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淮海晚报」
1757年,在淮安府山阳县河下镇估衣街倪家巷,诞生了一个后来名垂青史的人物——汪廷珍。
汪廷珍的曾祖父汪尧仙是徽州盐商,在河下成为淮北盐业集散地的鼎盛时期侨居淮安。盐商崇文重教,天资聪颖的汪廷珍,幼年便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12岁那年,汪廷珍丧父,家道中落。他与母亲程氏相依为命,每遇荒年,母子二人食不果腹,生活十分困顿。廷珍发奋读书,十年寒窗,终于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秋闱中举。下面讲述汪廷珍在中举后的传说——汪母程氏“吉言冲晦气”,50年前在淮安区河下、河北一带流传甚广。
汪廷珍中举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乾隆五十四年,京城春闱开考,筹措盘缠后,汪廷珍择吉日赴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母子俩整夜辗转难眠,生怕哪里发生差池影响前程。
第二天凌晨,收拾停当后,告别母亲,汪廷珍背着行囊出发。
走出估衣街栅栏门,刚到石工头,一条白狗窜出,吓得汪廷珍避让不迭,双脚踏进阴沟,鞋子沾满黑淤泥。
汪廷珍返身回家,心中不悦,想改日出行。汪母却笑容可掬:“恭喜我儿,未到京城便穿靴,大吉大利!”擦拭干净后,汪廷珍又高兴地出门了。
过了石工头,快到乌沙河时,晨曦初露。远处传来阵阵号子声,那是脚夫从河北西里“淮北批验盐引所”车推、肩扛、担挑把盐斤往乌沙河船上装运。在河堤下,汪廷珍突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个妇女在解手。进退两难,汪廷珍心想:今天晦气,还是改日出行吧。于是又怏怏转身回家。
汪母知道原委后放声大笑道:“恭喜我儿,京师城门大开,迎接寒门学子,大吉大利!”听了母亲的妙语,汪廷珍消除忌讳,再次转身。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次,程氏决定送儿一程,母子同行。
到了“头桥”,只见前面一片缟素,一群穷人抬着棺材,正走向“慈善义葬坟地”。不等儿子开口,程氏指着棺材诙谐地说:“今天与棺(官)同行,我儿日后一定会大富大贵。”
清江浦风景如画,母子兴高采烈,不觉到了清江大闸。这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二人精神为之一振,往北过了黄河就是“南船北马”的王家营。
一般情况下,赴京赶考的南方学子到清江浦臧家码头舍舟登陆后,再越过黄河到王家营改乘马车,上了通京大道1864里就抵达京师。
说也奇怪,平日里黄河渡口是风高浪急,惊涛拍岸;今天却是风和日丽,波澜不惊。汪廷珍与母亲在渡口南岸依依惜别,互道珍重。
在道上,汪廷珍饥餐渴饮,夜宿晓行。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春闱,汪廷珍蟾宫折桂;殿试,汪廷珍再接再厉,中一甲榜眼。
汪廷珍后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赠太子太师。嘉庆帝特下旨任命汪廷珍为总师傅,教授皇子即后来的道光皇帝读书。
道光皇帝曾朱笔御批,称赞汪廷珍“师道臣道可谓兼备”。
道光七年七月,汪廷珍病逝,享年71岁。道光皇帝亲临祭奠,赠太子太师,赐谥号“文瑞”,入祀贤良祠。江苏当地请立祠作为乡贤,道光帝特下诏批准。 2021-09-26 00:00:00:0■余潮洋16074001御先生汪廷珍的传说/enpproperty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1万获赞 199.6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