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走过了怎样的历程?饶斌奖和青年托举工程有何深意?
| 编者按
2021年10月19日,上海嘉定,第六届汽车工业饶斌奖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揭晓,本届获奖者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当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理事长付于武被授予“FISITA杰出贡献奖”。(FISITA中文全称为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
2013年,重庆格恩文化产业公司董事长刘世全找到付于武,希望由他牵头,在汽车行业搭建一个类似基金会的公益组织。年届古稀的付于武欣然同意。“我为汽车工业奋斗了一生,这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促使我继续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奉献绵薄之力。”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76岁的付于武情深依旧。
他愿意继续奋斗的另一个动力是,“综观中国汽车发展历程,汽车科技文化公益事业是汽车产业的一项空白。创建一个汽车文化基金会,为汽车产业振兴搭建一个公益性平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业。”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2013年10月15日,基金会筹备会在北京的铁道大厦举行。2014年12月17日,基金会成立。
发起人共7位。除付于武和刘世全外,还包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管欣,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葛松林,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泊淮。
基金会主要实施项目有二。一是备受瞩目的中国汽车工业饶斌奖(简称饶斌奖),旨在奖励对中国汽车工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家。2015-2019年连续五届饶斌奖,分别授予李刚和陈祖涛(第一届)、耿昭杰(第二届)、左延安(第三届)、马纯济(第四届)、汤玉祥(第五届)。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空缺一年。
二是青年人才托举(简称青托)工程。由中国科协立项,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方式,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青托工程3年为一个周期,每人每年资助15万元。自2016年以来,已有26位优秀青年人才获得项目资金支持。
此外,从2018年开始,基金会还自筹资金支持2名青托人才,3年共提供90万元资金。其结果是,受资助者成长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技术领军人才。
基金会还支持华人汽车工程师活动,包括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和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中国分会。携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设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荣誉称号,搭建高端科技人才平台。支持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以及资助汽车科技文化领域重点著作。
7年来,基金会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实施的饶斌奖和青托工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未来如何进一步扩大行业影响力……2021年9月10日,在位于北京灯市口大街的基金会办公室里,付于武接受帮宁工作室口述访谈,还原基金会的前世今生。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第三代汽车人代表之一,付于武于1945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机械世家,在东单新开路念完小学后,到北京二中读初中,因获得学校银质奖章而被保送本校高中。1970年,他从北京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机械系毕业,被分配到一汽哈尔滨齿轮厂。
此后45年,他转战于汽车企业、政府部门和学会之间,但从未真正离开过汽车行业。
在一汽哈尔滨齿轮厂,他一干就是20年。从一名技术员起步,到车间技术员、车间技术副主任、技术科长、设计科长、产品开发科长、厂长助理,再到最年轻的总工程师、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几乎所有技术岗位都经历过。
1990年,因航空航天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要上“一号工程”,付于武调任哈尔滨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兼一号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两车一机”和“两车一配”汽车技术改造工程。
自1999年8月起,付于武历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理事长等职务,期间搭建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电动汽车创新联盟、汽车装备技术创新联盟和车联网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并担任这4个联盟的首任理事长。他用15年时间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带到心中目的地——国内一流学会和国际知名学会,拥有数万名会员、数百家团体会员。
付出总有回报。此前,付于武被授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国汽车终身荣誉奖”“FISITA首届技术领导办会士“等荣誉称号。
今年的“FISITA杰出贡献奖”颁奖词这样写道:“付于武把自己人生的追求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每一位追求成长的中国汽车从业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每一家寻求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宏观的视角观察汽车行业,助力汽车业稳步前行。他是中国汽车人的榜样。”
以下为付于武口述访谈摘录。
| 李刚: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者
李刚,清华学子,1948年投身革命。1952年被派赴苏联,筹建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为筹建组成员,与孟少农、陈祖涛等代表中国政府参与苏联援建一汽整体设计实施审批工作,以及两国间的联络、沟通等工作。他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李刚在其参与创建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奉献、拼搏了二十几个春秋,担任过总工程师、厂长。任职期间,主持六万辆扩散工程,使大而全的生产格局得以改观。竭力推进解放卡车换型,开启一汽第二次创业。八十年代,他领命进京,任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成为饶斌之后又一重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第一位系统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的企业领导人。早在1978年,他率队对日本汽车工业进行长达半年的实地学习考察,回国后,在人民大会堂向中央工交各部千名司局长以上干部作考察报告,就此引发了机械工业解放思想、学习推广国外先进经验、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热潮。
他注重汽车产品质量,坚持推进质量年检和细化检测项目,扭转汽车质量不稳定的痼疾。他主持提出采用递增利润包干、折旧基金返还、大修基金、银行贷款等办法,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
他是自主开发发展中国汽车的坚定创导者,为设立发展轿车基金用于自主设计而坚持不懈努力十余载,终获成功。他从国家战略高度来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为提高汽车工业战略地位,与行业有识之士一起长期奔走呼吁,终于促成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让汽车工业跻身国家支柱产业,为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 陈祖涛: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名员工
陈祖涛,将门之后,幼时学于苏联。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有着不可泯灭的功绩。1951年受祖国委派,前往苏联接受援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筹建工作,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名员工。
他与孟少农、李刚等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参与苏联援建一汽的整体设计实施审批工作;参与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选址、设计、基建、安装、调试、投产全过程,是一汽建设项目的决策人之一,为三年建成一汽做出重大贡献,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陈祖涛也是第二汽车制造厂创始人之一,是第一任总工程师。作为五人领导小组成员,他跑遍鄂北大大小小的山梁沟壑,选定厂址。坚持科学态度,在极左思潮泛滥时,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坚守放射型布局设计方案,为第二汽车制造厂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成立后,陈祖涛先后担任过总工程师、总经理等职务。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外轿车破门之时,他坚持中国汽车企业联合起来,为形成专业化、大生产格局战略,为遏制小而全、落后与重复的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状态,积极参与国际汽车行业竞争与合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他以超前的眼光,率先提出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先行安排轿车项目,实行保护国产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意见;引进技术或合资企业,加速国产化进程等意见,推动国家实施轿车发展的战略抉择。
| 耿昭杰:中国汽车企业家标杆
耿昭杰,1954年从哈工大毕业,来到第一汽车制造厂,1985年担任一汽第六任厂长。1992年一汽改制,他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前后执掌一汽14年。
他把职业生涯全部奉献给了中国汽车工业,到了退休年纪,毅然续签一任任期。由于长期积劳成疾,1998年他在办公室加班时突发脑溢血,病愈后造成身体偏瘫,于63岁时带着巨大遗憾退休。
他是中国汽车工业继往开来的企业家标杆人物。
在2016年9月一汽-大众成立25周年庆典上,他受邀莅临,现场几千人为他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致敬。退休18年后,还能得到如此拥戴,堪称德高望重,其精神领袖地位无人能及。
耿昭杰以及他之前历任厂长领导下的一汽,成为那个时代中国制造领域的标杆企业。1981年至1987年,一汽进行第二次创业——决定生死的换型改造,是前任规划铺路、耿昭杰在任领导完成,成功实现世界汽车工业史上少有的老产品单轨制垂直转产,使传统老国企焕发青春,从此迈入发展新时期。
换型改造刚结束,他又带领一汽开始第三次创业——上轻型车、上轿车。他以远见卓识,游说国家主管部门,拿到轿车审批权,一汽由单一卡车生产企业转型现代化汽车制造企业。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耿昭杰具有难能可贵的国际化视野。1991年,他领导成立一汽与德国大众合资公司,一汽开始建设世界一流水准轿车生产企业。他提出要全心全意支持一汽-大众,中外双方共赢。一汽-大众的成功实践,引领了中国汽车改革开放、合资合作的新一轮发展浪潮。
然而,自主发展才是他率领一汽对外开放合作的初心。他要干自主轿车的雄心一直不曾泯灭,一直付诸于行动。他在一汽设计了双轨制自主发展模式,即一边在合资企业学习技术,培养人才;一边在一汽自主企业研发、建设红旗轿车基地。
他关于自主发展的战略思考至今没有落后,终于利用合资经验将红旗由“官车”进化成为“小红旗”家用车。就在“小红旗”发展的紧要关头,他累病倒了,一代英雄壮志难酬。
| 左延安: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领军人
左延安,共和国的同龄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江淮汽车是地方老国企,技术老旧,车型单一。九十年代初已近倒闭边缘,左延安临危受命,接掌江淮汽车的方向盘,带领江淮走出逆境,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国有汽车企业跻身全国汽车行业前十。
20年前,当央企以换型、改制、合资寻求出路时,左延安放弃整车,改做底盘,使江淮汽车起死回生。自此下定决心,要做中国的自主品牌。
自专用车底盘一举成名后,左延安带领江淮继而开始做轻卡、重卡、货车等各类商用车,让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再做乘用车、轿车,让品牌走入消费者心中,直至做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左延安带领江淮汽车在每个时期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准确把握战略定位,使得江淮汽车从弱到强、从活下去到活得健康活得精彩。
在江淮汽车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江汽集团兼并重组多家困难企业,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安凯汽车经过整合变为优质国内上市公司,创造了国企兼并重组的经典案例。
左延安保持20年江淮汽车持续健康发展佳绩,创造了令业内瞩目的江汽现象。
| 马纯济:不忘初心,扛起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
马纯济,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联合国世界生产力科学院(WAPS)终生院士,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
2000年9月,面对账面亏损百亿元、负债率138%,工厂全面停产、拖欠员工工资13个月、职工大规模上访、极度濒临破产的中国重汽集团,他作为济南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牢记国务院领导、省市党委政府的重托,临危受命,出任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他以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超前的改革思维,坚持自主创新,强化国际国内合作,紧紧抓住发展不动摇,实施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带领中国重汽实现蜕变,创造国有大企业集团改革脱困发展奇迹,成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截止到马纯济同志正式退休的2017年年底,中国重汽已由2000年销售整车3800辆、亏损过百亿元、濒临倒闭的企业,成长为年销售整车30万辆,营业收入905亿元,利税总额66亿元的重、中、轻、客、特全系列大型国际化商用车企业集团。
在马纯济同志带领中国重汽取得17年光辉业绩的背后,更弥足珍贵的是,他开创了我国汽车行业,特别是重卡行业的诸多先例和创新模式。
从2004年年初开始全面推进国际化战略,快速拓展国际重卡市场,至2017年重卡出口到百余个国家,出口销量占总量三分之一,连续12年保持全国重卡行业出口第一名。
特别是2007年11月,中国重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红筹股上市,是至今为止国内汽车行业唯一一家在港红筹上市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
香港上市首期融资近百亿元港币,更重要的是,搭建起了企业发展的国际化平台。自此,中国重汽国际化向资本、品牌、市场全面拓展。
2009年7月,中国重汽与世界重卡巨头之一德国曼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保持51%控股股权的前提下,不仅获得64亿元港币融资收入,而且获得全球最先进的发动机、驾驶室、车桥等关键总成零部件及整车技术,走出一条开放自主、引进消化再创新之路,改写了对外合作以市场换技术、50对50的旧方式,开创我国整车企业对外合作的新模式。
在危机和困难面前,他勇于面对,敢为人先,视危机为机遇,视困难为潜力。
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大无畏担当精神。他不计个人得失,放弃仕途,展现了高风亮节的领导风范;他坚持国际化战略,打造企业自主核心竞争力,扛起了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他始终坚持为职工谋福利,让职工享受企业发展的红利。
他夙兴夜寐,雷厉风行,以人格魅力和显著的业绩、创新的思维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赢得了职工的爱戴和同行们的尊重。
| 汤玉祥:挺起民族客车工业的脊梁
汤玉祥,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作为宇通掌舵人,汤玉祥以超前的战略眼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带领宇通积极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大潮,使一家濒临倒闭的客车修配厂,一跃成为全球领先的客车龙头企业,走出一条以自主创新支撑企业发展、引领行业进步、振兴民族工业的拼搏之路。
自2003年以来,宇通产销量始终在国内位列行业第一,自2010年起成为全球销量最大客车企业。改革开放后几十年间,以宇通为代表的民族客车企业,不仅抵御了国外品牌的强势进军,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始终占有绝大部分份额,而且开始出口海外占领国外市场。
汤玉祥认为,创新是宇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技术创新方面,宇通每年投入销售收入4%以上,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建成并拥有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承担863计划等重大专项46项;主持完成《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客车制造领域,宇通在安全、节能、环保、舒适、轻量化、智能化等技术方向,已形成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
产品创新方面,在汤玉祥带领下,宇通自主研发一系列经典产品,成为行业发展风向标——1999年开启新能源客车研发,截至目前累计推广节能与新能源客车11.5万辆。自2005年开始自主研发,到2016年实现高端公、商务车T7,填补国内高端客车空白。2019年,宇通L4级自动驾驶巴士亮相博鳌亚洲论坛,并在郑州智慧岛实现开放公交线路试运行。自主研发的宇通机场摆渡车打破国外品牌的长期垄断。
管理创新方面,在汤玉祥直接推动下,宇通着力于打造全产业链高效管理和运作,先后开展研发转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配置器管理、生产执行系统、打通运营主线、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为行业树立全业务链条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标杆。
| 李书福:中国民营汽车的开拓者
李书福,1986年创业,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汽车。35年来,李书福专注实业,大力发展民族汽车工业,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中国汽车品牌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其卓越领导力和前瞻视野引领下,吉利控股集团已连续10年位列世界500强,在全球拥有逾12万名员工,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全球创新型科技集团。
李书福是中国民营汽车开拓者和领军者,他一直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企业创立之初,他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提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的雄心壮志。他敢于筑梦,想常人之不敢想、为常人之不敢为,一句“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令人动容。
李书福对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倾注全部至诚至爱之心。他克服政策、资金、人才困难,造就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先河之举,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注入关键变量,引领中国汽车人不断向高攀升,向全球进军。
李书福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以一个持续创业者的无畏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执着,义无反顾地扛起自主创新大旗,用超前眼光不断整合全球资源,把最初在人们眼中并不看好的吉利汽车发展到现在,在圆中国人汽车梦的同时,也为中国汽车人赢得尊严。
2001年,吉利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集团公司。2021年,吉利控股集团业务涉及乘用车、商用车、出行服务、数字科技、金融服务等,是全球汽车品牌组合价值排名前十中的唯一中国汽车集团。这些惊世之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生动注脚和时代强音。
李书福不仅热爱汽车,还热心公益,非营利办学,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和产教协同发展。在他的领导下,吉利控股集团于1999年创办中国最大民办大学——北京吉利学院,之后还累计创办三亚学院等10所非营利教育机构。迄今为止,为社会培养人才近15万名。
他成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启动“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大胆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公益事业,出资6.8亿元,帮扶10省20地建档立卡户3万余人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