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沈阳市政协委员 王玉辰(特邀界别)
沈阳市政协委员王玉辰
沈阳工人村是曾闻名一时的工人住宅区。它位于沈阳市铁西区西南部,东至卫工街,南至十二路,西至重工街,北至南十路。该地区在1951年以前是一片菜地,只有3条马车道往来运菜。1952年9月,根据毛主席“在提高生产的基础上改善工人的生活”的指示精神,沈阳市人民委员会投资1200万元开工建设工人住宅区,并将其命名为“工人村”。
工人村建设规划是解放后沈阳市第一个完整的城市建设规划,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物之间留有充足的绿化地带、景点。中小学校、幼儿园、百货、副食商店、饭店、照相馆、卫生院、粮站、邮电支局、储蓄所等基础服务设施完善。当时人们形容工人村是“高楼平地起,条条柏油路,路旁柳成荫,庭院花姿俏。”工人村建成后,有轨电车延伸至此,又新开辟204路公交汽车,交通非常便利。据资料记载,1952年9月23日,工人村建设工程开工。当天,7000多名建筑工人联名给毛主席写信发出誓言,“盖好工人村”“让咱们的阶级兄弟早一天搬进去”。他们决心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提前完成任务。那时,工人村建筑工地流行着一首歌曲:“和平花朵遍地开,座座楼房盖起来,昨天还是荒野草地,几天就让它楼成排。”1952年12月,经过仅仅两个半月的艰苦奋战,工人村一期工程宣告竣工,建筑面积达10.8408万平方米的79栋大楼、3396间职工宿舍拔地而起,创造了当年沈阳建筑史上的奇迹。从1952年到1957年,又陆续建造64栋大楼。至此,工人村共计建造大楼143栋,形成5个建筑群。这些住宅大楼清一色的红砖砌筑,起脊灰瓦闷顶,楼高3层,房檐之下饰有三层叠涩线条,楼门上有回纹、券顶装饰。工人村是按照前苏联标准设计建造,形成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苏式风格建筑群。当时,工人村绿地面积达70%,每个建筑群内都设有秋千、滑梯、单杠、转椅、滑车等游艺设施。工人村建成后,沈阳冶炼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电缆厂等44家大中型国营企业在此设立家属宿舍。各单位对住房分配都非常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分配方案。当年,根据企业制定的《职工住宅分配办法》规定,凡是劳动模范、对企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职工,都可申请到工人村居住。以沈阳冶炼厂制定的分房条件为例,工人必须经过严格考核,累计达到330分标准,才有资格申请住房。入住后,每月要交纳房费、水费、电费等费用合计4元多。入住工人村,对于当时大多数工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奢望。第一批住户多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厂级干部、劳动模范、高级知识分子、高级技术工人等。各单位还为入住工人村的人员统一配备了双人木床、两屉桌、米箱等生活用品。
现如今,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工人村居民住宅已显陈旧,内部设施严重老化。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住房拥挤不堪。这些变化也使工人村的改造提上了日程。2003年,沈阳市铁西区政府提出造福民生,真情回报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开始实施工人村改造工程,启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同时,在铁西区十马路与十一马路之间的赞工街,依然保留原工人村的一个建筑群,并开设“工人村生活馆”。
沈阳工人村生活馆由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7栋工人宿舍楼半合围而成,包括一个院落、工人村宿舍旧址、铁西人物馆、劳模活动中心和美术馆等,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生活馆按照年代发展,在宿舍楼内通过当年的实物、图片和文字说明,分上、中、下三层复原了工人村老住户的居住与生活场景,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集体记忆。未来,工人村的生活就由工人村生活馆向人们讲述吧。(沈阳市政协选送)
举报/反馈

东北新闻网

38.8万获赞 8.5万粉丝
辽宁新闻门户网站。权威媒体,辽宁门户!
东北新闻网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