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 ”。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状况令人担忧。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因为心理问题就诊、住院的儿童越来越多。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教授潘集阳告诉记者:“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儿童、青少年患儿就诊,一些孩子白天上课打瞌睡、晚上却睡不着,整个人没精打采、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厌学情况。这很有可能是精神心理疾病伴随睡眠紊乱。”
四成抑郁青年嗜睡
睡眠障碍往往是精神障碍常见的伴发疾病。潘集阳说:“过度嗜睡或疲劳可能是心境障碍患者首发或主要的主诉症状。据统计,约40%的青年抑郁障碍患者伴有嗜睡。”
莎莎(化名)是一名高二学生,最近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症状——嗜睡:白天睡不醒,上课时常常打瞌睡,老师要求家长好好管教,告诫说如果继续上课睡觉可能被退学。莎莎却说,自己不是故意要在课堂上睡觉,而是无法克制睡意。
其实,莎莎的情绪和心理一直在发生变化,只是家里人没有留意。父母仔细回忆发现,孩子平时就不太愿意与人交流,难以静心完成学业。“晚上她还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哭泣,还时常称活着没有什么意义。”莎莎妈妈说。
潘集阳说,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莎莎存在重性抑郁障碍以及可疑发作性睡病:“就目前情况而言,建议其保持正常作息,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主要治疗原发病即情绪问题,睡眠问题也会随之改善。”
误会令亲子关系更紧张
大多数人认为失眠与抑郁症息息相关,但睡眠过多同样也与抑郁症相关联。
“睡眠过多是抑郁症的不典型表现,更多见于年轻人和女性。”潘集阳说,“主要表现包括白天嗜睡、日间休息后感觉不能恢复精力或警觉。这一现象与长期、严重和难治性抑郁症有关,也可能提示潜在的双相障碍。”
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这种“懒散”“不上进”的表现背后其实是精神心理问题,大多以为孩子就是厌学、偷懒。孩子学不进去,家长高压强迫,这必然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家长要跟孩子做朋友
在2021年发布的《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中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咨询师陈洪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曾于2020年在广东省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接听青少年的热心电话,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同学关系、学业压力、亲子关系以及青春期困惑等领域。
广州市心理咨询协会会长李幸民指出,相当一部分家长在陪伴子女或沟通时缺乏耐心:“亲生父母不一定就很会教育孩子,我们倡导要科学陪伴,跟孩子做朋友,先成人生朋友,再做人生导师。要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合理需求,适度引导孩子养成基本的规则意识。”
注意!青少年抑郁有这些先兆
青少年抑郁往往在病情加重之前会有一些表现,提示其可能出现情绪问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少科病区主任程道猛介绍,如孩子有以下状况,家长应及时留意、适当干预:
1、作息节律紊乱,难以入睡、易醒,有些孩子可能睡眠增多;
2、学习状态下滑,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3、食欲减退、没胃口,但也有个别人食欲增加,通过吃东西缓解不良情绪;
4、容易烦躁发脾气,不爱跟家人交流。
来源:羊城晚报
举报/反馈

中国青年报

2575万获赞 139.2万粉丝
推动社会进步 服务青年成长
中国青年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