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望 腾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杜晓宇 腾讯金融研究院秘书长

【研究摘要】

1、数字化转型,与近现代历史上所有技术转型一致,具有曲折、反复和困难的特征。

2、金融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思考战略定位,又称为三重战略目标——开源、节流和提效。

3、金融数字化组织创新,重点在于技术升级和管理转型的目标实现。无论是技术升级,还是管理转型,都离不开“人”的影响。管理层和一线基层对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理解与执行同等重要。

4、金融数字化战略定位决定转型方向,工具选型和实时策略决定转型效果。金融企业需根据行业属性,依据业务地图和业务线流程,摸底自身能力,选择合适数字化工具。

5、金融数字化实施策略,通过自主开发+第三方外包集成服务,降低人力、系统、试错、硬件折旧等成本、分散转移部分中心式风险、积累第三方外包所在行业经验与资源。

“金融数字化,不能追求一味的数字化。我们行多年的投入,成功和失败都有,落脚点在转型”。这段话来自一位资深银行行长。在金融科技渐入成熟期的今天,各大金融企业,千帆竞发数字化,转型效果事倍功半。与这位行长同样故事、同样经验,成为最真实的写照。
数字化转型,与近现代历史上所有技术转型一致,具有曲折、反复和困难的特征。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和战略定位,应明确数字化的目标,是帮助企业更好的开源、节流和提效,是一款经营转型的有效工具,并非一剂“万能解药”。

战略定位与组织创新

金融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思考战略定位,又称为三重战略目标——开源、节流和提效。之所以能做进一步的转型升级,是因为客户需求、产品形态和服务方式,正在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上,迭代变化、日新月异。

首先,客群需求发生变化,从电子金融、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已同步完成互联网化的客户教育。同时,人往线上走,产品年轻化,资源数字化,逐步成为一种趋势。

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达9亿人,移动互联网占全体网民比例高达99.7%。智能手机和5G等通信基础设施技术的广泛商用,进一步助推金融客户的线上化。

数据来源:CNNIC,国家统计局,腾讯金融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客群广泛普及的同时,群体呈现年轻化的态势。

数据来源:CNNIC,国家统计局,腾讯金融研究院

《第四十八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的72.2%,集中在20岁到60岁的中青年。客群的年轻化和线上化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金融机构、平台公司和金融科技企业等金融企业,大刀阔斧,进行数字化转型。

其次,金融产品形态,在互联网金融时期,就完成了线上化的转型。进一步,金融产品形态数字化,形成数字金融产品,或金融数据资产,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金融技术攻关试点。

具体来说,伴随着金融科技应用成熟,诸如ERP BPM CRM OA等信息化工具,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原生、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打通API接口,构造数字资产的形成、流通和核销等业务流程,使得数字金融产品(或称互联网金融产品)面市成为可能。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多方数据来源整理可知,中国金融产品形态数字化趋势明显。以互联网财富管理口径统计,2020年底,数字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高达8.4万亿元。其中,在经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等理财监管规范后,互联网银行理财比例整体缩量到20.4%。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国信托业协会、Wind、腾讯金融研究院

最后,服务方式数字化转变,基于金融全产业链流程的各个角色而变,客户、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供应商和监管合规部门,通过产业链协同,给金融企业提出了客户线上化、产品数字化和服务定制化的需求。金融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达成客户满意、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三重目标。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腾讯金融研究院

数字化组织创新,重点在于技术升级和管理转型的目标实现。无论是技术升级,还是管理转型,都离不开“人”的影响。管理层和一线基层对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理解与执行同等重要。

对管理层而言,关键在于顶层设计与资源支持工作,深度参与数字化战略规划,把握数字化各个重要节点成效量化评估结果。在资源支持层面,管理层提升数字化理念思维,深入一线业务调研企业所在产业链各个角色的需求变化,提供更精确的资源支持。

对一线基层而言,需要不断提升数字化技能,形成数字化转型反馈闭环,持续迭代升级数字化工具的落地,以及定期对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管理部门等产业链节点机构进行品宣、投教、汇报的工作。构建中台的要义,在于平台层形成反馈闭环和迭代升级。在反馈闭环层面,一线基层员工收集第一手的信息流、商流、物流与资金流数据,形成反馈闭环,通过API接口,低延时传递到各个业务中台。在迭代升级层面,搭建的系统需要高可扩展、简单易用。具备数字化能力的一线基层员工,通过低代码或无代码的aPaaS、SaaS平台,经过技术中台授权,搭建业务应用,小范围试点,实现高扩展性迭代升级。

资料来源:腾讯金融研究院

产品选型与实施策略

数字化战略定位决定转型方向,工具选型和实时策略决定转型效果。金融企业需根据行业属性,依据业务地图和业务线流程,摸底自身能力,选择合适数字化工具。

以企业规模来说,中小企业宜采用aPaaS、SaaS平台产品,一键式接入,开发、管理和部署环节由云厂商完成,实现半托管数字化。

具体来说,aPaaS是低代码或无代码平台产品,可由非技术人员拖拽式组建模块,积木式操作,具备高弹性、可扩展性。SaaS平台,中小企业最友好的云服务平台产品,IT费用较低,3-5万元/年即可享受开发、管理、部署的全托管云服务。实现“即买即用,按需定产”。

大型金融企业宜在原有信息化系统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企业能力来说,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强的金融企业,在零售营收占比等指标各有体现,个性定制云原生、AIoT和营销SaaS中台等数字化工具。

首先,营销能力强的金融企业,零售营收占比一般超过财报营收35%。宜采用营销数据中台、营销SaaS/aPaaS: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重营销能力,偏好房地产、餐饮零售等行业客户。加强营销数字化布局,赋能营销和销售业务员工,提高成单效率。

其次,管理能力强的金融企业,对公营收和净息差占比较高,一般超过30%和3%。宜采用AI技术主流,提高运营决策效率。大型国有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重对公、利息和非利息收入,综合管理能力强。偏好工业、农业、商业等国有大型企业客户。大型工农行业客户场景重视物体的数字化,加强数字传感器、软硬一体化建设。

最后,技术能力强的金融企业,数字金融业务利润较高,以互联网银行综合金融科技企业,包含大型国有行、证券公司等为主。宜采用云原生技术体系。开始部署云原生技术体系(DevOps、容器和微服务架构)。应对金融同业和互联网客户敏捷高弹性技术需求。

资料来源:腾讯金融研究院

数字化实施策略,通过自主开发+第三方外包集成服务,降低人力、系统、试错、硬件折旧等成本、分散转移部分中心式风险、积累第三方外包所在行业经验与资源。

具体到开源、节流和提效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开源增收最近的流程环节是营销获客,通过SaaS、ERP、CRM等多个业务平台,触达客户,转化营收。节流降本,体现在采购、生产、管理、供应链等多个环节,重点在于供应链多环节的信息对称,互联互通,提高企业主体议价能力。提效低碳,重点在于业务数据化、决策可视化和办公协同化,打破部门墙,实现高效组织创新和管理转型。

第一,营销获客层面。数字化营销服务商分为传统厂商、技术厂商、和软件厂商。

第二,生产制造层面。数字化生产基于人+机+料+法+环,提升数字工业要素效率。通过数据分析,以需定产,提供生产制造效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连续降低至21.17%,职工平均工资常年上涨至78147元/年。数字化生产转型需求凸显。

第三,组织管理层面。数字化管理服务商提供服务包含人力资源、财税工法和协同办公。服务商协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最大化员工体验、提高人效、降低运营成本。存在一定挑战:数字化人才一将难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市场抢占难度大。

最后,供应链层面。供应链应用区块链、大数据及AIoT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处理巨大复杂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实现供应链的互联互通。数字化供应链将传统链状供应链形态,升级为网状生态供应链。

资料来源:腾讯金融研究院

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总量39.2万亿,占GDP 38.6%,全球第二位。在数字经济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数字化转型已呈只争朝夕之态势。与此同时,金融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是单纯追求数字化,落脚点应该在转型。

参考文献:


[1]易纲.央行将继续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J].金融博览,2021(01):38.

[2]范一飞.标准引领 质量领跑 助力高标准金融市场体系建设[J].金融电子化,2021(04):7-9+6.

[3]蒲海涛.以科技破解普惠金融“不可能三角”[J].中国金融,2020(01):23-25.

[4]司晓.数字社会创新:以数字解决方案应对社会问题新挑战[J].中国发展观察,2021(14):35-37.

[5]Carney, M. 2017, The Promise of FinTech-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Speech Given by Governor of the Bank of England,Deutsche Bundesbank G20 Conference on “Digitising Finance,Financial Inclusion and Financial Literacy”,Wiesbaden,25 January 2017

[6]FSB, 2017, FinTech Credit, Report Prepared by a Working Group Established by the CGFS and FSB,May 22,2017

[7]李苍舒,沈艳.数字经济时代下新金融业态风险的识别、测度及防控[J].管理世界,2019,35(12):53-69.

[8付争, 王皓,竞争还是竞合:数字金融赋能下金融包容与银行体系发展,国际金融研究,2021

[9]黄益平和黄卓,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经济学(季刊),2018, 第4期

[10] Beck T., Chen T., Lin C., 2016,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bright and the dark sides .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6, 72(4): 28-51.

[11] 杜晓宇.金融抗疫彰显科技力量——兼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发展机遇[J].中国信用卡,2020(04):39-42.

[12]陈维宣,吴绪亮.通用数字技术扩散的模式、特征与最优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0(18):5-17.

[13]杨望,徐慧琳,谭小芬,薛翔宇.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效率——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0(07):56-65.



举报/反馈

腾讯研究院

9404获赞 2.7万粉丝
网聚智慧,连接未来,开放研究平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