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来源:读特
早年观赏一部台湾拍摄的古装剧,叫作《新白娘子传奇》。记得在戏中,有个顶坏顶坏的大和尚,僧名便为“法海”。这部电视剧,按说相当有趣,只是里面的男女对唱(因为许仙也是由女人扮演,所以也算是二女对唱)太长,时时令我想着把电视机砸掉。但无论如何,“法海”这个名字,算是被我记了下来。而且,只要是谁提及此名,于我的脑海中,便总会冒出一幅凶神恶煞的面孔。直到某一天,当我听到龚琳娜用她那近乎非人类的语言,唱响了那首《法海,你不懂爱》,才猛然间发觉:原来这龚大姐,也和我一样,是从对“白娘子”的追捧中成长起来的。
《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法海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法海,绝对是位令人钦佩的高僧。北京在历史上就建有两座法海寺,南法海寺中尚保存着国宝级文物——明代壁画。
北京建有两座法海寺
这位“法海”本姓裴,他的父亲乃是唐懿宗朝的户部、礼部尚书裴休,即民间所说的“相国裴公”。
裴相国的二公子,名曰裴文德,其乃进士出身。在当时,这一出身可不得了。唐代曾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说法。意思是五十岁能考取进士功名,都算是年轻的,而三十岁才考中明经功名,显然已经太老了。由此可知考取进士科的艰难。甚至有资料讲,裴文德考取的是状元。这么聪明的一个孩子(实际年岁也不算小),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却被裴休送到寺院里出家了。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唐宣宗的皇子于此时得了重病,天下名医皆束手无策。病急乱投医的裴休,索性将裴文德送入自家捐造的密印寺(位于湖南宁乡)“代皇子出家”。密印寺的主持,也就是沩仰宗的开山祖师灵佑和尚为裴文德赐号法海。在法海侍候灵佑一些年后,祖师命其四处游历弘法。据说,法海来到了而今江苏镇江的一座山上,准备开设道场。
就在发掘地基时,法海等意外收获了一批黄金。法海随即将黄金献给镇江太守,太守又将此事上报朝廷。皇帝知晓后甚为感动,又把黄金赐还给法海,且钦赐该寺庙为“金山禅寺”,法海成为第一代主持。
镇江金山寺
彼时,镇江地区气候炎热,有白色巨蟒危害民间。据一些史料记载,法海曾主导过驱除白蟒入江的佛事。他的举动并无不妥,但在数百年后却被说书唱曲者改变了味道。以致鲁迅先生要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大发议论:“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娘子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为此,著名古书收藏家韦力先生曾言道:“(鲁迅)这个论断似乎值得商榷,毕竟法海出身于宰相之家,他受的传统教育会让他做出这样的事——如果确有其事的话——那只能说,这是他的理念所在,应该跟嫉妒没什么关系。”
在老北京市民的眼里,这“法海”也并不邪恶,甚至于,还有几分神圣、庄严。民众能持这般看法,或许是出于“法海”二字的本意——“佛法广深大如海”。不仅老百姓们是这样看,就连明清时期的帝王臣僚也是如此看的。于是,在北京的西山附近,便先后出现了两座“法海寺”:北法海寺和南法海寺。北法海寺位于香山附近南门头村的万安山上,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那里只有些遗迹尚存。虽然现已重修,但看起来太过崭新了。梁思成与林徽因伉俪,曾经实地探访过北法海寺。在他们的镜头之下,还曾为那里一座即将消失的过街塔留下了影像。所以,现在提到的法海寺,一般都是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北侧的南法海寺。
法海寺天王殿
明代壁画弥足珍贵
走近法海寺,却发现山门无踪了,好生奇怪。其实,与法海寺“山门无踪”相类似的例子,也并不是没有。在河北正定,就有座隆兴寺(当地人也称其为“大佛寺”)。那里的山门,与第二道殿堂——天王殿之间,相隔有十数公里呢。然此番建造的原因,大都不详。于是,就只好归结于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了。至于法海寺山门,估计也是这样。可我到目前为止,也并未查到什么有关于它的传说。
现在法海寺之“山门”,乃护法金刚殿是也。在门楣上挂着的“法海禅寺”匾额,是由中国佛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往里走,便是天王殿。这座殿堂,与金刚殿一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重新建造的。
法海寺大雄宝殿
每次到访法海寺,当我站在天王殿内,看着那四周崭新的白墙,都不禁要感伤一番——想来这明代古刹,乃是皇家敕造,必会从金刚殿一路下来,到处都满布壁画才对。尤其于这天王殿内,如此大的开间,竟然啥也没留下,真的是着实可惜了。而比照一下山西芮城的元代永乐宫,五座殿堂,皆是满墙壁画,且处处精彩。可在此地,却只剩下一座留存壁画的大雄宝殿,这难道不是种莫大的遗憾么?
1962年,由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内部油印的《北京名胜古迹》中记载:法海寺内“只存大雄宝殿一处,还比较完整”。当然,在这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大雄宝殿里,所供奉着的“十分珍贵之三世佛、十八罗汉楠木雕像”,在“文革”中被毁损了。
现如今,在法海寺,还能存留下的四样宝贝,分别是:明代壁画、明代藻井、白皮古松,以及一口明代铜钟。在这四宝之内,铜钟目前收藏于大钟寺博物馆里。古松围绕着大雄宝殿,而壁画与藻井,则都在大殿内。
明代壁画
这四件宝贝是缺一不可的。但若没有了明代壁画,那么,法海寺的北京市文保单位(1957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88年第三批)就可以全部撤下来了。法海寺的明代壁画中,人物三五成组,互相呼应,统一而有变化。服饰华丽,仪态优美,线条流畅,色泽浓丽。满壁风动,美不胜收。曾经有西方学者在对比了15世纪的东西方壁画后,说出这样的话来:“法海寺壁画,是与文艺复兴壁画同时出现的。其艺术成就,也是可以与意大利教堂壁画相比肩的。”如今,20元一张的法海寺参观门票,并不包含欣赏壁画的费用。倘若游客有心观看明代壁画,则需另付100元的参观费,且由专人带领,才能一睹真容。
明代壁画
明代壁画
那么,法海寺的创建者李童,又是何等人也?若想得到答案,还得从法海寺中去找寻。就在大雄宝殿的西南侧,有一座《三宝施食幢》。此经幢的建造者,也必是李童无疑。但“三宝”又是谁?若翻开史料,估计你会大吃一惊——这个“三宝”,不是别人,乃明初声名赫赫的大航海家、大宦官郑和。这就奇怪了,想那李童,怎么会在法海寺内给郑和立起经幢来。如要细究,也好解释,此李童,就是三宝太监郑和的弟子嘛。徒弟为师父立幢,顺理成章。而郑和于明成祖时期,是颇受重用的。且作为弟子的李童,一并为成祖看好,也合乎常理。
李童做过的最风光之事,便是1424年,秘密护送成祖皇帝之灵由蒙古大漠返回北京。此后,李童便步步高升,直至明英宗朱祁镇的时代。英宗皇帝所倚靠的宦官,排首位者叫王振,而不是李童。然在法海寺内,于一方功德碑上,竟赫然镌刻着王振的名字。而法海寺的兴建,就是在王振把持政局的英宗朝初期(1439至1443年)。
李童既然是棵“政治常青树”,那他所主持建造的庙宇,也就可以大肆铺张了。就在李童的墓碑北侧,至今尚有一方《楞严经幢》,上面刻着修筑法海寺之工匠姓名。据研究者们的考证,这些工匠,皆是来自宫廷造办机构,乃皇家御用之人。由此看来,这法海寺的壁画,就是大明朝之宫廷画作。所以,对于这“体现了明代佛教绘画最高水平”的法海寺壁画,无论如何赞誉,确实也都是当之无愧的了。
(原标题《真实的法海,其实是位高僧》)
(作者:高 申)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