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绝望与希望:困在“无形之网”中的孩子
作 者丨唐唯珂 实习生文若楠
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全球发生率在12%-28%,并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国内调查也发现,儿童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约为5%~30%,大约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
早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便推出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其中明确表示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今年9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明确我国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教活动的主题为“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要求各地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情况如何?
今年3月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抑郁症成为当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威胁。
资料来源:《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尽管看似青少年抑郁比例增长不多,但是就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十年里,0-14岁的人口数量增长高达3099万人,所以哪怕是1%的比例,都意味着有数万名青少年儿童正在遭受抑郁症的困扰。
在报告中显示,抑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一成多高中生重度抑郁。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约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资料来源:《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除开抑郁人数的增长,睡眠时长的变化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相比2009年,青少年的睡眠时长普遍缩短,各个学段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中阶段减少约10-20分钟。
小学生周末的平均睡眠时长减少10-20分钟,初一初二年级减少约20分钟,初三以及高中阶段下滑更为严重,减少40-60分钟,初三以及高中学生连周末补觉的机会也在减少。
资料来源:《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就总体数据来看,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长为8.7个小时,初中生为7.6个小时,高中生为7.2个小时。然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倡导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9和8个小时。
实际上的结果却是,95.5%的小学生睡眠不足10小时,90.8%的初中生睡眠不足9小时,84.1%的高中生睡眠不足8小时。
研究显示,青少年睡眠质量与正性情绪体验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体验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睡眠质量越差,青少年的负面情绪越多。
睡眠时间是评测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显然目前青少年的睡眠时间难以达到健康标准,那么他们的睡眠质量便很难提高,这会进一步加剧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网瘾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另一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青少年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足,能够健康成长。日前,国家也发布了“双减”政策,提倡全面为青少年减负。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办公室主任、心理健康科普专家刘向欣特别提醒家长们,在“双减”政策下,孩子的空余时间增多了,但是家长们仍然要注意利用这部分时间,防止孩子们沉迷网络,加强健康生活。
毕竟,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盗窃”时间的小偷,也日渐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
匹兹堡大学金伯利·杨博士对IAD的定义是“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无论是每年的寒暑假,还是五一国庆假期,家长们最头疼的莫过于孩子沉迷网络这一顽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少年用户。
刘向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过度用网,导致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同时侵占了户外活动时间,进而严重影响视力,消耗精力、耽误学业,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
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孩子辨别能力不够,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
近年来,杨永信戒网瘾的恐怖“疗法”让很多青少年深受其害,在网瘾日渐普遍化的当下,家长们转向了这些非法机构,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网瘾未戒,反增新的身心健康问题。
如何正确预防网络沉迷、防止网瘾成为家长们热切关心的问题。多项研究显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沉迷网络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刘向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家长要注重青少年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好交流沟通,而非一味地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让他们远离手机、电脑等上网工具,甚至禁止他们使用网络,这样只会激起他们激烈的反抗。
所以转移注意力,是一个好方法,当青少年提出想玩手机时,家长们不妨提出带孩子们外出走走,逛逛公园,跑跑步打打球,这样既转移他们对于网络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明白,生活中除了网络,还有很多更好玩的事情。
兴趣爱好是引导青少年转移注意力的有效方式,在“双减”政策下,青少年的空余时间增多,多鼓励青少年培养兴趣爱好,接触大自然也能有效替换屏幕时间。
其次,“当青少年提出玩手机时,通过耐心地沟通交流,使他们主动意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所在,比如会导致眼睛不舒服,甚至近视,从而更加正视健康问题”,刘向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最新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3.6%。超过一半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近视或者其他视力问题,而且调查结果与往年对比,呈上升趋势。
因而,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帮助孩子减少屏幕时间,回归真实生活,是极为有效的阻断措施,也是防止身心障碍出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