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背景
本科:应用心理学
硕士:基础心理学
博士:认知神经学
01 基础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区别
心理学的发展是起于应用心理学之后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就是对儿童青少年的研究,研究他们的心理成长及发展规律;而基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利用心理物理法,实验设计来研究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其中视觉是一大块,我们人眼可以看到外界的世界,看到之后,怎么认识、理解,这就又涉及到反应机制的研究领域。基础心理学用心理物理法测量人的心理现象,而认知心理学是利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去监测数据,比如fMRI、EEG、MEG等,认知心理学结合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是当代研究的新趋势,也更好的揭示了人的心理机制,使得心理学研究发展更进一步。
基础心理学会更偏重正常的认知功能,而认知的话会偏重特殊人群,比如说自闭症等。当前市面上,有些K12的教育机构会使用一些技术、理论与产品进行结合。用户体验的话,其实是整个心理学的背景在支撑,并不会细分到底是哪个领域哪个方向在助力,心理学作为一个整体在各个领域应用。
02 基础心理学方向在研究什么
在中科院的研究生活中,会主要涉及到视觉适应、汉语认知、语言发展(就是在每一个阶段会先发展什么后发展什么,先学会什么后学会什么)、视觉训练、面孔加工等诸多研究课题。
03 适合人群
愿意继续深造,愿意读博的;
要会编程,会数据分析,要有基础的心理学系统知识,研究生活会主要以编程、实验为主(有些计算机背景的同学会想要跨考到心理学,结果发现考过来以后依旧是每天编程,建议此类考生考虑发展和应用);
自学能力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就是自学能力,研究生大多的学习都是靠自学来完成;
英语好,编程、计算机能力较差,建议选择发展与教育或者应用心理学。
04 院校层次
专业强、院校好:
北大、北师大、中科院、华东师范、华南师范、中山大学、西南大学
专业强、院校较好:
电子科技大学,侧重使用fMRI,更倾向于选择有计算机、生物工程背景的学生,而本专业的学生不是很占优势;天津师范大学,眼动技术在国内较为领先,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等
其他院校展现
05 导师角色
很幸运在我硕士阶段,导师很严格,会对我们的研究做出严格的要求,这就就训练了我的研究能力,自学能力。
而在我博士阶段,导师很开明,再给予我大致的方向之后,就放手让我自己去做,在博士阶段,大部分的课题都是我和同门合作完成的。
在读研期间,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就显得格外重要,看自身的要求,如果说有深造的需要,建议选择一个严格的、能够带着你走的导师,这样在研究生期间能都得到足够程度的刻意训练,对自己的能力是一种提升。
06 论文要求
不同学校会有不同要求,有些学校会要求第一作者,有些学校会要求挂名,就像最近清华大学对硕士毕业生不对论文作要求。论文质量的直接衡量标准就是期刊的影响因子,好一点的影响因子大概在2-3左右,如果能达到10,就特别特别棒了。
07 日常生活
课堂上会有一些科普性的课程,比如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等,讲解内容会比较浅显
日常就是读文献、做实验,最一开始。导师会提供一些经典的文献、最前沿的文献去学习,自己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在进行延伸阅读。最初的阅读频率大概在1周2篇,后期的话可能会达到1天1篇的样子。
08 长期的研究生活给自己带来什么
其实最大的是问题解决的能力。当有问题出现时,会考虑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之后,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技能,整合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当然,不会说一下就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会有许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之后,会一个方法一个方法来尝试,在尝试过程中会找到最佳解决方法,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后期遇到相似的问题,用之前的经验来处理,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就能够形成固定的技能。而这些,最主要的就是自学能力,因为越往后走,越往深挖,能够提供帮助的内容就越少,而按照当前填鸭式的学习模式,就养成了许许多多的“伸手党”,遇到问题就去某度、某乎上搜素,就想要立马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就丧失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就很难再往后、再往深发展。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09 硕士和博士阶段能否换方向
可以的,基础去做应用、发展会很简单,而应用、发展想转到基础来,会很困难。
10 必学工具
Matlab、python、数据分析工具、文献阅读
(科研工具,文献阅读这些知识掌握的越早越好,最好能从本科开始,未来选导师会更有竞争力,导师手里有项目。推荐大家跟着勤思优职打造的工具课程,文献课程来系统学习,完全细化针对心理学的同学来做的课程,另外工具课有专门老师负责答疑)
(心理学用到的编程并不难上手,大家平时把它想得很难,推荐蒋老师的matlab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