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大王都是“记忆专家”

说谎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常常对同样的问题编造出完全不同的答案,因为他自己也记不清自己上一次被问到时是怎么说的了。

然而,如果说谎者事先知道将要面临询问,精心编造好一套说辞,那么他就立刻变身为“记忆专家”,不仅很久以前的小事都能够记得,而且每次回答的答案都一字不差,完全吻合。

警察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经常运用这个特征,如果警察讯问嫌疑人三个月前的某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假如嫌疑人能够说出那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除非这一天是某人的生日或者其他意义特殊的日子,否则,正常情况下人们连一个星期前的一天做了什么可能记不清了,何况是几个月之前。

英国心理学家怀斯曼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谎言的实验,他让著名谈话节目主持人罗宾爵士说一段真话,再说一段假话,用录像机录下来之后让大家分辨真假。两段话的内容如下:

对话一:

怀斯曼:“罗宾爵士,你好,请问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一部?”

罗宾爵士:“是《乱世佳人》。”

怀斯曼:“您为什么喜欢这部影片呢?”

罗宾爵士:“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影片,演员都很了不起,男主角是克拉克·盖博,女主角是费雯丽,整部影片非常感人。”

怀斯曼:“那么您最喜欢其中哪一位呢?”

罗宾爵士:“哦,盖博。”

怀斯曼:“那么您最喜欢的这部影片您看过多少遍呢?”

罗宾爵士:“嗯...... (停顿)我想大概有6遍吧。”

怀斯曼:“您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什么时候吗?”

罗宾爵士:“电影刚刚上映的时候,应该是1939年。”

对话二:

怀斯曼:“罗宾爵士,你好,请问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一部?”罗宾爵士:“嗯..... (停顿)应该是《热情似火》。”

怀斯曼:“您为什么喜欢这部影片呢?”

罗宾爵士:“哈哈,我每次看这部影片都觉得非常有趣,这部电影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东西”。

怀斯曼:“那么您最喜欢其中哪个人物呢?”

罗宾爵士:“嗯,我想是托尼,柯蒂斯,他实在是太帅了。(短暂停顿)而且他非常聪明,他模仿加里.格兰特简直出神入化。电影里,他试图抵挡玛丽莲.梦露的诱惑,可他采取的方式实在太逗了。”

怀斯曼:“您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什么时候吗?”

罗宾爵士:“电影刚刚上映的时候,但具体是哪一年我记不清了。”

据罗宾爵士自己所说,他最喜欢的影片是《热情似火》,而《乱世佳人》则是他看过的最无聊的影片之一。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两段对话有什么不同。

在第一段对话中,当怀斯曼问他最喜欢哪部影片时,他想都没想就说出了答案,按照常理,人们在回答自己“最喜爱的”一类问题时至少会稍微作一番评估, 除非是预先想好了答案才能如此反应迅速。

其次,罗宾爵士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多年中总共看了6遍《乱世佳人》,对于自己看过很多遍的影片,一般人只会记得自己看过“3遍以上”或者“不少于5遍"等等大概范围,6遍未免过于精确,有明显的造假嫌疑。

第三,罗宾爵士清楚地“记得”影片是在哪一年上映的,而且回答相当迅速,一般情况下,即使是自己喜爱的影片,也不会刻意记得它上映的时间,何况是很多年前上映的老电影。这些迹象都表明,罗宾爵士在第一段对话中撒 了谎,破绽就是他那惊人的记忆。

总之,说谎大王都是记忆力很好的人。他们的话,说得越清楚越不可靠

谎言往往这样开始

经验丰富的撒谎者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说谎套路,他们知道怎样说谎更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

识破说谎者惯用的伎俩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辨别谎言,一般来说,说谎者往往会运用下面这几种方式:

1.半真半假,真话假话混着说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有保护色,不容易被自己的天敌发现。谎言也往往有“保护色”, 那就是谎话里面穿插的真话。

高明的说谎者惯用的伎俩之一就是用真话来掩饰谎话, 说话时半真半假,真真假假的成分掺杂其中,让人难以分辨,从而达到迷惑人心的目的。

例如,有些医德败坏的医生明明知道病人得的是无药可治的绝症,在讲了一些病人的真实病况后,却引出一个闻所未闻的进口药,声称此“药”可治此病。这种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话语,让人辨认起来更难分清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2.主动亮出自己的“私心”

精于撒谎的人通常也是洞悉人性的高手,懂得利用对方的心理。例如说谎者常常会主动亮出自己的“私心”,但他亮出的只是一个假的 “私心”或小的“私心”,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真的“私心”或大的“私心”,他是不会说的。

例如,导游在带领游客到商场购物时,会事先主动告诉游客,自己可以从中拿到回扣,但是只有5%而已。比起那些拒绝承认回扣一事的导游来说,游客们觉得这位导游很实在,因此不会有抵触的情绪,反而会多买一些商品。

其实这位导游拿到的真正的回扣可能超过了20%。这种谎言利用的是人们“以诚相待”的心理,即用“小诚”来换你的“大诚”。

3.贬低自己

人们往往以为那些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的人更容易撒谎,其实高明的撒谎者反而会做出谦虚谨慎的样子,故意贬低自己,从而降低对方的防范意识,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待取得对方的信任后再开始“大动作”。

总得来说,如果人们开始出现以上几种行为时,他们有可能要说谎了。

熙桓心语:说谎心理学,是为了揭示人们说谎背后的心理机制,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行为,也帮助人们学会识破谎言。

举报/反馈

熙桓心理

7.8万获赞 5418粉丝
青少年心理、企事业单位心理解决方案平台
熙桓(北京)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