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新闻在国际吃瓜圈闹得沸沸扬扬:

尽管超过90%的日本民众都声嘶力竭地反对,但是皇储文仁亲王的长女——真子公主还是非常坚决地嫁了。

随后,另外一条新闻更是震惊了日本全国:真子公主还因为长期网暴,已经患上了“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从上皇后美智子曾因为精神压力患上过“失语症”,到现任皇后雅子因为“适应障碍”疗养了18年……日本皇室家族整整三代女性都没能逃过精神疾病的侵扰,一时成为热议话题。

不过,要说到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精神病家族”,我们还是得将目光投向美国的“加尔文家族”

是不觉得很陌生?但是这一家子,在国际“精神分裂症”研究学界可谓是鼎鼎大名,这么说吧,他们用比你想象得到的还要深重数十倍的苦难,为人类理解精神分裂症贡献了特别的力量。

在阿信家的新书《隐谷路:一个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绝望与希望》一书中,详细地重现了这个家庭被击垮的故事,讲述了科学家和医生们数十年来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历程。

这本书几乎横扫了所有欧美著名媒体去年的年度好书书单,就连《美丽心灵:纳什传》的作者也对此赞不绝口。

这本书试图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那些不幸罹患如此隐疾的人不应该是被社会隔绝、被人抛弃的怪物,而是亟待拯救的正在忍受大不幸的人。

一个完美的家庭

在开始今天的故事之前,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加尔文家族”的一些相关信息。

父亲多恩是美国空军学院的一名军官,拥有政治学博士学位。

年轻时的多恩

母亲咪咪出身得克萨斯州的一个上层家庭,不仅上过大学,而且从小就和各界名流密切接触,她的妈妈还和“钢铁侠”的原型、商业大亨霍华德·休斯是同班同学,家里曾把一栋房子卖给休斯一家。

年轻时的咪咪

多恩和咪咪13岁时相识,一见钟情,并在二战爆发后,多恩入伍即将被派往太平洋战场前夕结婚。

1945年7月21日,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唐纳德降生了。

战后,多恩事业风生水起,这期间他曾为美国总统写过情报汇总,后来又被调到北美防空司令部担任信息参谋。

加尔文一家变化最大的还是人:婚后的二十年里,咪咪总共生了12个孩子,除了最小的两个女儿玛格丽特玛丽外,全是男孩。

1961年时的加尔文一家

(玛丽和玛格丽特此时尚未出生)

12个孩子都很可爱,性格爱好各异,在战后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除了人显得多了一点,这个家庭看起来再完美不过了。

但事实上,在最小的玛丽降生前,一股这个家庭难以理解的力量就已经在涌动,并将击垮一个又一个家庭成员。

悲剧来袭

17岁那年的一个晚上,站在厨房的水槽前,老大唐纳德一下子砸碎了10个盘子。在这之前,他就常常感到难于控制自己,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

两年后,1964年9月11日,刚上大二的唐纳德第一次走进了校健康中心:他的左手大拇指受了点小伤,被猫咬了个口子。

儿时的唐纳德

后来的调查发现,背后的真相居然是他试图用一种缓慢而残忍的方式杀掉那只猫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向医生敞开心扉,说害怕因为日常的接触被室友传染上性病;曾向鱼缸中倒盐,试图毒死所有的鱼;曾经说自己杀死了一位教授;还曾毫不畏惧地跳入一堆篝火中,导致自己被烧伤。

医生最后的诊断是唐纳德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尽管在医生的帮助下,他的状况似乎一度有所好转,甚至和一个女孩结了婚,但情况很快再次恶化:他宣称自己是章鱼的后代;觉得中央情报局正在追杀他;曾经把刀架在母亲的脖子上;还曾试图用氰化物杀掉妻子后自杀。

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唐纳德一直都在被这种摧残人性的疾病折磨。他曾被关进精神病院接受“禁闭治疗”,还接受过电休克治疗,直到今天,他仍然需要服用各式各样的抗精神病药物。

但对加尔文一家来说,唐纳德的遭遇只是一幕序曲。

在随后短短的十年间,玛丽一共有6个哥哥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整个家族被拖入了无底的深渊。

自残、谋杀以及许多更加难以言说的悲剧和苦难都降临到了这个家庭上,正是这样的家庭风暴一度让玛丽不堪重负,打算活活烧死唐纳德,玛丽甚至改名琳赛·加尔文,试图与这个家庭彻底划清界限。

琳赛·加尔文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希腊悲剧级的经历”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加尔文一家的遭遇。

被妖魔化的妈妈们

为什么这个家庭会有如此多的人患上精神分裂症?跳出家庭的局限,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又究竟是什么?

是患病孩子的母亲。至少整整一代精神病学家、精神病治疗师,以及相关领域的很多人文学者是这样认为的,他们甚至专门创造了一个术语来描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精神分裂症妈妈(schizophrenic mother)。

他们认为,严厉专制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危险的影响,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之所以会患病,是因为他们在幼年遭到了严重的冷落,性情发生了扭曲

与此同时,社会文化也在传播和强化这种认知。

1960年,由希区柯克执导的电影《惊魂记》上映,影片将妄想型杀人狂诺曼·贝茨犯罪的原因全都推到了他已逝的母亲身上。

电影《惊魂记》海报

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咪咪·加尔文,以及万千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成了替罪羊,背负上了无端的罪责

背负上这种罪责的还有精神病学家琳恩·德利西

在一次学术讲座上,耶鲁大学的精神病学家西奥多·利兹公然宣称,因为缺乏养育,像德利西这样的职业女性的孩子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刚生下孩子的她们应该待在家里,把所有精力用在陪伴和照顾孩子上。

一场30年的“追凶”

这场讲座彻底改变了德利西的人生。

面对利兹的言论,德利西站了起来:“证据在哪里?我想看看数据。”但利兹给不出证据,他只是在引用弗洛伊德的观点。

在没有实验证据,只有传闻和偏见的情况下,这样的言之凿凿德利西无法接受。

琳恩·德利西

在这之后,德利西开始研读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文献,希望在未来研究精神分裂症,特别是这种疾病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

一次机缘巧合,德利西从一个精神病病人联盟那里听说了加尔文一家的情况。

她立刻意识到这个家庭是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绝佳样本。一方面,多个家庭成员患病有利于帮助搞清楚这种疾病是不是有一定的遗传性;另一方面,那些没有患病的孩子是完美的“对照”,有助于筛除掉大量庞杂的无关因素。

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她给家庭成员做了详细的谈话和评估,并且抽取了每个人的血样,希望能在这个家庭的基因中找到引发精神分裂症的蛛丝马迹。

在随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她一直都在采集这个家庭(以及其他精神分裂症家庭)的DNA样本开展遗传学研究,她始终坚信,精神分裂症有遗传的因素。

加尔文一家

但由于DNA测序等技术层面的限制以及一些偶然因素,这些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取得非常重大的进展。

这种止步不前直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一种被称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技术兴起之后才得以被打破。
2016年,利用这种技术,德利西和她的同事发现:加尔文家所有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兄弟都携带了一个相同的基因突变,这个突变位于一个叫SHANK2的基因上,而这个基因在大脑的神经元的“沟通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时,距离德利西听说加尔文一家的情况,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

破解精神分裂症的密码

在德利西研究加尔文一家的同时,科罗拉多大学的精神病学家罗伯特·弗里德曼也在研究精神分裂症,试图通过研究人的脑电波解开精神分裂症之谜。

罗伯特·弗里德曼

德利西把这个家庭的情况分享给了他。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原因,弗里德曼认为是大脑处理即时信息的能力出了问题,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元对一些信息过于敏感,从而使患者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记录人的脑电波,来验证他的这种猜想。

通过对加尔文一家的研究,弗里德曼发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加尔文兄弟的脑电活动确实和他猜想的一样,神经元总是出于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

顺着这条线索,弗里德曼和同事把研究聚焦在了加尔文一家以及另外8个精神分裂症多发家庭上,并在1997年鉴定出了第一个与精神分裂症高度相关的基因。

在神经系统中,这个名叫CHRNA7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认知功能、感觉信息处理、记忆等各式各样的神经活动中都有它的身影,即使用神经活动的“中枢分子”来形容也不过分。

这样一个基因出了问题就可能引发精神分裂症,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这个基因不仅和精神分裂症相关,而且还和自闭症、双相情感障碍、多动症、阿尔茨海默病等一系列精神和神经系统障碍和疾病相关

精神分裂症研究,仍然在路上

尽管德利西和弗里德曼的研究让学界欣喜不已,但和那些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不同,精神分裂症是很难单单用SHANK2和CHRNA7两个基因的异常来解释的。

事实上,在2014年发表在顶级科学期刊《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对36989名病人的DNA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总共发现了108个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位点。

目前科学界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这类研究发现的位点或许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相关,但每一个位点的贡献又非常微弱,需要将包括后天环境因素在内的很多因素综合到一起,才会导致精神分裂症。

时至今日,随着DNA测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加尔文一家这个蒙受了大不幸的家族,仍然在为人类理解精神分裂症贡献他们特别的力量,很多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使用的DNA信息中都有他们的一份。

但这个家族的很多成员或许已经无法等到这些发现转化成临床药物和疗法,拯救无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庭的那一天了。

多恩和咪咪·加尔文

多恩和咪咪·加尔文已经先后在2003年和2017年去世,12个孩子中也已经有3人故去。

唐纳德·加尔文如今住在当地一家名叫松尖园护理院的机构,在医护人员的照顾下接受药物治疗和生活。

琳赛,那个一度打算活活烧死他,打算更名换姓与家族一刀两断的妹妹,最终也放不下亲情,选择了与家庭和解,还会来探望白发苍苍,仍然有些疯癫的哥哥。

举报/反馈

中信出版集团

36.6万获赞 16.1万粉丝
以知识为信仰,将时间变成历史
中信出版集团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