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开发区微信公众号
朱军岷,杭州朱炳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走进朱军岷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由各式铜壶构成的墙。虽说是金属,但这些铜壶玲珑精巧,温润圆滑,壶身着有鎏金花饰,整个器具显得尊贵而又精致。
朱军岷是杭州朱炳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
作为一名企业家,他骨子里不仅刻有披荆斩棘的开拓精神,同时还蕴藏着一颗匠心——他要把企业打造成为中国铜建筑领域最具规模的高科技文化创意企业,还要传承传统文化,延续铜技艺,通过艺术创新创造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浓郁生活气息的铜艺术品,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放弃公职,一切从头开始
说起铜,朱军岷与其有着深厚的渊源。
1969年,朱军岷出生在一个铜匠世家。很多人会自然地认为,那他小时候一定经常打铜吧?其实不然。
朱军岷说:“在我小的时候,因战乱等原因,铜作为一种战略物资被回收,家家户户无铜可用。要说最早接触铜,还是在二十世纪的80年代,也就是我读初中的时候。”
直到改革开放初期,随着铜市场的陆续开放,朱家才在朱军岷爷爷的提议下恢复打铜的家族传统。朱军岷说:“铜都是家里人在做,我当时还在读书,觉着打铜这事和我并没有多大的联系。”
那后来是什么把铜和朱军岷又重新绑在了一起?这得从一个选择说起。
时针拨到1990年,大学刚毕业的朱军岷和诸多学子一样,面临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对于他来说,要抉择的是正式参加工作还是回家打铜?经过深思熟虑,拥有敢闯敢试精神的朱军岷并没有按部就班去上班,而是毅然决定放弃干部身份回家帮父亲打铜,做个体户。
但要练就一门技艺,谈何容易?对于当时的朱军岷来说,相当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剪裁、锤型、精锻、修型、錾刻、焊接……就这样,朱军岷跟随父亲朱炳仁开始了艰苦的基本功学习。他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其实还没有工匠的概念,手艺人并不吃香,在学习摸索的过程中没人理解你,也不知道你在干嘛,更别提有多少回报。现在回想起来那个过程是非常痛苦、孤寂的。”
好在朱军岷坚持住了,而且这一坚持就长达30余年。在一榔头一榔头的不懈努力下,他顺利传承铜技艺,并在传统的工艺上进行创新,获得了“中国十佳民间艺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杭州工匠”等荣誉称号。
创立品牌,让铜走进千家万户
接手祖业后该怎么做?一直以来,朱军岷都在思考如何将铜文化和艺术更好地传承下来。
朱军岷与父亲朱炳仁
2008年,结合时代背景,朱军岷以父之名创立了一个品牌——“朱炳仁铜”,并提出“让铜回家”的理念。他说:“在爷爷辈开铜铺的时候,做的都是日常器物,是老百姓用得到的东西。所以,我认为铜应该是以一种生活用品或文创产品的形式出现。”
于是,自创立品牌开始,朱军岷拓展以铜为原料的艺术视野,开始关注人们的家居领域。他带领设计团队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推出一系列兼具实用和艺术价值的铜家居创意产品,希望以贴近生活的设计使传统铜艺在时尚生活中重生。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前几年并不顺利,企业面临产品积压、滞销的问题。朱军岷说:“企业在发展中每个时间节点上都会碰到一些问题。对我们来说,克服了就意味着往前走了一步,每突破一道关口就能迎来一片新蓝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原因,不断调整创新发展思路。”
转机出现在2014年,受国家提出的文化自信政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重新确立为主流文化消费,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愿意为传统手艺与传统文化买单。在此背景下,朱军岷嗅到了商机,与故宫展开合作,推出一系列故宫文创产品,并把店开进了故宫,这也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品牌专卖店。
朱炳仁铜在故宫的铜器馆
朱军岷笑着说:“这一步,我们走得很漂亮,让品牌重新焕发出了生命力。”自那开始,公司逐步发展,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100多家门店。
坚持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回想刚起步的那几年,除了感慨不容易之外,朱军岷收获更多的是经验。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传统文化也要坚持创新,发展更多符合现代美学的新时代文化作品。
而让朱军岷感触最深的是常州天宁宝塔大火事故。就在竣工时刻,宝塔接受了一场大火的洗礼,铜建筑经过高温,化成了铜液满地流淌。就在所有人看来这是场事故的同时,朱军岷父亲朱炳仁却看到了一个创新点。
“在大火中,我父亲看到铜熔融的形态,突发奇想,发明了全新的技法——熔铜技艺。”朱军岷介绍说,现在这门技艺已经成为当代一种艺术门类,在杭州G20峰会场馆、厦门金砖五国峰会场馆、青岛上合组织峰会场馆等重要场所中都有艺术体现。
受父亲影响,朱军岷一直葆有持续创新的力量,公司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新工艺。据悉,目前公司已拥有上百项知识产权,还发明了紫金刻铜雕、多层次锻刻铜浮雕、多重蚀刻仿铸铜工艺、无模可控金属熔铸成型、铜制品表面热着色等新工艺新技法。
从长远发展来看,朱军岷还有两个目标:一是要让传统建筑有新的门类,叫作铜建筑;另一个则是推动传统文化、文创落地,让铜走进千家万户。作为一名“铜五代”和创业者,他表示会继续发扬工匠精神,担负起创业创新的使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他说:“在开发区这片发展热土上,我们从一家小规模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公司是2017年正式迁入开发区的,这里的营商环境非常好,每年都有喜人增长,目前公司还有IPO计划。”据悉,2020年公司产值突破了3亿元,今年将实现30%以上的增长。
举报/反馈

浙江日报

1902万获赞 105.5万粉丝
最具权威的浙江第一新闻服务平台
浙江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