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翟星理

编辑 | 翟瑞民

1

2003年,李兆会接手的海鑫钢铁是山西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之一。真正促成少帅李兆会接班的,是这家企业自创立之日起就被注入的家族式管理风格,和父权决策基因——在家族内斗中,大家长李春元(李兆会的爷爷)拍板,少帅李兆会上马。

接班之始,受益于他初期的工作热情和钢铁行业持续走高的行情,海鑫钢铁一跃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营钢企,年纳税额创下历史纪录。但家族企业留给他的,不止财富和荣耀,还有父亲在世时就已做好布局的资本领域。通过入股民生银行后减持、抛售套现数十亿元,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一发不可收拾,但最后从实际成效看难言成功。

无心钢铁产业、家族式管理模式漏洞百出、战略冒险失败,曾经的巨无霸钢企走向败亡。

2014年年初,海鑫钢铁全面停产,债务压身。据当时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查明,截至2015525日,总计954家债权人申报债权总额为234.09亿元,确认债权143亿元,不予确认的债权23.9亿元,待确认债权66.7亿元,待确认债权包括税收债权、担保债权和普通债权。

201712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将李兆会列入失信人名单,并限制其出境;2018年山西太原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敦促被执行人履行法定义务的通告也显示,李兆会成为“老赖”。

此后3年,李兆会踪迹全无。直到2021915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一则悬赏公告称,提供真实有效且法院尚未掌握的李兆会名下的财产线索,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将支付举报人最高2160万元的奖赏。李兆会重回公众视野。

海鑫钢铁厂区现已更名。摄影:翟星理

危局

李海仓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东镇川口村农民李春元的儿子。李春元育有六子,李海仓行三。

1987年初,李海仓集资40万元,在当地开办了一家洗煤焦化厂。此后,他大约以一年办一个新厂的速度扩大经营企业发展成下设三铁焦化厂、海鑫钢铁有限公司、海鑫投资有限公司、海鑫轧钢有限公司、海鑫国际钢铁有限公司、海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鑫鑫公水泥有限公司等七个独立法人企业,共有14个分厂、7000多名职工总资产达3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鑫钢铁”)

川口村村民李成亮是李海仓的发小。李成亮介绍,李海仓创业初期,最重要的合伙人是辛存海,“海鑫”这个企业名称即来自李海仓名字中的“海”和辛存海名字中的“辛”,因“辛”字出现在企业名称中容易让人联想到“辛苦”,所以取其谐音字“鑫”,寓意三金皆来。此外,李海仓的五弟李天虎也长期在海鑫任职,李海仓的主要精力花在制定企业战略和应付各种政企关系,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大部分由李天虎负责。

李成亮回忆,海鑫钢铁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大批当地农民进入该企业工作,李海仓待人接物小心谨慎,对待下属极其温和。此外,发家后的李海仓以父亲李春元的名义在当地投资公益事业,修建春元广场,帮扶贫困村民。这些都为李海仓赢得口碑,当地人对其仍称小名“海海”。除了经营企业,李海仓被枪杀前还担任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2003年年初,李海仓在海鑫钢铁的办公室内遭冯引亮枪杀,时年48岁。冯引亮在杀人后开枪自杀。

李成亮介绍,他与李海仓、冯引亮是小学同学。冯引亮是闻喜县东镇南街村人,与李海仓同岁,两人曾是挚友,两家相距不足一公里。少年时代,李海仓与冯引亮曾与众人一起下河游泳,两人在水中当着众玩伴的面发誓今生互不相负、彼此帮扶。

改革开放后,冯引亮率先通过开办造纸厂发家,李海仓创业初期曾因资金周转问题找冯引亮借款,冯引亮拿出30万元供李海仓周转。

后来,冯引亮在闻喜、甘肃等地经营的造纸厂因环境污染问题相继被政府部门取缔,企业发展无路可走。李海仓被冯引亮枪杀时,李成亮在东镇镇政府任职。他介绍,根据公安部门当年调查,冯引亮的企业陷入危机后,多次找李海仓借钱,李海仓并未满足其全部要求,遂遭冯引亮枪杀。

海鑫钢铁当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李成亮说,案发时,创业元老辛存海负责企业的党务工作,日常经营由李天虎负责。李天虎当时已经做了八年的总经理,并且深度参与了李海仓生前操盘的一项重要战略布局——在福建宁德投资开办一家新的钢铁厂。

福建宁德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天然良港,2000年以后快速发展为东南沿海一座以有色金属冶炼、钢铁、石化产业为主的工业重镇。李成亮评价,“按照事后宁德的发展来说,李海仓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夺帅

李天虎被当地政府视为合适的接班人选。运城市招商系统一位退休干部告诉界面新闻,李海仓被杀时,无论员工规模还是纳税额,海鑫已经是运城市最重要的一家企业,时任当地主政者非常关注企业的走向,在案发后不久就派驻干部进厂安抚员工情绪,“希望海鑫能迅速稳定下来,正常生产经营,李天虎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大家长李春元认为,海鑫由李海仓创办,且李海仓持股比例超过90%,无论从哪个层面说都是李海仓的财产。“李春元虽然自己也在外面开工厂,但是传统观念很重,他就认为,老三(李海仓)有儿子,企业应该是人家儿子的,让老五(李天虎)接班算怎么回事。”前述退休干部回忆,为确定接班问题,李春元曾召开数次家庭会议,最终以大家长的身份拍板由李海仓的独子李兆会出任董事长,李天虎仍担任总经理。

前述退休干部称,在其中一次家庭会议上,发生了颇值得玩味的一幕。因李海仓生前未立遗嘱,按照法律规定,其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均有继承权。李春元带头表态放弃继承权,随后李海仓的遗孀也附和放弃,李家一众亲属面面相觑。而按照当地民间习俗,李海仓的家产也不会传给女儿李兆霞(李兆会的妹妹),因此事实上独子李兆会继承了李海仓的全部股份。

李春元在闻喜县东镇的住所,界面新闻敲门无人应答。摄影:翟星理

李兆会当时仅22岁,枪案发生时正在澳大利亚留学,遂紧急回国奔丧。在李春元的支持下,李兆会成为海鑫钢铁新的掌门人,但他既没有企业经验,对钢铁行业也不了解。而海鑫钢铁最大的优势,正是国内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过硬的产品质量。

在确定接班人的各方博弈中,李兆会持何种立场?前述退休干部告诉界面新闻,“他很聪明,没说一定要,也没说一定不要,李春元让他干,他也没拒绝。现在外界流传一个说法,说李兆会表态先干两年,干不好了再让叔叔们接手。李兆会有没有说过这个话我不知道,但是他绝对是要掌握这个企业的。”

该退休干部介绍,李氏家族不是对年轻的李兆会没有约束。李兆会接班后,海鑫钢铁成立过一个类似总调度的机构,由李天虎、辛存海等几位元老担纲,负责海鑫的重大决策,以免因李兆会的决策失误葬送海鑫钢铁。实际上,这个机构架空了李兆会。

李海仓生前亲近的一位秘书回忆,李兆会上任后第一个重要活动是和五叔李天虎、六叔李文杰一起去福建宁德考察李海仓生前部署的钢厂投资项目,但考察结束后李兆会表示也许在广西钦州投资新钢厂更好。最终,宁德的项目无疾而终,而钦州的项目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接触。

此外,这位秘书告诉界面新闻,李兆会上任初期,李天虎对其工作态度和强度均有意见,一次李兆会准备乘车离开,还一直说着项目的李天虎拉开车门就坐到李兆会旁边,遭到李兆会训斥。不仅如此,李兆会想买豪车,遭到李天虎的反对,结果李兆会报复性地一口气买了四辆,连不会开车、常年住在村里的母亲都分到了一辆。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李兆会接班后不到半年,李天虎辞职,并退持海鑫钢铁的股份。作为交换,李兆会把盈利的海鑫水泥厂划给李天虎,这是独立于海鑫钢铁的法人企业,李天虎正式脱离。2004年年初,另一位元老辛存海被调到海鑫钢铁太原办事处,至此远离海鑫钢铁权力中心和决策圈,被彻底边缘化。

界面新闻通过中间人向李天虎、辛存海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辉煌的顶点

受益于钢材行情持续走高和中国大基建时代的发展战略,以生产建材为主的海鑫钢铁在2003总产值超过50亿,上缴利税超过10亿,为当地财政贡献3亿是海鑫钢铁历史上发展最一年。2004年,海鑫钢铁的总产值达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成为当年中国民企第一纳税大户。

一位海鑫钢铁曾经的代理经销商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钢材主要分为建材和板材两大类。其中,建材主要用于建筑行业,板材主要用于汽车、船舶、家电等制造行业。

该经销商称,2003年、2004年海鑫钢铁的快速发展,除了受益于市场大环境,更重要的原因是李海仓时代留下的基础,“海鑫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在国内钢铁企业里算是最优质的,他们的钢材在运城地区直接免检,拉到工地就能用。一直到最后海鑫倒闭,他们的钢材质量都是最好的。”

但前述李海仓的秘书说,李兆会接手海鑫钢铁后,因为不懂技术,实际上并无任何创新举措。而且,李兆会对企业经营的热情在接班两年之后就消耗殆尽,两年后李兆会离开闻喜县前往北京等地居住。仅从这两年内的工作成果看,李兆会的工作只有两点:投资一亿元建高炉煤气发电厂;小幅度提高了员工待遇。

海鑫钢铁原来的高管宿舍区。摄影:翟星理

“这两件事,都是守成,没有创新。”这位秘书说。高炉煤气是在高炉炼铁中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高炉煤气发电实际上是高能耗的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废物再利用从而节约成本的一项措施。而提高员工的待遇,从企业运营的角度看,当时缺乏必要性。

该秘书强调,“但是那两年的行情太好了,生产出来多少都能卖掉,从李兆会的角度说,他可能觉得没有创新的必要性。而当年李海仓就不一样,时刻在关注行业内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

该秘书认为,实际上在这一时期,李兆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如何在海鑫钢铁进行人事布局。李天虎出走后,李兆会最小的叔叔李文杰出任海鑫钢铁总经理。李文杰与李兆会年龄差距并不大,两人有过一起留学的经历,关系较为亲密。李兆会的妹妹李兆霞在结束留学后也回到闻喜县,在李兆会的授意下逐渐接管海鑫钢铁的财务工作。李兆会并不完全信任除李文杰、李兆霞之外的李氏亲属,对其母亲娘家的一众亲属也难言满意,但李氏亲属和外戚已经盘踞在海鑫钢铁的各个关键岗位上,李兆会找来一帮同学和发小,尝试制约家族成员,但成效不佳,这一时期,李兆会学会了抽烟。

“海鑫钢铁的衰败其实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家族式企业的管理几乎就没有成功的案例。如果借这个机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海鑫钢铁后来也不会亡。但是他只是带进来自己的人,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是老样子。”该秘书说。

不过,庞大的家底暂时掩盖了海鑫钢铁在管理机制方面的先天不足。2008年,李兆会资产达到了125亿元,成为当时的“山西首富”。2010年年初,李兆会与女演员车晓在闻喜县举行婚礼,场面豪华,当地主要官员到场祝贺。李兆会与海鑫钢铁,一起迎来各自辉煌的顶点。

然而,一年多之后,李兆会与车晓离婚。海鑫钢铁的暴风雨也即将来临。

资本大冒险

如今,海鑫钢铁曾经的员工、代理经销商和运城当地干部都很难弄清楚,究竟是李兆会原本就对钢铁行业毫无兴趣,还是他在资本市场尝到甜头之后才逐渐对钢铁行业失去兴趣的。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李兆会与资本市场的初次接触,实际上仍然是李海仓生前的战略布局之一。

2004年,李兆会以5.94亿元的价码从中色股份手中拿下民生银行1.61亿股法人股,成为民生银行的第十大股东,后续其持有的民生银行股份经过分红扩股进一步扩大。此后几年时间里,李兆会通过多次减持民生银行的股票,被推算获益达26.59亿元。其中,仅在2007年,李兆会抛售民生银行约1亿股股份,单次操作即套现约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李海仓被枪杀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下一步的工作是扩展投资领域,不再局限于钢铁行业本身。李海仓的另一个身份,是民生银行的董事。

根据公开资料,投资民生系是李兆会在资本市场最成功的操作,也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除民生银行外,李兆会还持有民生人寿的股份。民生人寿是原保监会直管的7家全国性保险公司之一,2002年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建成立。经过多轮次的股权转让和增减持,李兆会一度持有民生人寿13.15%的股份,位列第三大股东。

在民生人寿的股东中,只有李兆会被认为是投资界新人,其他几大股东为万向系、泛海系,均为大佬级别玩家。在万向系与泛海系争夺民生人寿控制权的博弈中,第三大股东李兆会倒向万向系。万向系由此一举击垮泛海系,取得民生人寿这块优质资产的绝对控股权。

后来,李兆会先后在资本市场购买了中国铝业、兴业银行、益民商业等上市公司股权,但决策眼光和操盘手段仍显稚嫩。一个例证是,2007年年底,李兆会以11.8亿元的高价竞拍到银华基金20%的股份,这也是在资本市场除民生系外,李兆会持有的最有价值的资产。但2012年年初,西南证券以11.8亿元的价格从李兆会手里收购了这笔股份。也就是说,这笔投资经过五年的时间,没有增值。

海鑫钢铁总经理李文杰曾公开表示,2007,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收益达20亿元,即使在市场惨烈的2008年,其收益亦逾10亿元,超过钢铁主业的净收益。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被夸大的数字。

不过,虽然李兆会本人从未公开解释过从钢铁行业转投资本领域的具体原因,但是他的实际行动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给出了答案。

前述李海仓的秘书告诉界面新闻,李兆会入手民生系股份之后,就开始常年在北京、上海等地活动,交际资本圈朋友和影视圈名流,一年回到闻喜县的次数一般只有两三次,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海鑫钢铁的管理,并且曾在与钢铁行业的合作伙伴洽谈时不耐烦地表示其对钢厂毫无兴趣。

李兆会离开企业还造成一个十分严重的后果:闻喜县、运城市的主要官员因工作需要求见李兆会,但是根本见不到,“就算是回来,他也是坐私人飞机落地运城机场,根本不跟任何人打招呼。”李海仓时代妥善处理各方关系为海鑫钢铁谋求生存的传统,被李兆会彻底抛弃。

该秘书分析,这也是2014年海鑫钢铁破产时,当地干部普遍感到海鑫钢铁已因管理不善而难以帮扶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

李兆会离开企业总部之后,海鑫钢铁的日常经营混乱到什么程度?曾在海鑫钢铁工作的一位员工告诉界面新闻,“不是混乱,而是刑事犯罪,主要是内盗。”

他举例说,20108月,公司一个仓库班长、一个仓库保管员、一个电脑操作员和一个门卫班长合谋,偷出一车40多吨钢材,出售15.7万元。虽然工厂报案后几人迅速被捕,但是“几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就可以成车偷货,有点管理权的更是不可想象。”

另外,当地一位干部告诉界面新闻,在海鑫钢铁破产重组的过程中,他们清理出一笔债务:海鑫钢铁竟然拖欠了三四十万元的扫帚采购款,按照5元一把的批发价,这意味着海鑫钢铁一年采购了七八万把扫帚,可见报账的漏洞之大。

海鑫钢铁的一位代理经销商则告诉界面新闻,当年拉货时他们甚至需要给海鑫钢铁的司机送礼。因为司机拉货时通常会多拉几吨当成正常误差,行业内称为“涨库”,经销商巴结司机,可以让司机把这车货卖给他们。

海鑫钢铁高层的人事混乱也达到顶点。前述李海仓的秘书告诉界面新闻,李文杰因支持李兆会而上位当总经理,但随着李兆霞全面接管海鑫钢铁的财务工作,李文杰与李兆霞渐生嫌隙:李兆霞弄不明白海鑫钢铁的账面为什么总是没钱,直到发现掌管物流的李文杰报上了远超市场价格的运费,一怒之下把文件撕碎。

李兆会站在李兆霞一边,于是李文杰黯然退场,转战陕南经营矿业。但是,海鑫钢铁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因此好转,李兆霞也没有经营一家钢铁企业的能力。此外,随着钢铁行业整体下探,海鑫钢铁也无法独善其身,逐渐出现亏损的迹象,这在海鑫钢铁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经历上述与李文杰的冲突之后,李兆霞在上海、浙江宁波成立公司,全面接管海鑫钢铁的原材料采购和成品销售。这意味着,山西闻喜县的海鑫钢铁,已成为李兆会、李兆霞新公司的代工厂。

在海鑫钢铁的代理经销商看来,这无疑向行业释放了两个信号:海鑫钢铁内部发生了原因不明的重大经营战略转变;海鑫钢铁实控人疑似在主动与海鑫钢铁进行切割。

“反正给人感觉就是他们可能要出大事了。”该经销商说,“事后看,这个操作是压垮海鑫钢铁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他解释说,上海、浙江的公司实际上是空壳公司,虽然控制着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和成品销售,“但海鑫钢铁要是亏钱了跟上海和浙江的公司可没关系。”据他观察,海鑫钢铁的混乱和贪腐行为反而愈演愈烈,“好像大家都知道船要沉了,赶紧再捞一把。”

不仅如此,他判断,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也屡屡碰壁,理由是李兆霞的新公司对经销商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预售方案:提前打款500万元,出货后能给800万元的货。“他们兄妹的现金流肯定出了大问题,需要找我们套现。”他说。

导火索

2011年年底算起,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三次减持、抛售套现大约15亿元。2013年年初,李兆霞在上海的公司向银行申请5.2亿元授信额度,由李兆会和李海仓的故交姚四俊担保。姚四俊是美锦能源的主要控制人之一。

2013年,钢铁行业不断下探,至2014年、2015年步入寒冬期,全国钢企一片亏损。2014年年初,李兆霞的公司给经销商打电话,要求立即打预付款,款项越大优惠越大。

海鑫钢铁的一位主要代理经销商是李海仓的朋友,在李海仓创业初期为其提供过便利。李海仓发家后,此人辞去公职,做起海鑫钢铁的经销商。他接到电话之后,立即打过去900多万元。但短短数日之后,他收到了李兆霞公司被法院封账的消息。

几乎在同一时间段,海鑫钢铁因一笔30亿元的贷款逾期无法偿还,被债权人催账。一时间,各大金融机构、全国4000多名债权人纷纷挤兑,这也成为海鑫钢铁破产的导火索。

这些钱用在哪里了?李兆会疯狂套现、李兆霞频繁贷款、要求经销商提前付款,目的是为了挽救海鑫钢铁吗?没有人能够回答。

20143月,海鑫钢铁6个高炉中1个保持闷炉,其余5个全部熄火。债务缠身、被多方挤兑的李兆会向运城当地法院申请破产重组。当时,海鑫钢铁估值100多亿元,负债234亿元。

海鑫钢铁资金链断裂初期,不少外省钢厂进入闻喜考察情况寻求合作。闻喜县一位干部告诉界面新闻,一家河北钢企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但到海鑫钢铁厂区考察时并未找到负责人,遂寻求当地政府帮助。当地主官接待了这家钢企的考察人员,并实言相告,“并不了解海鑫钢铁内部的真实情况,我们也想了解,但见不到他(李兆会)人,其实我们也愿意为你们提供帮助。”

前述经销商有大约1000万元的债务没要回来。他到钢厂里驻守了几次,终于见到李兆会。他想问李兆会,套现和贷款来的钱,他到底花在哪了?但李兆会远远望了他一眼,扭头走向李海仓的墓地。李海仓死后就下葬在海鑫钢铁厂区的老办公楼前。

他说,看到李兆会落寞的背影,不禁心生凄凉,“不能说他搞资本运作就是不对,企业需要多元化经营。但是这么大的企业,这么厚的家底,确确实实败在他手上,他脱不了干系。”

2015年秋天,在海鑫钢铁破产重组的一次听证会上,运城的相关干部、李兆会和债务人代表出席。一位参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李兆会穿着一件藏青色毛呢大衣,头发往后梳,全程几乎没说话。

轮到他发言,他当时说,“很多人说我转移资产,我愿意接受调查,一旦查实,我愿意承担任何法律后果。”随后,他又低下头,留下一个又一个谜团。

值得注意的是,海鑫钢铁破产前刚上马了一套价值十几亿元的板材生产加工设备,至破产时一炉钢都没生产。仅仅在破产重组后半年,钢铁行业回暖,尤其是板材领域,接盘海鑫钢铁的钢企凭借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海鑫丰厚家底造就的巨量产能,迅速满血复活。

前述经销商说,“这就是对他(李兆会)的惩罚。憨憨(方言,意为糊涂人)。”

(应受访者要求,李成亮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界面新闻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举报/反馈

界面新闻

2983万获赞 351.9万粉丝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界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