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与实践论构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统称“两论”。“两论”不仅包括《实践论》和《矛盾论》两部哲学著作,更是指实践论和矛盾论两个各有侧重和相互关联的哲学理论形态。其中,矛盾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辩证法的主要贡献,它的影响已经蜚声国际思想界、学术界。

  我们今天重温毛泽东的矛盾论,应该着重关注哪些方面?巴迪欧在解读毛泽东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亦即矛盾论时说:“我们可以用五个根本的辩证法命题来概括毛泽东谈的对立统一规律。(1)所有现实都是过程。(2)所有过程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为矛盾的集合。(3)在过程中(也就是说在矛盾中),总是存在着主要矛盾。(4)所有矛盾都是不平衡的:换句话说,矛盾中的一方总会支配着矛盾的总体运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理论。(5)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分解来自不同的过程。其中,最终的区分是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我们可以将(1)(2)称之为“矛盾集合论”,而将(3)(4)(5)称之为“矛盾代数学”,以此理解毛泽东矛盾论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两个基本方面,把握其思维方式与方法并领会其历史启示。

矛盾集合论——作为世界观的矛盾论

  《矛盾论》是毛泽东延安时期撰写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修改的,并且用“矛盾论”的总标题代替了原先的“矛盾统一法则”,将原稿第1部分的小标题“两种发展观”改成“两种宇宙观”,这也就是将矛盾论从发展观提升到宇宙观。

  毛泽东《矛盾论》在论述“矛盾的普遍性”时指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他在《论十大关系》中重申:“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再次强调:“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在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这些论断不仅在阐明矛盾客观普遍性问题,也在阐明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

  恩格斯曾经指出,黑格尔对世界的理解由“事物的集合体”转变为“过程的集合体”。而毛泽东则将“事物集合体”“过程集合体”更进一步理解为“矛盾集合体”,这正是一种崭新的宇宙图景。因此,矛盾论不仅是方法论,而且是世界观,是本体论(客观辩证法)和认识论(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就有其客观前提和基础,矛盾论更是将世界对象化和问题化。矛盾就是问题,矛盾的世界也是问题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可能是一个自然世界,只可能是一个人化世界——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对象世界。实践—认识就是一个不断提出、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

矛盾代数学——作为方法论的矛盾论

  “矛盾”二字来自古代战争攻防两种武器称谓。矛盾论是由军事辩证法、政治辩证法上升为哲学辩证法的。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是战争全局和局部的辩证法,这个辩证法涉及战略学和战役学、战术学的关系。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就是敌强我弱。但是,战略(全局)中的敌强我弱可以首先转化为战役、战术(局部)中的敌弱我强,然后积累为战略(全局)中的敌弱我强,由此取得最后胜利,其基本路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政治策略是军事战略的映射,尤其民族斗争、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是武装斗争的映射,都要在空间维度或时间维度上运用全局和局部的辩证法或战略和战役、战术的辩证法。最终,将这种战争的军事辩证法、革命的政治辩证法提高到哲学辩证法,就是矛盾论。

  毛泽东《矛盾论》在论述“矛盾的特殊性”时,虽然强调“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起着决定作用,但认为“非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起着决定作用。因此,阿尔都塞将毛泽东《矛盾论》解读为“多元决定(surdétermination)论”。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阿尔都塞surdétermination概念“不能理解为多元因素的决定”,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在精神分析上”,“代表一种创伤性的症候,是现实中的矛盾”;二是“在数学上”,“也代表一种限定条件(方程)多于未知数的状况,这种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导致方程组的无解,而唯一可以解开方程组的方式,是利用高斯提供的最小二乘法,将其回归到一个近似解的情况。阿尔都塞的弟子巴迪欧借用高斯的超定方程组的解法,以及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界定,认为理解阿尔都塞的关键是将多元因素最终减为一个非此即彼的抉择,也只有这个近似解的抉择,才能真正打破过于恪守差异性的超越决定的现实的无解的死循环。”这或许是一种“过度阐释”,但也开拓了我们解读毛泽东《矛盾论》的视野,尤其可以因此将矛盾论与实践论暨自觉能动性学说链接起来。

  恩格斯曾经指出:“起义是一种用若干极不确定的数进行的演算,这些不确定数的值每天都可能变化。”他将形式逻辑或形而上学类比为初等数学(常数数学),将辩证法类比为高等数学(变数数学)。列宁的著名定义是:“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在起义、革命之类极不确定境况中,在某种限定方程或方程组(理论常项)中代入各种未知数或不确定数(实践变量),其结果是无解或近似解。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可以说是创立了更有理论逻辑和实践效力的“矛盾的代数学”。他将宇宙图景描绘为一个“矛盾集合体”,也就是一个“矛盾群”。在这个“矛盾群”中,人们根据实践境况亦即具体历史条件,发挥自觉能动性,分析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等,确定矛盾的性质、程度和类型以及解决矛盾的步骤、手段和方法,并且及时发现矛盾的转化和发展。“矛盾群”观念是辩证法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即从简单性思维到复杂性思维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除了马克思《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之外,毛泽东《矛盾论》无疑是复杂性科学的典范著作。

矛盾论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及其历史启示

  大概地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马克思主要用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研究政治世界,恩格斯主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视角来研究自然世界,毛泽东主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视角来研究政治世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主要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论、唯物辩证法—矛盾论方面,习惯于用辩证唯物主义视角考察社会历史问题。在这一点上,或许毛泽东更接近于列宁。因此,诺曼·莱文认为,毛泽东《矛盾论》是“黑格尔化的列宁主义”。这恐怕是由时代特征、中国国情决定的,也与毛泽东的思想个性、知识背景有关。这决定了其思维方式和方法。我们今天应该用历史眼光去看待。顺便说明的是,国外学者对毛泽东《矛盾论》的解释包括两种基本立场:一是以阿尔都塞为代表对《矛盾论》的结构主义解读,二是以诺曼·莱文为代表对《矛盾论》的人本主义解读。前者是黑格尔主义的立场,后者则是反黑格尔主义的立场。

  重温毛泽东矛盾论,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历史启示。首先,在我们面临国内国际种种矛盾时,同样置身于一个“矛盾集合体”亦即“矛盾群”中,进行伟大斗争,需要战略定力,学习毛泽东矛盾论重新提上了我们的议事日程,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矛盾集合论”分析问题,运用“矛盾代数学”解决问题。其次,在分析矛盾根源时,我们不能满足于用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看问题,还要进一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在解决矛盾方法中,应该注意复杂性,思维不能简单化。任何一个矛盾都与其他矛盾相关,必须总揽全局,高瞻远瞩。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程广云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举报/反馈

中国社会科学网

60.1万获赞 49.2万粉丝
哲学社会科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