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成功进入太空,随着中国空间站迎来首位女航天员,加上航天员们将再次刷新在轨时长——在轨驻留6个月,航天员们的饮食起居、尤其是女航天员的生理状况及生活用品情况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关话题屡次登上热搜。
实际上,为迎接首位女航天员的到来,中国空间站做了不少准备。近日,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称,天舟三号已为女航天员送去了卫生用品和少量无毒化妆品,女航天员化妆以后可能心理状态会更好。
16日,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工作后,航天员翟志刚开启天和核心舱舱门,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二个飞行乘组和首位女航天员。
从太空传来的打卡合影里,王亚平“飞”起的马尾成功抢镜,有网友笑称:这就是“优秀到炸毛”吧。
此外,本次任务长达半年,如何保障女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生活,也成了网友们关注的问题。
据东方网10月16日报道,有人认为女性在太空中生理期可能不正常,称太空失重环境中,子宫内的血液可能很难排出,甚至从输卵管反向到卵巢造成所谓的“逆行月经”,从而导致疼痛和其他健康问题发生,比如NASA有女航天员通过吃避孕药改变排卵期来避免。事实上,女航天员在太空中短期工作可以采用改变排卵期的方法,而此前美国等女航天员曾经长时间在空间站中工作生活,还没有发生月经“逆行”的情况,也有一定的方法来处理。
对此,近日,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介绍称,实践表明,女航天员在太空月经基本正常,但是月经期间进行太空行走,容易得减压病,所以在月经期间,一般不进行太空行走。
庞之浩表示,根据女性生理特点和生活需要,中国空间站确实做了一些特殊准备。比如飞船座椅是根据女航天员的身材特制的,让她无论飞天还是返回,都比较舒适。
二是对女航天员的舱内航天服也进行了定制,因为女性的手比较纤细,制作了适合女性的手套。她穿上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会比较方便。女航天员大小便收集系统的高度距离也进行了调整,另外还给她配置了巧克力、甜点和补血用品。
同时,天舟三号根据这次任务需求,为女航天员送去了卫生用品和少量无毒化妆品,女航天员化妆以后可能心理状态会更好。
据《新民晚报》10月16日报道,本次前往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使用的日常清洁和护肤用品,均是“上海制造”,来自上海企业。研究表明,空间站因失重、密闭、辐射的特性,易使航天员的皮肤屏障受到损害,皮肤含水量降低,皮肤变得粗糙和弹性变差。长期失重的环境还会导致皮肤衰老加快、密闭空间更是使微生物群发生交叉感染概率大大增加,导致皮肤过敏等问题。
因此,太空护肤品针对太空环境特点,主要解决的就是皮肤干瘪、垮塌、松弛等肌肤衰老问题。面霜使用了耐高温、方便使用的真空泵的设计,确保在微重力的环境下能够将内容物料体泵出,同时,每按一次泵头,瓶底活塞上移,保持瓶体内部真空,确保料体不被外界环境污染。配方的稳定性也经受了严苛的考验。
女航天员是如何选拔、训练的?其选拔、训练有“特殊之处”吗?
庞之浩表示,载人航天任务艰巨,技能复杂,环境比较特殊,有一定风险,所以对航天员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都提出很高要求,女航天员也不例外。男女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标准基本一样,没有针对女航天员的特殊选拔和训练标准。
空间站航天任务比较复杂,所以进行了分工。有飞行专家,也叫航天驾驶员;有任务专家,即航天飞行工程师;甚至还有载荷专家。女航天员现在占整个航天队伍比例一般是10%,从全世界来讲,女航天员大部分都是任务专家,这跟女航天员的生理、心理情况有一定关系,比如女性脂肪比较多,平均个头矮、体重轻、有氧运动消耗的能量也低。但也有个别是飞行专家,比如说美国航天飞机第一个女驾驶员和指令长柯林斯。
大量实践和理论研究发现,女航天员有执行太空任务的能力,而且在某些方面感觉更敏锐,心思更细腻,考虑问题更全面,处理问题更注意方式方法,沟通能力更好。在微重力环境下,女航天员的雌激素水平和镁的代谢优于男航天员,体内铁含量低,所以被认为比较适合长期太空生活,不容易出现铁中毒、血栓、血管痉挛、心律紊乱。
“王亚平的身体心理都比较成熟。这次(任务)是首次驻留6个月,派王亚平上去有明显优势。女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从生理构造和心理素质讲,她可能更成熟、稳健,对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持久。同时,她能给乘组带来活力,使配合更顺畅,工作效率更高,上去以后可以开展更全面的航天医学实验,并且王亚平拥有飞天经验,这次以老带新,比较合适。”庞之浩表示。
本次任务期间,三位航天员不仅将首次在太空中“过年”,航天员王亚平还计划开展舱外活动,完成中国女性首次“太空行走”的壮举。
对此,庞之浩介绍称:“这不光是一个荣誉,我们要探索女航天员舱外行走的规律、特点、优势等。女航天员整体来讲身材比较矮小,但是这也有优势,因为在舱外活动时身体小,更容易控制,可以完成更细腻的工作。”
同时,庞之浩表示,在太空,航天员一般都要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比如美国航天员格林77岁上太空,研究长期太空生活对老人生理心理的影响。这次王亚平上去,可以开展以女性为主的航天医学和空间科学生命研究,为以后长期载人航天做准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举报/反馈

观察者网

1.6亿获赞 427.4万粉丝
独立而负责任,从这里读懂世界
上海观察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