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服装界,一直非常流行“学院风”,最典型的,当属各种“洋气”的徽章元素了。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羽绒服或者卫衣,肯定能找到类似的标识。
比如,这件带着牛津大学徽章的卫衣,也不知道牛津大学有没有授权过。
不过,下面照片中的这个盘子,倒算个货真价实的“牛津货”——这是之前牛津大学的一位免疫学老师,送给我先生的小礼物,上面印着的,是牛津大学各个下属学院的徽标。
要说这样的徽标,虽然被“学院风”搞得有点“烂大街”的样子,但要放到中世纪至近代的那段岁月,如果能扯上与它们的渊源,可算得上是件非常荣耀的事。
除了大学的徽章(这个好理解,毕竟咱们这里的学校也都有校徽),那些欧洲的王朝、还有大量的西方“体面”家族,全都拥有自己较为独特的徽章。
比如下图这个,是前阵子,联邦德国国防军在国会大厦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为了庆祝德军“胜利”完成了在阿富汗的作战任务。
对,你没看错,“丧事喜办”历来属于西方传统操作,并非美国独有现象。
放近点,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举着的这个两边耷拉着长穗的奖杯型老鹰造型。
这个东西叫做铃杆,来自于普鲁士鹰的徽标。
而传说中的普鲁士鹰,是长这样的。它源自神圣罗马帝国鹰徽。而神圣罗马帝国鹰徽又继承于古罗马帝国单头鹰标志。
还有咱们熟悉的当代俄罗斯和之前沙俄帝国的双头鹰,则是继承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徽章。
而且,要说欧洲各国,几乎全都是属于“资深精罗”,不仅国家徽章喜好选择这个罗马鹰的造型,连王室权贵们的家族徽标,也都喜欢拿双头鹰的来展示自己的荣耀和不凡。
比如,下图是欧洲最古老和高贵的皇族之一——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徽章,内部的每一块小徽章代表一块封地,这只双头鹰则为家族共同的标志。
也就是说,在哈布斯堡家族就像一颗参天大树一般,它的旗下还有大量分支家族,而这些分支们,也各有各的家族徽章。
那么,国家有自己的徽标这个很好理解,大小贵族们也要很郑重地搞个自己家传的logo,是不是就有点小题大作了呢?
毕竟,放在咱们古代中国,无论哪个姓氏做龙庭,皇帝都穿龙袍,王子皇孙们和大小官员们,也依规拥有各自品级的服装配饰,你朝服“补子”上绣着什么动物(主要是明清两代有了补子),跟你属于哪个家族,没有关系。
咱们中国向来没有那种所谓的“蓝血贵族”,更多的情形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一些宗室成员,绝大部分中国的官僚权贵阶级,都要经过系统性的筛选(比如科举制)并由中央政府统一任命。
也就是说,他的官位,是没办法直接传给自己的后代的。
而祖上积累下来的财富,也往往逃不了“富不过三代”这个诅咒。
更何况,皇帝代表的中央政府,一旦发现你有“大罪”,全家可能都给砍了,别说什么把家族权利地位传个千秋万代,第二代能不能保持其家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完整,有时候都很难预料。啥徽章不徽章的,哪有功夫和必要去考虑这些世袭性和永久性的东西。
所以,古代的中国并没有形成财政、人事、军事独立,并具有长期血缘传承能力的世袭贵族,自然也不存在所谓的家族徽章了。
然而,换到了西方,却又是另一番情形。
老实说,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徽章,一方面确实体现了那些洋人们历来十分崇尚“仪式感”的民族传统;另一方面,这样的徽章,在当年的政治军事环境中,还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欧洲的王室和大学贵族们,很多都来源于地方诸侯,他们以家族传承为纽带,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呼风唤雨数个世纪,跟所谓的“中央政权”的关系,较为疏远。
这种情形下,诸派家族势力为了提高自己的组织化程度,就非常有必要建立一种具有归属感且世袭沿用的符号体系——家族徽章。
比如,被后人经常嘲笑为“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是个空壳子,它旗下各邦国没一个把它放眼里的,混战与结盟都属于家常便饭,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连去调停劝和的能力都没有。
最终,神圣罗马帝国內部的两个“狠角色”——武德充沛的霍亨索伦家族(普鲁士)和血统高贵的哈布斯堡家族(奥地利),逐渐做大,到了近代后期,一个升级为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另一个则傲娇的摇身一变,成了奥匈帝国。
不过,有关这二者兴起的方式,往往又被戏称为——一个靠上半身(霍亨索伦家族搞武力征服);
另一个靠下半身(哈布斯堡家族擅长联姻)。
这方面,看徽章也能窥见一二。比如这个武德充沛的霍亨索伦家族,内容显得较为简单。
但哈布斯堡家族的徽章就复杂多了(前面也有)。
甚至当年有句诗歌,说得相当形象:
Kriege lass andere führen, du, glücklichessterreich, heirat’!
Denn was den anderenMars,Venus, die Gttin, gibt ’s dir.
翻译过来就是——让别人去打仗吧,你,幸福的奥地利,去结婚吧!战神玛尔斯赐给别人的,爱神维纳斯都会带给你。
除了王室之间,历来,欧洲贵族们也极为讲究“门当户对”,两口子的“结合”,主要考虑的,不是情投意合的过日子,而是家族联姻组成同盟和赶紧生下继承人。
所以,婚后,同等身份地位的女性一般也会将自己娘家的徽章带到丈夫家族,他们的后裔则同时继承了两家的徽标。
一般来说,代表男性的徽章为盾形,女性则为菱形——越往后发展,越复杂,分区不断增多。
典型的是下图这个英国白金汉和钱多斯公爵的徽章,据称有719个分区。
国王或贵族领地的扩张,其徽章也会不断的添加新内容。
比如,英国国王徽章的组成。
粗略一看就是一种动物和一种乐器,不算特别繁杂,但细品品,里面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有“故事”的。
左上和右下的三头狮子代表英国国王最初的三个头衔——“英格兰国王”“诺曼底公爵”和“阿基坦公爵”;右上的黄底红狮代表对苏格兰的统治;左下的竖琴则指代爱尔兰王国。
看框架里面的三只金狮,它们象征英格兰,其右侧的红狮象征苏格兰,竖琴指代北爱尔兰。
可见英国人还真是个“狮子控”。
再对照中世纪某一时期的英国国王徽章,咱们又会发现,动物只剩下了一种狮子,但又多了花朵的图案。
这是因为,当年苏格兰和爱尔兰还均属于完全独立的存在,不归英国国王管。
而此时的英国国王,除了管辖英格兰外,还曾经一度自称拥有“法国国王”头衔。因此,其徽章中被加上了含有法国王室的鸢尾花图案(下图,14世纪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的徽章)。
当然,徽章的最早出现,除了作为家族延续性的标识,代表血统和荣耀外,也跟当年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活动特点有关。
徽章作为一种象征符号,不同的徽章象征着不同势力,最初用于区分敌我。
早在古罗马时代,以动物和植物为主的徽章,通常被绣在战旗上,用于宣示王权和在战争中辨识军队。
到了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时代,骑士们多会在锁子甲外的罩袍上绘制自己效忠的贵族徽章。
再往后的13-14世纪,骑士们的铠甲不断升级,防护面积不断扩大,白铁盔甲几乎覆盖了全身,尤其是下图这类包覆式头盔,在保护头部的同时,也对视野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再加上盔甲的造型缺乏明显的识别特征,为避免误伤自己人,骑士们开始在巨大的盾面上,绘制自己效忠的贵族徽章。
至今,几乎所有流传下来的西方家族徽章,都是盾牌形状的。
就这样,徽章这个东西,在那段岁月的欧洲人眼中,不仅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排他性,激发人们的家族荣誉感和归属感;更能用作战场识别标志;此外,还可以记录宗谱、名誉和功绩,确实是个好东西。
到了14-15世纪,徽章除了在盾牌和盔甲的表面高调亮出外,还广泛用于了诸多非战争场合。比如,影视剧中常见的文件封蜡,以及浮雕、刺绣、珐琅、彩画玻璃等工艺品等等。
为了对纹章进行规范和管理,欧洲各国相继设立徽章官和徽章院,这类机构,很多至今仍然在正常运转。
比如,1484年,英王理查三世授命创立了皇家徽章院。
这以后,英格兰人想要拥有自己的家族徽章,不可直接拿起来用,就得走流程了——自己设计好后,向徽章院提出申请,缴费,经过一系列审批手续,中高级贵族由国王颁授,下层贵族由徽章官颁发。
当然,这些申请者,必须都是骑士或骑士以上的身份才行。
不过,出身平民但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有贵族作为证明人帮忙申请,也能被纹章院破例授予徽章,比如莎士比亚家族。这历来属于一件非常光宗耀祖的事儿。
在欧洲,徽章除了少量植物外,大多都源自各种动物,一般比较受欢迎的,是老虎、豹、狮子、鹰、鹫等庄严凶悍的肉食动物,还有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则热衷于以熊为徽章图案,而西班牙和意大利一些地区都喜欢以狼为徽章图案;
但同时,也家族偏不走寻常路,选择了比较萌的小动物,甚至出现一些令人迷惑的画风。
比如下面这个,波兰某家族的喵星人徽章。
还有这个“萝卜大主教”徽章。
而且,除了欧洲人,在没有王室贵族的美利坚,那些上流社会的美国大家族,也都拥有自己的徽章。
比如,布什家族、肯尼迪家族等等。
像老祖宗是爱尔兰种土豆的佃农出身的肯尼迪家族,在父子数人成为美利坚政坛大佬后,竟然被爱尔兰那边主动去“攀亲戚”。
1961年,爱尔兰政府隆重授予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了一个融合了爱尔兰和美利坚元素的家族徽章(下图)。
另外很有意思的还有,刚去世的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在2004年卸任的时候,也曾经向英国爱丁堡的苏格兰司章委员会申请一枚族徽,以标志和赘述他的苏格兰血统。
据说,鲍威尔的苏格兰血统源自于他妈莫德·麦科伊,而莫德·麦科伊的姥爷则是来自于苏格兰的凯尔特人。
讲真,当年贵族们战场上出生入死,婚姻方面世代被包办无法享受“真爱”,这才传下来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徽章;而到了当今时代,咱们的T恤、卫衣和各种外套上,随便都是类似的同款,也不知道他们的在天之灵,又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