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阑珊下的洪崖洞,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楼顶上与观景天台相连的沧白路,是游客前往观赏江景的必经之路。
沧白路,其实大有来头:为纪念一位重庆名人——杨庶堪。杨庶堪,字沧白,因此他常被人唤作杨沧白。
他到底是谁?巴蜀辛亥革命的先驱。
△杨沧白。
10月9日,对其颇有研究的重庆巴南文管所所长黎明,翻开尘封在历史深处的扉页,将他的故事娓娓道来。
风华少年立志救国
在巴南木洞镇前进路上,有一座别致的清代建筑,是杨沧白的故居。
建筑为木构穿斗合院,白墙黑柱间显书香门第的雅致,被列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展的木架床、石水缸、碾槽、手稿、诗画等文物,折射出杨沧白的人生轨迹。
△杨沧白故居。
“目前我们正闭馆进行保养和陈展提升,预计今年12月9日再次对外开放。”黎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今年再次开展之时就是杨沧白诞辰140周年之际。
相比之前,新的展陈将增加新内容,讲述杨沧白与辛亥革命先驱邹容的革命友谊。两人年少时在重庆经学院求学相识,后又曾资助邹容留学日本。
在故居的陈展中,有这样一句诗:蜀士建汉业,予亦乐执鞭。
这首诗出自杨沧白的《咏怀八首》。黎明说,这八首诗是杨沧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辛亥革命发生、发展过程的回忆。
杨沧白算是出生在重庆巴南木洞的书香世家,经营商号的父亲杨兆南好读书,注重对杨沧白的栽培。
“当时的木洞老街商贾云集,让杨沧白自小就打开了眼界。”黎明说,1891年重庆被迫开埠,改良维新思潮逐渐传到这里。1897年,杨沧白被送往重庆经学院。期间,杨沧白受宋育仁、梅际郇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对西方政治和文化产生兴趣。
19岁时,杨沧白在重庆府考中秀才,可他无心功名之道。想到要拯救积贫积弱的国家,他决定不再走旧时老路,而是想着吸收西学、寻求变革。
为能出国留学,杨沧白与邹容相约进入“重庆译学会”学习英文和日语。学习期间,他接触到更多欧洲的民主、自由等思想,为以后投身革命打下了基础。
黎明讲到一段插曲,可见杨沧白的志向。
在学习外文时,杨沧白曾跟父亲有过争论。他在学习外文过程中接触自由民主思想,取其所长以在国家危亡之际担一份责任。
父亲欣慰其理想远大,支持他离开木洞求学。在重庆学习期间,杨沧白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果断剪掉了辫子,穿起了短褂。很快,这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
由于英语基础扎实,杨沧白结束学业后在书院执教,同时秘密开展反清活动。1903年,在杨沧白等人的倡导之下,四川成立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公强会。
“这就是中国同盟会重庆支部的前身。”黎明说。
兵不血刃让重庆独立
1906年春,随着革命形式的发展,公强会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重庆支部,杨沧白为负责人。当时,中国同盟会全国设五大支部,重庆占据一席成为同盟会在中国西部活动的主要阵地。
同盟会重庆支部成立,以重庆府中学堂(原东川书院)为其机关所在地,杨沧白为负责人。由此,为推翻满清王朝,他秘密四处奔走。
在黎明看来,当时的杨沧白展现出不凡的谋略。
那时,杨沧白一边把供学生操练的200支快枪掌握在手里,并筹措资金购置枪支弹药;一边劝服一些江湖好汉,暗地组织起一支300人的“义勇队”。
同时,杨沧白趁清政府在重庆招募兵勇之际,还向其中输入党人队伍控制防军各营,由此为日后起义准备武装力量。
1911年9月,因镇压保路运动促成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巴山蜀水间的起义风起云涌。
同年11月5日夜,驻成都龙泉驿的新军230人誓师起义,旋即东下由水道抵达重庆江北黄桷树,杨沧白派人前往商定里应外合,为重庆的辛亥起义创造条件。
1911年11月21日,起义部队抵近浮图关。由于杨沧白等人的努力,同盟会重庆支部也控制了部分新军武装力量。
见时机成熟,杨沧白秘密召开会议,决定采用和平方式实现重庆独立。当时重庆起义总指挥部,就在今天以杨沧白名字命名的沧白路。
1911年11月22日早晨,随着起义部队开入,杨沧白广泛发动同盟会党人和学生队伍宣传革命宗旨,集全城官绅商学各界代表数百人在朝天观召开大会,通电全国宣布重庆独立。
这一天,杨沧白在会场纵谈革命局势,大声喝令重庆城的满清官员交出印信。重庆知府钮传善、巴县知县段荣嘉早就吓破胆,纷纷跪地求饶,交出府、县印鉴。
淡泊名利拒任一官半职
清王朝被推翻之后,蜀军政府成立。
为选出蜀军政府领导人,杨沧白主持召开蜀军政府筹建会。
杨沧白在领导同盟会重庆支部5年多的时间里,为重庆独立立下汗马功劳。以其在党内的资历和威望,与会人员一致推荐他为都督。
然而,杨沧白不居功,也不与人争权夺利。面对众人的盛情推选,他坚决退让,但表示愿为革命竭尽一己之力。
最终,经同盟会成员的相互审议,在推举出都督和副都督后,推选杨沧白出任高等顾问在幕后指挥。遇到重要问题,必须咨商他之后才能施行。
黎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在杨沧白的故居,一张蜀军政府成立时的合影,成为对那段历史的记录和保存。
△蜀军政府成员与部分官兵合影。
即便退居幕后,杨沧白的工作并未轻松。期间,他指导蜀军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办法,规范了税收政策,出台了保护民众利益、推助经济复苏的政策。直到军政府已行使职权,他才向蜀军政府恳辞一切职务。
辞职之后,杨沧白一家移居浮图关别庐。在此,他平日里埋头读书,以写诗作文为乐。
重庆独立后,杨沧白一直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历任四川民政总长、中华革命党四川负责人、四川省长、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广东省长等职务,曾协助孙中山开展改组国民政府,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等重要工作。
△孙中山先生任命杨沧白担任广东省省长的委任状。
抗战爆发后,为避开汪伪政权强邀参政,杨沧白带病返回重庆,并以病辞谢各种政府要职。
1942年,杨沧白逝世。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并送上挽联“书生仗剑起西陲,辅佐中山毕生缘”,将其安葬在重庆巴南区东温泉。
数十年来,纪念杨沧白的活动一直没有停过,有的整理杨沧白的诗文,有的撰写杨沧白的个人传记,还有的将杨沧白的故事写成小说,以此回顾杨沧白的历史功绩,弘扬其革命精神。
“杨沧白一直受人爱戴。”黎明说,无论哪种形式的纪念,都说明杨沧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他的作品、思想、精神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传承。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巴南区文管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