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 记者 段松艳 陈嘉昀
方寸汉字,蕴藏文化之深、艺术之美。“双减”之下,书法似乎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
什么是适合初学者的教材?哪些碑帖适合初学者临摹?本期《天目书单》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特邀我国著名书法家,兰亭书法社社长,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冬龄,为打算学习书法的初学者们推荐一份入门书单。
《书法艺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书法艺术》——入门级教材
《书法艺术》一书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王冬龄所写的中国书法教程,曹意强教授说,这是一部大家小书,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权威教材。它浓缩了作者的教学和创作体验,也为书法学习者指明了宽阔的学习门径。
王冬龄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当代书法家,他师从沈子善、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等书法名家,有着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后期尝试求变,创造了“乱书”,开启了当代书法艺术的创新先河,被誉为东方书法界的“毕加索”。
《书法艺术》初版于1986年,后几经修订,畅销不衰。王冬龄在接受《天目书单》采访时表示,这本书汇聚了他自己学习书法和教学书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作为技法书,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文字朴实,讲得很清楚,也没有在理论上绕弯子,是一本简洁实用的教材。
其内容包括:笔墨纸砚、执笔运腕姿势、笔法墨法、择帖读帖临帖、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石门颂》——草隶
《石门颂》——草隶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摩崖隶书。
《石门颂》是我国著名汉刻之一,它与《郙阁頌》、《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内容是王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表彰杨孟文等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是研究古代川陕交通史的重要史料。
《石门颂》局部
该摩崖刻被称为草隶鼻祖和楷模,大气磅礴,挥洒自如,既整齐规范,又富于变化,富含感情,不拘一格,不拘绳墨,笔势纵放,奇趣横生,笔画粗细虽区别不大,但每一笔画却变化多端,用笔挥洒自如,不作修琢,有自然豪放意趣;字画瘦硬,结构疏朗,飘逸有致,笔隶中带篆、带草、带行,被书家称为“隶中之草”。
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封面“辞海”二字,就取自于《石门颂》。
《张迁碑》——隶书
《张迁碑》又名《张迁表颂》,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此碑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现收藏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
此碑是为追念张迁的功德而立,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和张骞的功绩,并涉及到黄巾起义军的有关情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张迁碑》局部
《张迁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该碑结字巧中有拙,拙中寓巧,完全去掉了雕饰的成分,一任天然。字的各部分关系处理得非常生动,挪让呼应,顾盼有情,憨态可掬。在章法上更是不拘一格,生动而活泼,没有丝毫介格的拘囿,一派天真烂漫的景象。这也是正是《张迁碑》的精妙之处,初看并无惊险,但越是深入研究越是能带给读者惊喜。
此外,《张迁碑》为汉碑带来活泼的意态,其用笔结体之奇肆跌宕已开魏晋风气,对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承启的作用。
《颜家庙碑》——楷书
《颜家庙碑》——楷书
《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是颜真卿为其父亲颜惟贞镌立,撰文并书,唐代篆书名家李阳冰篆额。镌立于唐建中元年(780年),原碑现藏西安碑林。
该碑是颜真卿七十二岁时作,笔力雄健、结体庄密。隋代与初唐的楷书,多以运指为长、结字左紧右舒,呈欹侧之势。颜书则加强了腕力的作用,巧妙运用藏锋和中锋,形成力透纸背的效果。
《颜家庙碑》局部
颜真卿的后期书法,并不追求"冲淡恬逸"的贵族情调,而是出以更为平易近人、更为通俗易懂、更为工整规矩的世俗风度,创造了一种方正庄严、齐整大度、"不复以姿媚为念"的新书法审美观。细观此碑,通篇刚劲严整,雄伟挺拔,当为颜书中最庄重者。搀以篆籀笔意的点画中蕴含朴拙老辣之韵,可谓人书俱老。
《白氏草堂记》——篆书
《白氏草堂记》——篆书
邓石如是清代中叶一位富于创造性的书法家,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尤精篆隶,别具一格。他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他的小篆结体略长,且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他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
《白氏草堂记》是邓石如62岁时所书(其谢世前一年写成),是其晚年篆书的代表作之一。纵观该帖,既充盈着浓浓古气,又漾溢起层层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功力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韵味醇厚。
《白氏草堂记》局部
此帖篆字结体开合自如,收放随意,合处、收处紧实,如月照密林;开处、放处疏朗,似走马平川。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似“各自为政”,却互有关照,彼此呼应。邓石如妙于以曲取直,此帖的竖线结构中,曲笔居多,弯曲的角度、大小各有不同,充分表现出“邓派”篆书所独有的结体风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