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
千年雄关古道,神秘摩崖石刻。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是荔枝古道的重要节点。古道上的马渡关,因唐代天宝年间建立的阆英驿而兴盛,因明代朝廷在此正式设关而闻名。如今,古道留存,古驿难寻,唯有一块久经风霜的巨石尚可见证。这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浪洋寺摩崖造像,与那些斑驳的题记相互印证,能让人穿越千年。日前,封面新闻记者走近浪洋寺摩崖造像,探寻沉寂千年的传奇。
马渡关荔枝古道保存完好
马渡关石林景区
唐太宗钦命修建
曾经的寺庙仅存一块巨石
“浪洋寺的前身,是在唐朝贞观年间,由唐太宗钦命修建的丰饶寺。眼前的遗存,仅仅只是当年丰饶寺的冰山一角。规模虽然很小,但价值非凡,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成陆,浪洋寺的守护人,也是马渡关石林景区的一名讲解员,据他介绍,丰饶寺在唐代是一座辉煌的大寺庙,被誉为川东四大名寺之一。
“丰饶寺规模宏大,寺前是个巨大的中庭,前面有十九级条石台阶,直达金顶红墙的三重大殿。”王成陆介绍,其题记碑文中有明确记载,咸通十二年,经东乡县令、阆英县治所马渡主薄、石鼓县押司三人合力筹资扩建,其规模更大。此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由功德主前阆英县主簿苏孟进、丰饶寺主宋进带领当地县官绅士,共同修佛殿,奉佛供养。
在王成陆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残存的“丰饶寺”字样。2017年,当地政府新修了浪洋寺,专门保护一块巨石,这三个字位于巨石右侧的题记中。若不是借助手电筒光从侧面照射,记者已很难用肉眼辨认。
宣汉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专家考证,唐末宋初,丰饶寺在战乱中被毁,后于宋雍熙四年重建如初,寺名大慈寺,明景泰元年改为丰饶寺,明景泰一九年再更名为浪洋寺。该寺院最终毁于民国火灾,目前仅剩一座摩崖造像,长9米、宽4米、高4.2米,摩崖造像面积83.64平方米,存有24龛145尊佛像——这便是丰饶寺仅存的那块有摩崖造像的巨石。
2016年4月至5月,首都博物馆、西北大学专家驻扎马渡关,对该处摩崖造像开展全面考古工作,在题记中共发现6个年号,分别为:唐肃宗时的至德元年(756年)、唐代宗时的永泰元年(765年)、唐懿宗时的咸通十二年(872年)、唐昭宗时的大顺二年(891年)、宋太宗时的雍熙四年(987年)和宋高宗时的绍兴元年(1131年)。
浪洋寺摩崖造像保护建筑
浪洋寺摩崖造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题记中的“咸通十二年”清晰可见
全国仅存三尊
中国最早的男观音在这里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浪洋寺摩崖造像,145尊佛像中,最珍贵的是这尊唐代的男观音。”王成陆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保存完整的男观音摩崖石刻造像,全国目前仅存三尊,除了四川宣汉这一尊外,另两尊,一尊位于福州市永泰名山室,一尊位于重庆铜梁侣俸镇。
这尊男观音造像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具备。造像以站立的姿态深嵌在巨石上,左手持瓶,右手握枝,身体与巨石融为一体。从外形上看,造像肌肉匀称,衣褶以条棱表现,线条、轮廓流畅自然,造型姿态庄严静穆,神态雍容镇定,大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庄重威严。
“观音是东汉时期从印度流传到我们国家的,它是藏传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根本,是滋润、慈悲、善良的化身。”王成陆介绍,观音传入中国之初,是以“观自在”(男观音)的形象高坐佛堂,南北朝及唐代后才逐渐演变为“观音菩萨”(女观音)。浪洋寺摩崖造像中的男观音,从整体上看是男身女相。从造像旁边的题记中能够找到文字印证,其建成时间为756年,“我们这一尊是年代最早的,艺术价值极高。”
王成陆守护浪洋寺摩崖造像多年,直到2015年有考古专家清理出这尊佛像后,他才知道这是一尊男观音石刻造像。“专家说,浪洋寺摩崖造像及男观音石刻造像,印证了历史上的‘大唐盛世、马渡雄风’。另外,巨石上的天龙八部题材和飞天题材,在四川地区的唐代石窟非常流行,也能说明这一点。”
在浪洋寺摩崖造像中,天龙八部的诸神造形,多为非人形的鬼面,方面大脸,怒目圆睁,与佛祖慈悲、菩萨柔媚、天王勇猛、力士刚劲互映互衬。佛龛顶部的飞天,身体呈V形,颈部戴项圈,手腕戴手镯,呈半裸姿态,长裙至足,舞动飞扬,栩栩如生。
围绕男观音造像,巨石上刻画了不少信众。其中一龛中,第一人为女装主妇,小髻,有披肩,宽袖长裙,跪拜佛前。其身后跟随两位身穿宽袖长裙的女眷,双手合十;女眷前面有男童和女童。“这是一家人在供养朝拜,是我们这里的唐代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王成陆介绍,另外一些供养人形态各异,生动再现了古代人的生活场景。
宋代题记和摩崖造像同在一块巨石上
形态各异的摩崖造像
巨石上的男观音造像保存完好
漫步雄关古道
带你穿越千年梦回唐朝
浪洋寺摩崖造像所在的马渡关,因三国名将张飞越马飞渡沙溪河而得名,是唐朝天宝年间荔枝古道最重要的驿站。
东汉建安十八年,刘备南下攻打成都,军师庞统死于雒城(广汉),汉军在雒城被刘璋部将张让围困,而北方的曹操,派遣张郃从北面向葭萌进攻,腹背受敌的刘备急忙向荆州孔明求救。孔明令张飞引兵取大路夺巴州(巴中)以抵抗张郃。张飞一路飞奔,在阆英被沙溪河拦住去路。军情紧急,张飞杨鞭催马,冒险飞渡沙溪河,由此传为佳话。后人在此勒石刻碑:“张飞跃马飞渡”,原来的阆英场,此后被唤作“马渡关”。
阆英古驿最早设于唐代贞观年间,天宝年间升级为阆英县。阆英县建治马渡,从盛唐到宋元时期得以长足发展。明朝年间,朝廷正式在马渡设关,“马渡关”从此闻名。马渡关自古就是川东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四川北进中原的锁钥雄关。唐代天宝年间的杨玉环是四川人,幼时在老家即爱食荔枝,当了贵妃仍念念不忘乡情。为此,唐玄宗命人开拓荔枝道,成功博得“一骑红尘妃子笑”。
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的阆英古驿仿制建筑
据《大唐久典》记载,从唐朝初年到唐玄宗时期,全国一共有1639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兼备的驿站有86个。马渡关,便是荔枝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北宋时的《橘水集·与王楷书》,记载了荔枝道的兴衰:“自洋南至达州,往日曾为驿程,今虽坏废,兴工亦不难矣。”明清时,荔枝道成为川陕客商的重要道路而再度兴盛,史料《三省边防记》称之为“川陕要道”。
浪洋寺摩崖造像,虽藏在深山里,但在古代,它正好位于荔枝道这一交通要道上,便于过往信众参拜。途径马渡关的荔枝古道保存完好,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修复后,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2017年1月,包含浪洋寺摩崖造像在内的马渡关石林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漫步千年雄关古道,触摸神秘摩崖石刻,梦回大唐,穿越千年。那一块会说话的巨石,或许会帮你开启一场传奇之旅。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

2463万获赞 590.3万粉丝
封面新闻,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