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人们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评判。——埃比克泰德,于公元世纪

提起阿尔伯特 埃利斯的ABC模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理论实在是太浅显易懂了:我们的情绪是由于对事件的看法造成的,A代表事件,B代表我们的信念看法,C是最终的情绪反应。

自然而然这个ABC模型就成了人们改变情绪的好工具。曾经我对这个理论嗤之以鼻,理由很简单:这么简单的道理,却很难做到。要是改变想法那么容易,ABC岂不是早就让人们脱离苦海了?

最近读了一套埃利斯的书,我才发现世人截取易懂的ABC模型,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理论中,ABC模型只是基础,后续还有一系列的内容……

REBT 理性情绪理论的另一个基础:不合理信念

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理论简称为REBT,其核心是反驳不合理信念,或者说不理性的想法。ABC模型只是让我们发现了情绪会受想法信念起反应,但无法帮助我们去分辨不合理信念、摆脱不合理信念。一旦我们学会分辨不合理信念、摆脱不合理信念,我们的不良情绪才会离开。这么看ABC模型只是基础工具,世人把它捧太高,真正的精髓反倒乏人问津。

既然理性情绪理论关键在于反驳,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不合理信念有哪些。埃利斯归纳了三个大类:绝对化、恐惧化、浅层合理化。

绝对化最明显的表现可能就是完美主义:一定要做到最好,或者绝对不允许做错。绝对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他人: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同事不配合工作,你认为不应该这样。孩子去学校忘了带课本,你认为不应该这样。这些其实都是绝对化的表现。毕竟,压根就没有规定同事必须配合工作,孩子必须记得带课本。世界上本就没有“一定”这回事,偏偏绝对化喜欢:应该,一定,必须。

恐惧化常见的就是把后果夸大。比如孩子忘记带课本,你就认为今天的课孩子肯定学不会了,要是学不会那后面课程就更难掌握了,成绩要下降了。又比如,你工作出了纰漏,你就认为这个项目会砸在自己手里,自己一无是处连这么小的事情都做错。谁都是普通人,没有人不犯错,没有人是全能的。会犯错才证明我们是正常人,可惜恐惧化总说:万一……怎么办?

浅层合理化,在埃利斯的书中就叫合理化,但是他也注明这个合理化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合理化有一点区别,所以我把它改称为浅层合理化,以作区别。浅层合理化,其实有点像自欺欺人。比如你因为犯错,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然后你转念一下就这么安慰自己:我的能力就是这样了, 这没什么,习惯就好。有人会说这么阿Q精神不是挺好嘛,都不用烦恼自己没能力这事了。实际上,浅层合理化是假装不当一回事,自己心里真会不清楚?恐怕下次遇见什么工作,想做又不敢,只会打退堂鼓默念我不行……然后就真的越来越不行,以至于沮丧抑郁。

人类天生就具有不理性的倾向,总是庸人自扰,大部分原因是后天环境塑造而成,所以埃利斯在发现这点后不断思考,最终形成了他自己的理性情绪理论。

REBT 理性情绪理论的杀手锏:反驳质疑

面对不合理信念,埃利斯的杀手锏就是怼死它。即然是不合理的,那就用合理的信念去砸死不合理的家伙。于是问题变成什么样的信念是合理的?

在埃利斯看来,合理信念的前提是开放、积极地接纳一切可能,无论事情如何变化,都能接受,并对自己负责。在这个基础上,面对绝对化的“一定/必须”,合理信念就是“可以”。对于恐惧化,就是事情没有那么糟,我没有那么差,我有自己的特点,一件事情是不能证明什么的。对于浅层合理化,就要面对,而不是回避。

大方向有了,就是实操:不断练习反驳质疑。

埃利斯会从实证、现实、预期几个方面去反驳。是否有证据证明所想的是真的,是否在现实里真的发生了,预期中是否就没有其他可能了?比如孩子忘了带课本,你认为孩子这门课的成绩会下降,那么有证据证明吗?并没有证据证明。现实中也还没有发生。预期的情况也只是其中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学会了,那为什么只瞄着一种可能呢?

反驳质疑非理性信念后,形成最佳的理性信念句式:最好……,如果没有,我希望……。前面那个例子就可以翻译成:孩子最好记得带课本,如果没有,我希望他下次可以记得。

良好的情绪,需要积极心态面对多变的世界

看完埃利斯的书,就会发现理性情绪理论是基于哲学论证产生的。这点埃利斯自己也不否认,他直言这个理论就是一种哲学式的辩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无条件接纳世界不确定性的态度去做辩证,允许一切发生。但理性情绪理论不意味着否定情绪,相反它承认情绪的存在,允许情绪的存在,更鼓励合理理性的情绪存在,毕竟不理性的情绪使人沮丧、抑郁、焦虑——我们可以失望、担忧、气恼,但最好不要焦虑、抑郁、愤怒。

埃利斯为了解决这些不合理的情绪,才发展了他的理论,并鼓励经常做练习反驳不理性信念,防止跌回到原点。当然埃利斯也没有狂妄到宣扬他的理论能解决一切烦恼,他说总有不适用的人。你看,他多理性。

事实上,想想那些快乐长寿的人,他们的心态总是积极地、开放的,似乎能容下所有的一切。我猜这恐怕就是理性情绪理论的目标:人人都能有良好心态。只是埃利斯不说而已。

在读埃利斯系列著作时,结合我自己的一系列经历,我发现改变不理性想法确实能让人更开阔。比如我曾经认为自己工作中总会犯各种小错,不适合现在的工作,可能什么都不适合,这就进入了绝对化的误区。当我自己不断反驳这些想法时,我慢慢重拾了自信。当时只觉得是自己的蜕变,熟不知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用了理性情绪理论,现在追本溯源才认了祖师爷。

埃利斯的这套著作一共五本,分别是《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理性情绪》、《控制焦虑》、《控制愤怒》《拆除你的情绪地雷》。五本书各有侧重,都对理性情绪有反复说明。如果想了解这个理论的概况,建议阅读《理性情绪》即可,这本算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小册子。《控制焦虑》、《控制愤怒》是细分出来的内容,大部分人都被这两种情绪困扰,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去阅读。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声明:玖弋阁 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

玖弋阁,分享自我成长心得,与您一同在世界中探索

举报/反馈

玖弋阁书评

3390获赞 732粉丝
专业书评人,哲学心理、个人成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