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尖酸刻薄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讨厌的,而真诚礼貌的人,往往能够得到别人同样的尊重。
心理学上有个有趣的效应,被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指的是:当你期望什么,你就容易得到什么;你得到的并非是你想要的,而是你一直在期待的。
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也是一种能量。
当我们给予别人赞美和欣赏,其实无形之中也给了对方一些能量,心灵上的激励,在这份力量下,对方能够产生更多的动力。
比如:
当我们做某件事情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在鼓励我们,这时我们的精神以及生理上,就会迸发出更多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坚持下去。
这个心理学效应的背后,其实有个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某所学校进行考察,在他刻意隐瞒的目的下,他进行了一场长达多年的心理学实验。
罗森塔尔随机抽取了18名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并且将这份名单交给校长,还一副很认真的态度对校长说:“这些学生都属于智商型人才,一定要重视他们。”
起初,这18名学生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只不过在罗森塔尔刻意的干涉下,这群学生接下来的生活便接受了最好的资源倾斜。
多年过去,这18个学生都变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无论在学业或者事业上,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而这个心理学背后,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你的期望,有时候能够创造出一些奇迹。
在社交中,这个心理学效应十分有效果,能够很快地拉近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让你获得对方更多的信任。
比如说:
跟陌生人接触,表现出你的真诚和礼貌,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因为,当你表现出礼貌的时候,对方也会给你同样的回应。
跟朋友相处时,给予他们赞美,支持以及欣赏,而不是给他们嘲讽和贬低。
接下来,你能够得到的是他们同样的赞美和支持。
人的潜意识里,更容易接受“美好和赞美”,因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
男人希望获得女人的崇拜,女人喜欢获得男人的夸奖;子女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奖励等。
跟大家分享两个婚姻中的案例。
案例一:
刘先生和王女士是一对夫妻,二人结婚才不到5年时间,感情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每天回到家里都是无休止的争吵,谩骂,因为琐事常常吵得不可开交。
而在他们刚刚结婚的时候,还是如胶似漆的状态,彼此恩爱又十分尊重对方。
可是,在他们逐渐相处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对方身上更多的缺点,以往的小争吵也上升到了“人格攻击”。
刘先生贬低妻子:你怎么那么胖,你越来越丑了,你太能唠叨了。
而王女士也不甘示弱,反驳丈夫:你真没用,嫁给你我真后悔。
在这种针锋相对的状态下,两个人很难做到心平气和地沟通,婚姻也是漂浮不定,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案例二:
姜女士和陈先生结婚15年,从学生时代开始恋爱,两个人如今过了中年,感情依旧十分恩爱。
每天都是聊不完的话题,面对彼此脸上也都是甜蜜和幸福的模样。
儿女双全,家庭和睦,夫妻感情恩爱,这样的状态让他们的婚姻越来越稳固,感情也是愈发的好。
而他们的婚姻相处之道就是:理解、包容、赞美、崇拜。
丈夫赞美妻子:你很漂亮,年龄越来越大,你却一点儿也没变老。
妻子也崇拜丈夫:跟你在一起我很幸福。
无非就是给对方足够的包容与理解,尽管也会产生矛盾和争吵,可每一次他们都能做到换位思考,然后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去处理感情中的小磕碰。
他们能够拿出很多的耐心,诚意以及专注,然后用赞美和欣赏的方法跟对方相处。
其实啊,在感情中那些“尖酸刻薄”的人,只会让别人越来越讨厌他。
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长时间的嘲讽与贬低,都会让人失望。
而只有赞美,认可与欣赏,才能够给予我们内心更多的力量。
“皮格马利翁效应”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自我实现预言。
换句话说,就是心理暗示。
你想要对方变成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应该具备这些能力,成为这样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你想要自己越来越受欢迎,那么你就需要让他们足够信任你,对你产生好感。
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给大家足够的尊重,赞美与认可。
谁不希望自己被别人夸奖呢?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自恋”的自己。
即便对方很高冷,很冷漠,他的内心中依旧有一团火热。
赞美和欣赏,是一种心灵上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社交中往往能够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身边有“尖酸刻薄”的人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