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朗诵者》时,又一次被著名作家麦家写给儿子的信深深打动。

我爱你,真想变作一颗吉星,高悬在你头顶,帮你化掉风雨,让和风丽日一直伴你前行。但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对不起,儿子,我也不会这么做。.......

说到守护,你首先要守护好你的生命,要爱惜身体,要冷暖自知,劳逸结合,更要远离一切形式的冲突,言语的,肢体的,个别的,群体的。

青春是尖锐的,莽撞的,任何冲突都可能发生裂变,而生命是娇嫩的……这一点我只想一言蔽之,生命是最大的,生命面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放下任何一切,别无选择。......

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殷切希望与祝福,在念信的过程中,麦家几度哽咽,主持人董卿也泪光闪烁,台下观众也不停抹泪。

麦家朗读的这封信,是为度过青春期叛逆,即将到远方求学的儿子,准备行李时,悄悄地放在儿子笔记本里的。

谈起儿子的青春叛逆的那段时期,麦家仍有余悸。他感叹到“青春期就是一个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

麦家的儿子在进入初二时,开始叛逆,有三年的时间,儿子紧闭自己的房门,并拒绝跟父母沟通。

麦家无数次想放弃,但是仍然选择了坚持和忍耐。

最后,在麦家的陪伴和努力下,儿子的叛逆开始慢慢减轻,并在高三经过努力,考上了美国的一所大学。

看到麦家和他青春叛逆儿子之间发生的事情,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和我家孩子,在他青春叛逆期时发生的“战争”。

虽说,儿子现在长大成人,但想想如果在儿子青春叛逆期时,我的教育避开了这三个“坑”,儿子的中考成绩也许不会考得一塌糊涂,造成他学业上的失败。

一、没有调整教育方式。

儿子上初二,有一天晚上,孩子爸爸发现他很晚了还在被窝里看手机,爸爸很生气,就用命令的口气,让儿子睡觉。

儿子没理他的爸爸,爸爸就上去掀开儿子的被子,去拿手机,谁知儿子死护着手机不给,爸爸就把儿子从床上拉了起来,作势要打儿子,儿子反抗着,父子推攘间,儿子被推倒在地上,胳膊被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这样,父子的冲突才结束。

但后来的结果是,儿子到他姑姑家住了将近一个月,父子之间很长时间不说话,儿子对他爸爸有时候就爱理不理。那段时间,儿子由于情绪低落,学习也退步了。

从儿子与他爸爸的冲突来看,导火索是手机,但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对青春叛逆期的儿子,爸爸还是用粗暴的、简单的控制型的教育方式,才激起儿子更大的叛逆行为。

心理医生认为,青春期也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

随着孩子的成长,大约10岁左右开始,孩子逐渐摆脱父母,最后走向成人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此时的孩子,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渴望获得独立,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社会、对人生有着自己的看法,于是,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而如果父母想对孩子进行控制、干涉,就会加剧他们的反抗,因而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曾经说过:

“所有‘叛逆’行为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家长对孩子行为的不理解,以及遇到问题时的简单、粗暴的管理。”

父母效能的创始人戈登也曾说过: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其实他们深爱着父母,他们叛逆的是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

当然,孩子的青春期的发展状态不一定会体现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战争,但是如果父母如果不能适应孩子的青春期的变化和发展,那么,父母和孩子可能会充满了火药味,更会出现加剧孩子叛逆的情况。

因此,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父母来说,关键在于承认孩子的这些重要的改变,用适合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来对待他们。

就如作家麦克尔·李维拉在书中写道:

在孩子的青春期之前,你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经理’的角色,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第一个求助的人就是你。但到了青春期,你这个‘经理’被解雇了。如果你想在孩子的青春期乃至以后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你就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一个顾问,重新上岗。”

所以,青春期孩子父母要把自己的角色从“经理”转变成“顾问”,在孩子面前不要再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角色,遵从青春期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发言权、自主权。

二、没有学会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方式。

在儿子青春期的时候,我与儿子也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冲突。

那是儿子上初一,中午回家吃完饭,我让他睡一会儿午觉,拿着手机的儿子"哦”了一声,但是没动,手里还拿着手机,接着,我又说了一遍,儿子还是没动弹。

看到儿子这样,我就开始唠叨:中午不睡觉,下午上课怎么有精神?不是说吃饭后,就不看手机了,现在怎么还看?一点自制力都没有,明天中午不能再看了.....‘’。

儿子听了我的唠叨,没理我,就起身走到自己的房间,我一看,心里的火腾的升了起来,于是,追到儿子房间,继续说道:说几句,你就烦了,说了你不听,那把手机给我。

儿子看了我一眼,“不给”,我一听,越发生气,就冲上去要去夺儿子手上的手机,儿子躲避着我,接着,把手机狠狠地砸在了地上。

望着地上才买的手机,被摔成了四分五裂,我顿时火冒三丈,用手在儿子身上打了几巴掌。

儿子一边躲着我的巴掌,一边把我推出了他的房间,然后把门“砰”的一声关住了。

我不知道关在房间的儿子是个什么样的感受,但那天下午,儿子紧闭着房门,没去上学,无奈,我只好向老师请了假。

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次冲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唠叨。其实,当时,如果我不唠叨儿子,跟儿子好好沟通,儿子也许会按照以前的规定,放下手机。

而由于我的不停唠叨、指责,引起儿子的反感和逆反心理,跟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冲突,造成了孩子不上学的后果。

归根结底,冲突的原因,就是跟青春期儿子的不当的沟通方式。

哈佛研究发现:80%孩子的叛逆源于和父母的沟通。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学业优秀,所以,对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等处处关心,有的父母就把这种关心体现在嘴上,不住地来提醒孩子,唠叨孩子。

孩子在小时候,对于父母的唠叨,也许不会明显的反感,但青春期的孩子,会对父母唠叨产生强烈的反感,甚至引起孩子激烈反抗。

这是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他们希望自己能得到父母的承认和尊重,他们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父母,而父母的唠叨,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一种服从和控制。

于是,父母越唠叨,孩子越和父母唱反调,跟父母对着干,就成了他们宣告独立、摆脱控制的重要方式。

作家六六曾说过:

青春期小孩,避免彼此嫌恶的唯一办法就是我闭嘴

所以,对待青春期孩子,智慧的父母会选择闭嘴,少对孩子唠叨,少对孩子指手画脚,和孩子沟通时,多些理解和同理心。

三、对青春期儿子交朋友的忽视。

儿子上初二上学期,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直到有一天儿子老师打来电话,问孩子为什么没去上学?我才知道,儿子成绩下降是因为交上了“坏朋友”。

原来,儿子有次受到别的班的同学的欺负,班上的几个男孩为他出头,儿子心里感激,就和这几个孩子成了朋友。

但是,这几个孩子对学习不上心,有时候出去打游戏,儿子也跟着出去玩,慢慢地学习受到影响。

当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心里非常着急,想方设法地阻止儿子跟这几个朋友来往,可是,即使道理说尽,孩子就是不听。

没办法,只有在孩子上学时,跟着孩子,放学时,去校门口去接孩子,减少孩子课外与那些朋友的接触。

但是,孩子的功课被拉下了很多,已经赶不上了。结果,中考成绩惨不忍睹。

如果我早点意识到朋友对青春期孩子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交朋友,孩子就不会交到“坏朋友‘’,孩子的学习也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善良的朋友能将人带入天堂,而一个邪恶的朋友能将人引入地狱。

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他的心理发展需要,朋友的善恶,对于他们影响更加重大。

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 在其著作《青春期大脑风暴:青少年是如何思考与行动的》一书中提到:

人类在青春期时会发生两个普遍的变化,其中第二个变化就是开始脱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交往,试图以新的方法来做事情。

也就是说,青春期孩子的基本生存原则之一是更多地认同同伴而不是父母,同伴会在孩子的感受和决策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青春期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如果父母对孩子交朋友不加注意,孩子就可能交到“坏朋友”,被“坏朋友”的一些不良行为同化,就像我家孩子一样,以致荒废学业。

所以,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提醒父母:要关注青春期孩子的身边的朋友及其相关家庭背景。

父母在平时要观察自己的孩子跟哪些孩子来往,通过平时的聊天,来了解孩子的朋友。引导孩子交朋友。比如:品行不好的、负能量的朋友不要交;多交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朋友。

儿子的青春期,对于我来说,是一段艰难的时期,有沮丧、有失望、有遗憾。

但儿子的人生之路还很长,在儿子以后的人生里,我要作为一个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母亲,给予儿子最大的精神支持,让他的人生充满自信和阳光。

举报/反馈

花花妈妈说

49.3万获赞 7.6万粉丝
看世间冷暖,品人生百味,分享生活中的故事、感悟
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