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队夺得世界杯北京站2000米混合接力冠军 新华社图
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在首都体育馆落下帷幕,中国运动员获得两项冠军。作为冬奥会资格赛,这项赛事意味着冬奥大幕将徐徐拉开。下了赛场,担任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常务副主任的兰立思绪万千,这位前国家队领队、冬运中心副主任的眼前,浮现中国短道速滑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执着,这其中,凝结着体委领导、外国友人和中国教练员、运动员的智慧和心血。
图说:受访人兰立近照
一场争论
兰立把回望的场景推至1981年。他说,那是中国短道速滑的历史节点。如果没有那场争论,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乃至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
1981年秋天,石川良并率日本滑冰代表团访华,先后在哈尔滨、长春讲学,介绍了短道速滑的基本技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同时为部分中国速滑运动员提供短道速滑的基本技术教授和辅导。日本代表团告别后,国家体委运动司(三司的前身)向委领导提交专题报告,建议马上开展这个项目。但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不必尽快上马,因为我国冰雪运动水平极为落后,条件极为艰苦,当时还没有可以提供给专业的花样滑冰,冰球运动员训练的室内人工制冷冰场,如果上马新项目势必分散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会对国家重点项目速度滑冰造成影响。而且短道速滑不是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兰立说,“另一种意见是短道速滑是速度滑冰派生出来的项目,在国内冰雪项目中,速滑开展情况相对好一些,适合运动员转项。从1981年起国际滑联已把短道速滑列为世锦赛项目,奥运设项应是时间问题,我们应不失时机地上这个项目。”
图说:1981年日本短道速滑队访华 受访人供图
最终,国家体委拍板,上马短道速滑!
兰立记得,1988年冬奥会后见到石川良并,后者并鼓励他和同事要有让中国短道速滑走向世界的信心,“他支持我们申办1993年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申办成功后,时任国际滑联理事的石川先生还代表滑联,亲临北京主持赛会。”
国际援手
短道速滑作为一个新开展的项目,1982年国家体委立项,之后与世界强国交流,包括聘请加拿大教练。在1987年的全国第六届冬运会上,李金艳在女子3000米创造了比世界纪录更快的成绩,同年又在世锦赛1500米决赛中获得第五。这些成绩,使人看到了希望。
兰立回忆,当时提高短道速滑竞技水平的关键,是能否继续实践加拿大教练传授的完整训练方法,为此,国家体委三司冰雪处提出设想,“乘势而上组建精干国家集训女队,完善已有的训练经验,一旦成绩上取得突破,即扩大队伍,强力推广获取的训练经验,同时力争闯出适合我国业余体校培养体系和专业运动员制度的训练路子,尽快全面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同年,全国短道速滑训练工作会议上讨论了上述设想,同意先成立国家女队,并推举辛庆山为教练员,运动员是李金艳、李琰、乔晶、张艳梅和张静,陪练的男运动员是朱雪松和蒋志斌。
图说: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日本野边山基地 受访人供图
历史的改写,总是冥冥中由多股力量一同发力。这个关口,兰立和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同仁迎来机遇——当年将这个项目介绍到中国的日本友人石川良并担任国际滑联短道速滑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同时是日本帝产株式会社社长,“他向国家体委三司领导提出,愿意邀请中国短道队赴日本野边山的训练基地与日本国家队一同训练,争取中日两队一起参加冬奥会。”
解决外汇
赴日训练的提议虽好,但在那个年代,实施起来却难。兰立说:“首先我们经费很有限,而且当时的外事计划管理制度,要求每个项目须把每项外事计划按人民币核算,就是说,即使调整出来了事业经费,缺少外汇额度,仍没法换成外汇支付。”
时任三司副司长、中国登山协会主席的史占春,十分关心支持短道速滑项目发展。“当时中国登山协会是国家体育系统体制改革的试点,可以创收。”兰立说,“在他的安排下,把司里调整出来的事业费,与他们创收的外汇兑换,解决了外汇额度的问题。”
图说:1988年1月,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日本野边山
左起:兰立,李琰,乔晶,李薇(翻译),辛庆山,李金艳,野边山基地经历,张艳梅
受访人供图
1988年,由兰立任领队,辛庆山任教练,李金艳、李琰、张艳梅、乔晶等8人组成的中国短道女队,赴日与日本国家队进行为期10天的共同训练。中方只负担国际旅费和象征性的食宿费,在日本期间的其他费用均由日方解决。石川良并还指示日本国家队主教练柏原干史,毫无保留地为中国队的教练员传授训练经验,指导中国运动员。
冬奥首金
日本野边山短道速滑基地是石川良并为日本国家队修建的,位于长野县野边山南牧村,距东京5个小时车程。兰立对基地最深的印象之一,是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训练附属设备,“特别是把运动员技术滑跑路线动作分析的录像监控设备固定在冰场的屋顶上。”
图说:1988年,日本滑冰协会专门举办欢迎晚宴
左三为时任日本滑冰协会总务部长龟冈宽治
受访人供图
中国队下榻野边山后,日本滑冰协会还专门举办欢迎晚宴,石川良并从东京专程赶来看望两国运动员。兰立见到了日本队教练柏原干史,两队决定执行统一的训练计划,“每天晚饭后,先由柏原教练介绍日本国家队的训练方法和经验体会,然后再与辛庆山和我一起研讨,每次大约2到3小时。”训练确实让中国运动员大开眼界,兰立举例,“当时我们运动员在少年阶段技术训练方法单一,基本不练右面压步,更不要说倒滑,滑弧了……那些摄像头分析弯道动作,为运动员做了调整,像侧后方发力。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怕丢面子,主动请教日本教练和运动员。”
10天的训练很快结束了,中国短道队参加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世锦赛,史占春副司长亲自率队出征。中国女队一鸣惊人,女子3000米接力获得第三名,第一次在世界大赛升起五星红旗。中国女队也因此获得冬奥会资格,赛后直接赴加拿大参加第15届冬奥会。那届冬奥会是中国短道速滑的里程碑,女队李琰在表演赛上获得一枚金牌,两枚铜牌,并以分别打破1000米、1500米两项世界纪录。”(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金雷)
图说:国家体委举行庆功会,欢迎中国短道队1988年冬奥会载誉归来
左起:徐才,辛庆山,李梦华,李琰,李德生,李金艳
受访人供图
记者手记|再攀高峰
本届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的比赛,共有37个国家组队参加,创了历史纪录。兰立说,包括冬奥会过去也就20几个国家竞争,可见,借助北京冬奥会的平台,在全世界范围内,该项目获得了非常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1988年,短道速滑还是冬奥会表演项目,四年后即进入竞赛项目。能抓住宝贵的机遇,靠的是中国冰雪人的底气,智慧和决心。而集中力量办事情的模式,也被证明是中国发展冰雪运动的最大优势。一个项目总是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谁抓住历史机遇,谁就有机会获得成功。如今,短道速滑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正大踏步接近有着悠久历史的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
图说:本届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比赛 新华社图
从当年的短道速滑国家队领队,到冬运中心的副主任,再到负责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运营工作,一路走来,兰立更感慨冰雪运动日新月异的进步。如今的首体,实现国际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而场馆特意设计的蓝色调,更是让参与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和现场观众都赏心悦目。但兰立心里并没有懈怠下来,因为他了解,一个项目取得成功后很容易墨守成规,反而错失更新换代的机会,而别人都在飞速赶超。这个时候需要的,正是当年短道速滑寻求突破时的那股劲头,那种精神,不畏困难,心无旁骛,一定要取得成功。作为中国短道速滑发展的同龄人,兰立期待,北京冬奥会将为冰雪运动翻开新的一页,输入更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支撑中国体育人再攀高峰。(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