个问题。

第三个叫关联性。有时候讨论的问题跟这个事情无关。比如说,有一个人被人诉讼性骚扰,然后他的朋友出来帮腔说这个人不会性骚扰。为什么呢?因为他业务能力很强,他是个好人。这两件事没有任何的关联,所以这种讨论方式叫作缺乏关联性,与关联性相关的叫无关。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讨论问题,经常会说这个人说的话,我觉得不对。为什么?因为他人品不好。孔夫子在《论语》当中,都曾经讲过,说“不因人废言,也不因言废人”,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能够因为这个人的私德有什么样的问题,或者我听说过他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坏事,那么,他说的这个观点就不对。这两者之间没有关联,所以关联性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个就是准确性。你说的是不是事实。当我们看到一个帖子出来,让你很愤慨,有时候我也会这样——这是人吗?你忍不住就会被那个文字撩动,你会觉得这人太不像话了,不行,我得转一下,我不转不足以平民愤,你就生气。但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冷静地想一下:准确吗,万一不是真的呢?万一这里边有出入。所以,准确性跟精确性还不一样。精确性是再往下深一步,我们去看看那个具体的数字,准确性就是真的假的你都不知道,说不定就根本没有这回事,子虚乌有或者是添油加醋出来的。所以,我们都不是新闻当事人,我们也不是法律机关,我们没法去了解更详细东西的时候,我们轻易地去骂人、人肉搜索,就丧失了公平性,丧失了我们所说的准确性。没有准确性谈不上公平性。

下一个叫深度。你的思维够不够深。在生活当中很多,比如说这个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教训他,肤浅。我们会觉得,只要不听话我们就教训,这是天然的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个父亲怎么能不教训他?但如果你稍微深入一点,你去学习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知识,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的理论,你可能才能够深入地了解这个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他是缺爱,他不是缺这个教训。有可能你越教训他,他将来长大了叛逆地越厉害,但是因为你不愿意了解,你无知,你没有去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的能力,你就只能够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下一个特征是广度。跟广度相对应的就是狭隘。如果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只从最小最窄的这个角度去考虑,我们就没法看到更广阔的范围。我经常在辅导一些年轻人就业,他们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累不累这事。找一份工作,他考虑的事累不累,狭隘,或者有人就会问,我做这工作能挣多少钱呢,考虑第一份薪酬的高低。

那天我表妹在北京找工作,她去好几个地方面试,我就问她效果怎么样。她选中了一个特别传统行业的一家外企,我就问她:“你为什么选这个企业呢?”她说:“办公室装修的特别豪华?”年轻人会觉得这就特别了不起,但实际上如果你能够把这个广度稍微拉开一点——不是说我们不能够考虑薪酬,也不是说我们不能够考虑体力,不能够考虑办公室好不好。再更广阔一点,你会发现发展的机会也很重要,能不能学到很多东西很重要,这个行业发展的方向很重要,你自己对这方面的事情有没有意义有没有感觉很重要。这些东西就是增加了我们讨论问题的广度。所以如果广度不够,只在狭隘的方面去讨论,我们就会陷入特别多的纠结和烦恼当中。

还有就是逻辑性。什么叫逻辑性?逻辑性就是你的思维要相互支持,你不会自己打架。那么跟它相对应的就是思维互相不支持,就是他根本推理不过去,他用这种什么大前提小前提,三段论推理不过去,最简单的逻辑推理都过不去。

苏格拉底当年在古希腊的时候,得罪了特别多的人,他用这样的方法不断地揭示出别人不相容的部分,就是我用你的话打击你后边所说的话,你发现你自相矛盾,你看你过不去。所以苏格拉底为什么招人恨呢?就是他让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思想肤浅的一面。

然后公平性。跟公平性相对的就是偏见,这是我们不用再多说了。

然后重要性和非重点,就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可以讨论,但这个问题是不是现在的重点,是不是可以有更重要的话题来讨论。我们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比如说高铁占坐这样的事,在今天看来觉得特别重点。为什么呢?因为出了一个奇葩的人,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觉得这简直是所有道德当中最糟糕的一项。但是高铁占座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众多的社会生活当中为什么会放大呢?这个就是我们在心理学上讲的叫作鲜活性的原理。当这件事刚刚成为新闻热点,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重要很多,比那个没有在我面前出现的要重要得多,这种鲜活性导致的认知偏见。所以,导致我们会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下太多的笔墨。

那么,为了能够搞清楚这些精确性、清晰性、关联性、准确性、深度、广度、逻辑性、公平性、重要性,我们需要学会问这么以下的问题。这些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够收藏下来作为一个清单。

当你要了解清晰性的时候,你可以问:你能详细阐述吗?你能阐释你是什么意思吗?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这样可以有助于清晰性。

准确性呢?我们能如何检查那些东西?我们能如何找出那些是否正确?我们能如何澄清或者检验那些事?这是准确性。

精确性。你能否更具体一些?你能否给我进一步的细节?你能否更准确一些?我们当年做记者的时候,有时候一个新闻问到这一步就不用再采访,因为你会发现提供那个新闻的人根本支支吾吾,在精确性和准确性上根本达不到,这就是一个假新闻,你就可以排除它了。

深度。是什么因素让这些变成了一个难题?这个问题的某些复杂性是什么?我们需要处理的一些困难是什么?就是不要只看表面现象,我们要想到这深度的东西是什么。

关联性。那些事情跟这个问题如何关联在一起?那些事情对问题有什么影响?那些东西怎么样才能在我们的议题上有所帮助?这是关联性。

逻辑性。所有这些放在一起讲得通吗?你的这一节和后面一节能衔接吗?你所说的与相关的证据相吻合吗?用它们来检验逻辑性。

重要性。这是需要考虑最重要的问题吗?这是需要聚焦的中心思想吗?这些事实之间哪些是最重要的呢?

广度。我们是否需要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另一个观点?我们是否需要用另一种方式考察它?多去想想过去现在未来,多去想想我们身边整个社会国际上,这就是广度的拉开。

公平性。在这个情境中我的思维公正吗?我的假设获得证据支持了吗?在给定的情境中我的目的公平吗?

这个问题清单会对我们提高思维的批判性有很大的帮助,就是当你跟别人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可以慢下来,你不需要那么着急地回应,你可以按照这个清单一个一个地捋一下,你就能够看到这个问题应该朝哪个方向去讨论。如果遇到是自己错了的情况,你就可以承认,这才是真正的讨论。

大家都知道,我参加过国际大专辩论会,还得过冠军。我现在想想我们都是在诡辩,明明知道这个论题不对,这个论题被极端化变成两个对立的命题,然后为了捍卫自己这一方的正确性,就不断地去攻击对方。作为一种思维训练,这个是没错,这是一种练习的方法,就好像打乒乓球一样,你需要不断地练。但是,如果把这种辩论的方式,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习惯,这会成为一个灾难。因为你总有理由证明自己没有错。我扭转这个东西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地去调整。我见过我们身边很多我们的朋友是扭转不过来的,就是他长期习惯于对方说什么就反驳,对方说什么就找一个攻击点。实际上。这并不一定是具有批判性思维,它往往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结果。

好多人以为攻击别人反问别人是批判性思维。不是,如果你不能够客观公正地接受一个你错了的观点,你错了对方对了的观点,你就不叫作具备批判性思维。

这里作者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建议,他说,如果你只看一个阶段的书,比如说你在樊登读书里你看的全是你喜欢的书,或者你看的都是近期的书,你的思维就停留在这50年上下。那么不用问,你一定有文化的遮蔽性。因为这个时间就已经遮蔽了你的思维方式。这50年上下的人都有一种思维的惯性和趋同性。

怎么才能够打破这个思维的惯性和文化遮蔽呢?他给了一个书单,这个书单是从苏格拉底开始,每隔100年有一批值得看的人,特别了不起。

我建议我们的工作人员把这个书单附在我们的这个图文里边,这样的话我们所有的观众,就可以打开这个图文,看一下这个了不起的书单。

在这个书单里包括哪些人?一看就这么大一片,全都是很厉害的。我把我有他们书的那些划出来了,我并没有划全部,因为很多人确实没有他的书。

柏拉图、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但丁、薄迦丘、弗朗西斯·培根、亚当斯密、本杰明·富兰克林、简·奥斯汀、查尔斯·狄更斯、巴尔扎克、查尔斯·达尔文、马克·吐温、马克斯·韦伯、萧伯纳、让-保罗·萨特,还有他的爱人西蒙娜·德·波伏娃、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伯特兰·罗素、温斯顿·丘吉尔、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皮亚杰、波普尔等等,就是每隔一百两百年出一个名单。

你如果能够下功夫把人类历史跨度上这些伟大的人所写的东西——当然它这里边只有西方的,我们可以添加上东方的东西,东方从先秦到两汉到唐宋到近代,我们都能够摘一些人来读,这时候你思维的厚度和你想问题的角度就一定会丰富很多。因为你知道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他各自的局限性。

我们有一个同事,在看完了这个书单以后,就在我们的群里边立下志愿,说我这辈子一定要把所有人的书至少读一本,这是一个很有效的锻炼思维的方式。

那么,接下来要进入到自我剖析的阶段。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自己的非理性,想要让大家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你得不断地看到自己的缺点。

这个非理性当中最重要的两块,第一块叫作自我中心主义,人很难不自我中心主义,因为我们这么多年来习惯于做任何事考虑问题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我会不会受到伤,但你知道如果一个人能够没有自我中心主义有多么了不起吗?那你就是苏格拉底,你就是孔子你就是佛陀,无我。所以,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在我看来是无我,就是你不为自己的私利不断地去争取,你就没有那么多的痛苦。当你看别人痛苦的时候,你会觉得过一会就过去了,因为你不觉得这有多痛苦,但如果这个痛苦发生在你身上,你觉得放大的不得了,我今天被人欺负了我受不了,原因是我这就是自我中心主义所带来的痛苦。

在这本书里边有一句,我特别欣赏,它说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任何时候感受到了负面情绪,请相信我,一定是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就把话说得这么绝对。

后来,我思考了一下,还真是,你想苏格拉底都已经要被别人杀死了,给他拿来了毒芹汁让他去死,像我们人生当中所遭受的委屈能比死更厉害吗?没有,苏格拉底依然谈笑风生,跟大家讲完最后的话喝下毒芹汁,他自愿的,他明明可以跑。别人都给他安排了后路他不走,他为了捍卫雅典的法律。他说,“法律是需要捍卫的,那么虽然他们判错了,但是我死不要紧,捍卫雅典的法律,我要回报我的祖国母亲”。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把自我中心主义减少,拿不要说全部没有,减弱一点点,你都会幸福很多。

这里有一个概念,首先要知道叫合理化。当我们做错一些事情的时候,为了自己的私利做错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地给它一个合理化的借口。就像我那个朋友讲的,为了养家糊口,还不是为了公司争取更大的利益,还不是为了给大家发工资。你看,他有很多理由来证明自己说得没错,这叫合理化。你要小心自己的合理化的想法。

自我中心主义有两种,一种是成功的,一种是失败的。什么叫成功的自我中心主义?就是他成功了,他用这个自我中心主义给自己谋得了很多的利益,让自己变得很棒,成为了很牛的人或者是大领导,或者是有钱人,或者是什么明星等等。这种成功的自我中心主义,它最大的理由和借口就是人人都要面对现实。

你看,那个电影里的大反派,一般讲话就这样说,社会就是这么残酷这有什么办法,你如果不面对现实,你就要被淘汰。这是他的前提和条件,甚至我们很多人内心当中相信这一点,我们觉得就是这样公平性不重要,因为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你看,这是第一个前提,叫作人人都要面对现实。

当他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时候,他就不考虑别人。他觉得,没有你们我活得很好,什么时候需要考虑别人,被迫需要考虑别人的时候,这事如果我不去取悦我的选民。我如果不去想办法,给他们谋福利,他们就不跟我干了,这时候他会被迫地去帮助别人,这就是成功的自我中心主义。有时候看起来相当伪善,他会捐很多钱,他会做很多好事,但他内心当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自己获得更高的收益,他按照丛林法则在做事看起来成功,但是这种人的成功,很容易带来很大的负结果,有可能会坠落,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伤害,有可能有一个比他更狠的人,推翻他然后成为一个更厉害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另外一条路,叫作失败的自我中心主义者,最大的特点是顾影自怜,觉得我真倒霉,我真是遇人不淑,我真是怀才不遇,他有特别多的感慨。所以,你会发现这个失败的自我中心主义,不断地抱怨、不断地指责。他的人生当中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发生。

我相信我只要这么一讲,就能想到身边的很多人。总是在面对各种各样错误的问题,他没觉得什么问题,他觉得就是我倒霉。实际上,是因为他是一个失败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因为他考虑问题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永远都是自己只能沾光,不能够吃亏,生意也做不大。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任何一个小小的生意都锱铢必较,都一定要自己沾光,不能够吃亏,他永远都不会做得特别大。保持公正是很重要的,你欺负别人一下可以,你长期欺负他是不行的。

这里有个例子说,夫妻俩出去租录像带,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案例,你就能看出来批判性思维。这个老公想看动作片,这个老婆想看言情片。老公每次都跟那个老婆说,“咱们这次看动作片吧”,周末好不容易,老婆说行你弄吧。你看起来这个老公对自己很好,自我中心主义,每次都获得了胜利,每次都能够租回来他喜欢看的动作片。没错,长此以往呢?有一天,这个老婆说,“我不配合了,我干吗老让你欺负我”,所以矛盾就会爆发。长期下去,对这个男性,其实并没有任何的好处,这就是自我中心主义所导致的后果。

往往自我中心主义者在工作当中或者在生活当中是两种人格,一种是支配型,一种是服从型。

什么是支配型?这里边有一句话,叫作“谄上者必骄下”。你看一个人的品行,你看他对上级的态度。如果这个人对上级特别谄媚,毕恭毕敬,看上级的眼色,看怎么样能让上级更开心。你放心,他对下级一定特别傲慢,就这个关系。因为他在那边觉得上下级关系就应该是这样,所以到这头就发飙,就生气就骂人,所以“谄上必骄下”,这就是支配型和服从性。

一个支配型的人,就会对别人颐指气使,对别人就你听我的少废话,你要不行我就收拾你,这就是支配型的特点。

如果他是服从型呢?他通过服从你通过给你拍马屁间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依然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但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不断地谄媚对方,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不能够公平的对待自己跟他人,要么就支配,要么就服从,或者结合起来,见到这个人谄媚见到这个人服从,这是很痛苦的生活。

我在这儿就深深地理解了,孟子所说的那个寓言,说有一个妻一个妾,看到她们的老公每天早上出门转一圈,回来嘴上都擦的油,过得很好,说“我有很多朋友”。结果她们就悄悄跟踪他们老公,发现老公每天早上跑到坟场里边去拿个那个祭祀品,把嘴一擦,吃点祭品就回来了。她们俩就哭说,“我们怎么嫁给这么一个人”。孟子发感慨说,一个人在社会上打拼,如果能够令自己的妻妾孩子不觉得羞辱,这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孟子为什么会发这样的感慨呢?很多人都是靠着要么支配欺负别人,要么服从谄媚别人在这个社会上为生的,丧失了整个的公平性的思维方式。这是第一种非理性的自我中心主义所带来的表现。

第二种更难防备。因为第二种叫作社会中心主义,社会中心主义是无意识的。它会给我们形成大量潜在的威胁。什么叫社会中心主义呢?比如说,很多文明当中,都认为自己的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人,你看犹太人就认为什么是犹太人,犹太人是被选出来的人,中国人认为我们是中国,在所有的文化当中,我们几乎都认为我们自己是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服从于我们的民族、服从于我们的地域、服从于我们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就是造成社会中心主义的一个基石。

严重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案例,约旦有一个女孩结了婚以后离婚了,跟第二个老公,结了婚以后又离婚了,这一次离婚那个老公就说,她不但不信神而且还离婚离家出走,她是你们家的耻辱。你们猜怎么着?她的娘家人全家人找她,找到她以后——她16岁的弟弟在六年以后找到了他的姐姐,杀死了她。杀死她之后,当媒体来采访他们家的时候,她的亲姐妹,就是她的妹妹说“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抬起头来做人了”。

你就想想这个社会中心主义有多么的压迫,就是把自己的亲姐姐杀死,原因是你违背了我们的文化,你让我们家觉得丢脸。而这是什么文化呢?只不过是离婚而已,离了两次婚杀掉她。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够认清楚社会中心主义的话,我们对于自己所做的错误的事完全没有感觉。

很多人会说,他是真实的,因为我相信他,这叫天生的自我中心主义;因为我相信他,所以他是真实的;也有人说他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相信他,那这是天生的社会中心主义;他是真实的,因为我想相信他,这个叫天生的愿望满足。

像很多人信中医的原因,信中医的原因是因为他期待信中医,他期待这个东西是真的,当然我觉得中医也是在很多情况下会有效,会有帮助的,但你不能因为自己期待它是真的就相信他。你需要拿出科学的实验,我们要督促中医去做科学化的这种验证,这才能够让我们不断地可重复的出现。

第四种说它是真实的,因为我一直相信它,这个叫天生的自我验证。天生的自我验证,自己一遍一遍地验证,选择性地接收。你当然会觉得他很准,然后它是真实的。因为从我自身的利益出发,我想要相信他,这叫天生的自利。我们都不是在思考到底该不该相信他,我们所思考的都是我需要相信他,我希望相信他或者我们的利益要求我相信他,这个自我中心主义所带来的问题,包括这么多。

我们这里有一个列表,如果这种社会中心主义不断地泛滥,有可能带来奴役他人,种族屠杀、折磨、拒绝法定的诉讼程序、男性至上主义、种族主义谋杀施暴强奸、招摇撞骗、编织谎言、胁迫,它都能发生。

原因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我们需要为共同的利益出发思考问题,这你就能理解孔子为什么要说“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原因就是我们虽然是一群人,但是我们不要结党营私,不要沿着社会中心主义的倾向不断地思考问题,这时候你不会发现你的错误。

我到公司跟他们讲,不要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要刻意地丧失公平性,为公司争取最大的利益,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认为,为我们公司争取最大的利益,是天然应该的,那么,长此以往会给这个公司带来特别多负面的影响。因为你丧失了公平性,丧失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那么,如果要想破除社会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有一个方法叫作道德推理。什么叫道德推理?就是你需要从道德的原则出发来思考问题,就这个事该不该做。我们应该公平地从道德的角度出发思考,那道德说起来很多,有什么各种各样的这种宣言,用孔子的话一言以蔽之,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是世界伦理学大会总结出来的,这一句话涵盖了一切。当你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这是符合道德的。

很多人会混淆什么?不要混淆了道德和习俗,比如说你逃婚,这是不对,这是习俗,这不是道德。很多人混淆了道德和宗教,你违反了我们宗教的教义,那个是宗教那个不是道德。还有人混淆了道德和政治,法律是更低层次的要求。如果有一个人跟你谈法律,说这事我不干。为什么?因为法律没规定,法律不规定我就可以不干,这当然可以。从法律的角度讲,它是可以这样做的,但它不符合道德,所以如果你混淆了这个标准的话,你就丧失了真正的公平公正的这个思维方式,这是我们认清这个非理性的一个过程。

我相信,这个会给大家构成一定的冲击力,让我们反思一下我们平常的很多思维方式,都陷入了自我中心和社会集体中心主义的这个特点,这个是有好处的。

好处体现在哪儿?咱们拿一个企业来举例子,这书里面有一讲企业和组织当中的思维,你会发现一个企业当中,要想推行批判性思维,有着很大的障碍。

障碍来自哪儿?第一个障碍较隐蔽的权力斗争,就是我们是一派的。我们是一派的,那么你做的是再对我也不支持你,这叫隐蔽的权力斗争。隐蔽的权力斗争导致办公室政治。办公室政治导致官僚主义,导致效率下降,导致企业出问题、倒闭,但是人们的思维如果具有遮蔽性,他感受不到这一点,他觉得这样思考问题是,理所应当的,第一个障碍叫隐蔽的权力斗争。

第二个就是群体对现实的定义。我们见过特别多的创业者,之所以创业失败,就在于他根本没法反思自己的行为。他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产品都是好的,卖不出去很奇怪,都不知道为什么。但如果你能够打破这个群体对现实的定义,不要被一群爱你的人围着,太多人天天周围围的都是爱你的人,一天到晚说你的好话,这时候你会发现,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

第三个就是官僚主义的问题。官僚主义是什么?官僚主义就是所有的员工,都开始按照固定程序工作,而不再通过智力去判断,就是形成惯性了。形成惯例了,甚至大家还以为这是好的。

我一定要把这段念一下:“官僚主义化就是员工渐渐地按照固定程序工作而不通过智力判断。在官僚主义下,狭隘思维就会产生不可违抗的规则和固定的程序,然而人们还自以为会有助于控制效率和质量。当官僚主义盛行时,一个组织原来的目标就会被淡忘,这个组织的个体就开始建立小的权力堡垒和寻找方法挡住对他们的权力构成的潜在威胁,任何变化都会被当作是威胁。”你就知道想在公司里推行一场变革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大家觉得,我这已经有既得利益了。

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误导成功。什么叫误导成功?就是你用这种不公正的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去做事,有可能在短期内能够看到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希特勒。在希特勒上台的时候,很多很有名的人都在当时的书信里,在文章里写说,“我们看到了希望”。为什么?德国的效率从来没有这么高过,原来都一塌糊涂,原来都慢得要死,现在干什么事都特别快,整个国力旺盛有一系列的举措,德国人觉得非常棒,这就叫作误导成功。

短期之内看起来成功了,但是它所存在的隐忧,是丧失了那么大的公平性。它让很多人丧失生命,它根本不认为其他的族群或者那些残疾人或者老年人值得活下去,这是多么可怕的原则。但大家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个原则,因为大家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所以,一个组织当中,如果缺乏了批判性思维就会产生这么多障碍。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这时候我们需要评估不合理的思维。

这几个问题送给大家:“如果我们要评估不合理的思维的话,你需要问自己几个关于你组织的问题。比如说,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存在权力争斗?权力争斗是障碍?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要应付权力饥渴的个体,就是很多人只是为了权?组织中的权力等级是什么?那些权利高的人,在多大程度上会被不同于自己思想的人所威胁?组织对内对外是怎么表现自己的,在这两个方面有什么重大的矛盾或者不一致吗?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存在表现自己和实际表现自己上的不一致?在组织中狭隘思维在多大程度上占主导地位?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着效率低下的官僚气氛?问题思想在多大程度上阻碍了改变?组织在多大程度上被迫用卑鄙的方式与其他组织竞争?组织在多大程度上遭受停滞的损害?恶劣的短期思维在多大程度上误导了一个组织的领导?一个组织在多大程度上为了既得利益而忽视或拒绝进行道德上的考虑?”这些问题就是能够帮我们诊病的问题。

你问完这些问题,你可能会出一身冷汗,发现我们的组织已经偏离了初心,已经开始出现了大量不公正的缺乏科学、理性和建设性的思维方法。

那么,良好思维的力量是怎么养成?首先我们要学会定期的评估我们的思维习惯,就好像我们讲曾国藩一样,每天晚上做日课都要去思考反思:我今天想问题的方法到底对不对?然后确定你的权力水平,不要去过度地获得权力,我在我的权力水平之内,尽量地做到最好。然后评估团队的思维水平和质量,你要经常观察和评估自己的团队,对现实产生共识,你带大家要准确地认识到我们的现实,而不是互相吹捧。然后减少官僚主义,评估自我中心思维,对于停滞要警惕,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想要寻找一个外部的信号来提醒自己组织出现了问题,就去看组织的发展是不是开始停滞、开始减缓,这就是我们讲的在组织当中的应用。

人类发展到今天,我们具备了这样的科学的系统,我们有这么伟大的思维体系。这里最重要的脉络就是批判性思维在推动着这一切在不断地进步。

最后,我想提议大家,如果我们能够认清自我中心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义——你要小心一件事就是这些东西看起来理性的,看起来自动的,甚至有时候是默认。它会在我们的脑海当中成为一个前提:我不维护我们家的利益,维护谁的利益?我不维护我自身的利益,维护谁的利益?我不为了我的国家去争取利益,我为谁争取利益?如果我们一切东西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本位,我们就很有可能会丧失公正性。丧失公正性,就缺乏理性批判的能力,我们就不知道这事到底是对还是错,我们到底该支持还是该反对。

举报/反馈

行智读书分享

652获赞 762粉丝
好读书 行智慧 分享实用技巧及方法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