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经济上的满足都给予他,让他除了睡觉、吃蛋糕和为延长世界历史而忧虑之外,无所事事;把地球上的所有财富都用来满足他,让他沐浴在幸福之中,直至头发根:这个幸福表面的小水泡会像水面上的一样破裂掉。 ——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
消费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无节制、无顾忌地消费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标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我花钱买享受、买快乐有什么不对吗?
这些看起来美好无比的东西,确实能让人感到新鲜和快乐。
但这些行为,只要你有点钱,有点时间,有点精力,都能够享受。
如果一个人习惯通过买买买获得快感、获得身份认同,他的消费观必然发生了潜移默化地变化。
你必须融入一个圈子,拥有一些身份,添加一些故事,别人才能识别你、定义你,从而使你具有价值。
你会为了自己在公众眼中的形象而改变,而不是为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改变。很普遍的一个例子,在酒吧里点酒,很多人都倾向于点贵的酒,向大众彰显自身的身份和能耐。
外界对你的评价,就成为了你奋斗的动力,也成为了你奋斗的目标。
原本我们是消费的主导者,但消费主义异化我们的价值观之后,我们变成了消费的奴隶,想通过消费证明自己的存在,通过消费彰显自己的妹子,通过消费体现着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身份。
即便你想停下来,也难以做到。
你是谁,用什么品牌的产品,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消费创造的最典型的两个需求,一个是“旅游”,你是真的发自内心、连夜买票、风尘仆仆,去到人为设计的景点,住着快捷酒店、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吗?事实上,探索世界的方式并不只有旅游,只不过旅游这个需求被过度解读了。
另一个是“自我提升”,这个时代鼓励我们奋斗,追求更好的未来,所以你不能知足常乐,要奋起直追,最终自我提升也变成了一门生意,哪怕你没有“自我提升”的需求,也会因为害怕被时代“抛弃”,而进行“自我提升”。
真正的自我提升,只能是发自内心的,不是有人告诉你,你要努力你要奋斗。想一想小时候我们上学,长辈告诫过我们无数次,要好好学习,可是我们懂得这句话的时候,早已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
但我需要知道,平时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
应该是刷抖音、打游戏,或者看新闻、浏览网上的文章吧。
虽然你没有消费商品,但你在消费内容,这也是一种消费。如果适当消费内容,来获取对世界的了解,那是必需的,因为每个人都对信息有需求,但如果过度消费内容,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那就是被一种更加隐蔽的消费主义缠身。
著名的“奶头乐”战略,就是创造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刺激感官的电子产品,来填充人们的生活,转移情绪。
《上瘾》一书给出了让用户“上瘾”的模型:触发、行动、奖赏以及投入。
具体来说就是:
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刺激用户行动;在用户行动之后,不断给用户奖励,让用户在使用产品之余,也能拥有额外的获得感;使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增加用户和产品的粘合度,促使用户对产品上瘾。
举短视频的例子,你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刷短视频,那你的大脑就被触发了,因为低成本快感不需要付出脑力资源,这是大脑最喜欢的,你的注意力已经被短视频捕获;
而你为了获取新鲜感这种奖励,手指会不由自主地滑动屏幕,而滑动屏幕又会给大脑带来新的刺激,这就是一个增强回路:你越是滑动屏幕,大脑越能受到新信息的刺激,也越会促使你滑动屏幕,你就越难摆脱其诱惑。
这就是上瘾,也是消费主义的第三个陷阱:丧失自我。
确实,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这是刻在基因里的。但我想说的是,快乐也是分层级的。
最低级的快乐,是短时间内给你快感和愉悦感,让你爽,但仅此而已,它是一种被动快乐,你无需动脑,就可以获得快乐,而且它并不负责任,并不在乎你的阈值会不会被拉高,会不会沉溺于短期反馈,会不会难以从这种唾手可得的愉悦感里抽离出来。比如长期刷短视频、看直播、看小说等。
最高层级的快乐,是给你意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它会让你找到人生使命和前进方向,让你与这个世界产生更多、更好的联系,为你的生命赋予意义。最典型的,就是利他与创造。
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创造。
创造的快乐比消费的快乐更高级。
而消费不需要动脑,你的快乐来源于消费的对象本身。
一方面,行动的过程,除了带来短期反馈的愉悦感,你还可以收获做成事情的成就感,这是有余味的,会让你在回忆的时候产生快乐;但消费不会。消费就像加了糖的饮料,喝的时候觉得好喝,喝完就没了,不会有任何余味和感受。
另一方面,依赖消费带来的快乐,是不稳定也不长久的,由于消费会不断拉高你的快乐阈值,那些曾经让你觉得有趣的东西慢慢地都会变得无聊,你会需要“加大剂量”,久而久之,你终将会对一切都感到无聊。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产生多巴胺,而创作却能产生内啡肽。
更重要的是,前者的快乐存在边际递减效应,而后者的幸福却可以实现幂函数增长。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抖音、小红书、头条、公众号上经常涌现各种爆款内容,这些内容创作者,就是在用创造对抗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世界,以此获得个人成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悟到这一点:去创造,少消费,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好。
或许互联网时代的未来趋势,就是:富人用创造证明自己,穷人用消费彰显自己。
消费社会,只希望你安安心心地活在消费的世界里,安安心心活在它们创造出来的愉悦感里,安安心心活在各种快餐文化里。
不要去关心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安安心心做商业链条上的一颗螺丝钉。
这就是消费社会。
绝大多数工作只是在生产,在做流水线上的一员,并没有太多思考和努力。
同样,也不要觉得创造是一件很难、门槛很高的事情。
如果你喜欢旅游,试着分享你的所见所闻和攻略,帮助其他人少踩坑、多见识。
如果你喜欢写作,试着动笔写下你的观点和感悟,给他人、给世界传递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