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现
1
精神分析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领悟即改变。所以,精神分析的核心目标就是把潜意识意识化。
那么,把潜意识意识化之后,能不能产生改变呢?根据我的心理咨询工作经验,我的答案是,未必。
2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潜意识,什么是把潜意识意识化。只有搞清楚了这两个概念,才有进一步探讨的基础。
所谓的潜意识,就是潜藏在意识深处的,没有被觉知的早年生活体验。用阿德勒的观点可以叫做“原形”。用现代客体关系的理论,也可以叫做“早年客体关系模式”。认知流派,习惯叫做“图式”。
说了一大堆精神分析术语,可能把你搞得晕头转向了。那么,还是让我举一个例子好了。
比如有这样的一个男孩。他从小就是在一种被贬低,被挑剔的环境之下长大的。他裂开嘴笑,他的父母就说你笑的那么难看。他开口说话父母就说你的声音那么难听。总之来自于外界的声音,都是那种贬低的挑剔的。那么通过这些外界的声音,他对于自己会有怎样的体验和认知呢?他的内在体验一定是惶恐的糟糕的。自我标签一定是我不够好。
那么这就形成了他早年的客体关系模式。有三个要素:自我是不够好的;他人是贬损的挑剔的;情感体验是惶恐的,糟糕的。
这种关系模式,会体现在他成年跟任何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所以又叫做“原形”。就像一幅心灵地图一样。在成年里他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内在地图,所以又叫做“图式”。
说白了就是,潜意识,每个人的“自动化反应的模式”。
3
现在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潜意识。接下来,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把潜意识意识化。
就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当中,通过来访的生活当中发生的事件,内心的冲突,来一步步的探索内在的原因。
结合早年的生活经历,准确说,是早年的记忆。就会发现一个脉络。即早年的重要他人跟小孩的互动模式,所留下的经验。于是我们就找到了原型,看到了早年的客体关系模式,以及他内在的认知图式。
心理咨询师把这些内在的内容以直观后方式呈现出来。让来访者在体验中,观察到觉知到一些从没有意识到的内容。比如在我的心理咨询过程当中,我会用萨提亚模式的家庭雕塑的方法,让来访者体验到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冲突。让来访的领悟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比如说那个男孩在成年人的交往过程中:每当他要跟别人交流的时候,他就会感到紧张,恐慌。他总觉得别人会蔑视他;因为他总是表现的不够好。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衣着不够得体,他的声音不够清晰,他的内容不够精彩。在别人的蔑视目光中,他会自惭形秽。他会尴尬不已。于是他害怕跟人交往。他总是回避跟别人交往。
在这一情形当中,心理咨询师会帮他看到什么呢?会帮他看到内心的紧张和恐慌。看到他预设,别人会蔑视他。看到他总认为自己表现的不够好。看到他总是把自己置身于尴尬的境地。因为他的内在有一个不够好的自我。还有一个总是蔑视他,贬低他的他人。
那个恐慌和紧张就像一个自动化反应的按钮。一开始人际交往,就启动了自动化反应的过程。
至于自己到底表现的是不是很差劲,周围的人是不是很藐视他?这些客观情况完全被他忽视了。
就是说,他被焦虑和紧张掌控以后,他完全活在自己的自动化反应过程中,而忽视了客观现实。
呈现这个过程,就是把男孩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
4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看到的主题。当潜意识被意识化以后,到底改变会不会发生呢?
答案有两种,一种是会发生改变;另外一种是不会发生改变。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改变,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改变呢?
我的答案是,要看来访者的人格基础。
如果说来访者具有统整的人格水平,那么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有了觉知即产生改变。也就是把潜意识意识化之后,就会产生改变。
事实上,精神分析流派之所以重视把潜意识意识化,把这个当做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因为精神分析适合的来访者是神经症水平的人格基础。也就是说,精神分析适应的来访者,人格水平相对比较统整。
那么如果说,一个来访者他内在的人格是分裂的,自我是碎片化的,混乱的。觉知并不能带来改变。也就是说,当他们对自己的自动化反应模式有所觉察以后,他们会进入到混乱当中,而不是感到惊喜,然后产生改变。
所以说,觉知是混乱的开始。而混乱则意味着可能要发生改变。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忽略这个混乱的阶段。
到底是什么在混乱呢?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对未知的不确定感;另一个是对自我否定的羞耻感。
来访者本来就对自我没有良好的感觉。他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糟糕的。那么在心理咨询的过程当中,又进一步觉察到自己的自动化反应模式是有问题的。这个时候他不会为自己感到欣喜。他不会像神经症水平的人格的来访者那样,为自己的发现觉知而感到欢喜。他感到的是混乱。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更加不够好了。这个时候他会抗拒改变。就会形成新的“阻抗”。
5
接下来该怎么解决这些“阻抗”呢?
实际经验是,改变需要以好的感觉为基础。
神经症水平的来访者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会感到喜悦,这是好的感觉,那接下来就会发生改变。
但是低水平人格的来访者觉察到自己的问题以后,会产生混乱,那不是好的感觉,所以不能发生改变。要发生改变,必须从培养来访者好的感觉开始。
先让我讲一个故事。风和太阳打赌让农夫脱下自己的破棉袄。寒风越是凌厉,农夫把破棉袄扎的越紧。太阳作用温暖让农夫脱掉了棉袄。
这个温暖很重要。温暖的感觉是改变的前提。
#精神疾病#6
我们来看一看,在心理咨询的实际操作当中,该怎么给来访者营造好的感觉。
那是需要回到觉知那个部分的。当来访者能够观察到它的自动化反应模式之际。心理咨询师不可以迅速推动改变的发生。而需要在这里停顿一下。
停顿下来,让来访者去欣赏自己当初自动化反应模式形成的过程。看看那个自动化反应的模式,对自己的保护作用。让来访的欣赏自己,在那么小的年纪,就会用一种方式来保护自己。
而且在成年过程中一直使用那个自动化的反应模式,其实也有一个好的动机。那就是节省能量的动机。
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要看到的一个积极因素。那就是自我关爱。来访者一直都想让自己更好。
咨询师和来访者一块儿去欣赏那个自我关爱的部分。就会给来访者带来好的感觉。
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即所谓的改变,就是让来访者运用自己内在的自我关爱的部分,面对新认识到的情形,加以调整和做出新的选择。
不是完全的否定过去的自己。只是加以调整,做出更加灵活的选择。
是来访者更加自我关爱了。不是心理咨询促进改变。
那么改变,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