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日讯(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陈凌)11座长江大桥“重组”成主视觉形象、沉浸式空间“蓝盒子”人人打卡、9大主题板块的空间设计和展台布置……在武汉设计双年展随处可见的这些视觉元素,都打着“湖工设计”的烙印。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汪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该校10余个师生团队参与了本次双年展的幕后设计。
市民以双年展上近距离观赏最前沿的设计作品、理念和趋势。记者詹松 摄
双年展的主视觉形象“本色城市”出自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设计师王天甲之手,他以武汉的11座长江大桥作为核心视觉元素进行加工重组,强调武汉这座城市的工程设计之美;在动漫设计板块,段芸团队设计的一款动漫游戏,通过打卡武汉知名景点步步闯关,充满童趣、互动性强,体验的市民不断;在遗产保护板块,周先博团队用创新设计思维对武汉城市文化历史进行解读、保护及传承,设计出了汉剧院、叶开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新形象。熊威团队参与完成了9大主题板块的空间设计和展台布置,值得一提的是,其团队打造的沉浸式空间“蓝盒子”,让每一个观展者停下脚步,用手去触碰墙上的“长江水”。
双年展上的设计作品。记者詹松 摄
带队“湖工设计”的汪涛教授是设计之都专家委员会成员,从展馆选址开始,她就介入了双年展的幕后工作,“武汉是一个工业重镇,汉阳铁厂可以说是城市文脉,一个找得到根的地方,当时很破败,我们觉得可以做点什么。“主展场定在汉阳铁厂后,她拉着师生团队查文献,寻访老员工,希望能对厂区进行保护性的更新,“能够用的尽量不拆除,唤醒当年的场景和记忆。”布展除了预算,也需要兼顾主办方、策展团队等多方要求,目前的效果汪涛还算满意,她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观众一进来就能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宏大感,所以想在门口竖钢板,像钢铁的纪念碑。但这个设计遇到了困难,最后我们用艺术的手法达成了空间的表述。”记者纳闷,“进门是钢板啊?”“那是木头搭建的!刷上油漆再加工,足以乱真。”
双年展动漫展区。记者詹松 摄
“湖工设计”的10余名教师以及近60位学子,包揽了双年展空间、动漫、数字媒体影像等方方面面内容,早在3月就进场作业,“当时的地面还都是碎石子,一点点打磨成现在的样子。”其中,“蓝盒子”项目涵盖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和计算机专业,学设计的魏朝安说,他为此专门去学习了Processing编程。汪涛称,“湖工设计”投入打造双年展,“年轻的学生是未来的设计力量,这种真实的课题是很好的锻炼和帮助;此外,数字技术给设计行业带来变革,再也不是一个专业打天下,我们早就在做这种跨专业表达的尝试了,这次通过实战锻炼导师多专业多学科来完成设计。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尽一份‘湖工设计’的力量,展示武汉形象和武汉水准。”
【编辑:张玲】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