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网娱乐」
9月22日,由腾讯新闻出品的《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在一片好评中圆满收官。相比于第一季,《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更为强调节目的社交实验元素,取消了由固定主持人的单一视角展开实验的形式,内容更是冒险升级。由十位不同领域的嘉宾们在三天内进行两两组合,短时间内在沟通和观察之中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彼此建立一段不同寻常的社交关系,并在社交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审视。
作为心理学实验的一种,社交实验其实是将人放置于特定环境、特定规则,从而得出某个社交结论的过程。显然《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并不严丝合缝地符合社交实验的定义,因为它不是一档结果导向的节目,甚至节目中只规定了社交实验的模式,即五组嘉宾分别在三天内的时间彼此体验对方的生活,通过这种密集相处的形式去观察嘉宾的社交行为。至于社交实验的主题和最终结论,并没有明确在节目中表明。但这恰好是《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的独特魅力,它真实展现了当代社交图鉴,从而让尽可能多的观众可以在观察多样化社交模式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并了解自己。
《仅三天可见》中的社交形式是非常密集、高强度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实现这样一个窗口,让人们在三天内频繁接触,甚至进入彼此的生活。这种高强度的非日常社交其实是将所有嘉宾放置在同一社交起跑线上——即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感兴趣的人互相观察——从而展现不同性格的人在类似环境中的社交状态。节目也赋予了这三天不同的“使命”:第一天一位嘉宾进入另一位嘉宾的工作环境,观察他的生活状态;第二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位置互换;第三天两位嘉宾进入彼此平时“最自我”的地点,进行走心谈话。
陈飞宇和毛不易的“社恐网友奔现”,场面一度非常尴尬。相比之下生活中的白敬亭也是内向安静的性格,但他在社交中的表现又不一样,和吕行导演见面后可以自然地开玩笑,两个人的聊天状态很放松。
从社交层面来看,嘉宾们是脱离自己的社会身份而存在的,并成为某种社交状态的代表。比如刘擎在社交状态中会为了避免尴尬持续性输出观点,并尽量寻找聊天话题,避免冷场,这种社交行为和他学者的身份是没有关联的,是下意识的社交习惯的展现。又比如杨迪虽然是艺人,但是他的工作状态非常“社畜”,为了事业发展而压榨睡眠和休息,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而胡军和呼兰的聊天是演员之间的对话,更是两代人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思考。呼兰在和胡军的聊天后对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认为年轻人选择更多,但也更迷茫。
这种对公共议题的探讨建立在嘉宾的精准选择,和节目所提供的合理的社交环境基础之上——嘉宾们虽然工作属性各有不同,但绝大部分仍然活跃在娱乐演艺领域,对彼此的生活、工作状态也有一定的了解,于是嘉宾之间的好奇能够突破“艺人身份”的表象,更多地进行公共议题的探讨。而合理的社交环境能够增强嘉宾对谈的欲望,同时嘉宾之间的差异化也能保证观点的碰撞。
由此,《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最大程度强化了观众的参与感。节目向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嘉宾样本、更多样的价值观,以及能够完成情感投射的公共议题,从而让观众可以在多种多样的社交关系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性,更能在嘉宾的对谈中看到自己的生活。作为腾讯新闻的又一精品节目,《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带动大众聚焦思考社会议题,不仅实现了价值传递,也为深度内容综艺做出了不错的榜样。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0万获赞 196.4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