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是一种非理性的模仿和追随现象,多体现在经济生活和金融市场中。比如,目前招聘市场中的热门岗位造成了学生选专业时的盲目追随;对某种商品的追捧;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追涨杀跌行为等等。这些行为的背后,有较为普适性的心理学解释: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大家会普遍认为身处集体中会获得相对的确定感和归属感,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认知和意见与自己身处的群体不一致,通常会感受到压力以及确定感的下降,促使他们改变已有的认知,去说服自己认同群体的观点,也就是一种“从众”心态,或者说是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理论的起源

羊群行为在经济领域的发现与理论完善

羊群行为在经济学领域的发现主要是从投资者的心理角度展开分析,认为投资者在信息掌握不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的时候,会产生明显的从众行为,随后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也主要集中于投资者行为这一方面。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羊群行为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情景,投资者为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风险,来获取更高的资产收益,进而选择在做投资决策时追随大多数人的决策和行为。尤其是散户投资者,信息渠道和专业知识更加缺乏,他们也更容易产生“抱团”的行为。

▲股市中的羊群行为

在经济学领域,羊群行为产生的具体机理是什么?学者们通过建立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目前主要证实了三种原因形成的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网络漫画

(1)收益外部性

收益外部性指的是,在经济学的博弈论模型中,投资者自身的收益结构会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决策与行为的影响,这种收益的外部性会导致投资者倾向于追随投资。比如银行挤兑的发生,就源于储户对收益结构外部性的认识。

▲银行挤兑网络图

(2)信息外部性

信息外部性与收益外部性的原理类似,但信息外部性的羊群行为与收益外部性的羊群行为形成过程存在差异。信息外部性是指某一个先行动者的私人信息会影响其他行动者的决策和行为,比如某一个先行者利用某些渠道获得的私人信息进行了投资行为,那些后进入者会根据行为去倒推先行动者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容易忽略自身拥有的私人信息,如果其自身拥有的私人信息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与先行者的行为有悖,他们往往仍然遵循先行者的决策行为,这就形成了基于信息外部性的羊群行为。从形成过程来看,基于收益外部性的羊群行为是行动者同时行动的,比如在重要的新闻发生时,股市中的投资者倾向于采取相一致的同时行动;而基于信息外部性的羊群行为是有先行者和模仿者的先后行动顺序的。

▲股市中的投资者网络图

(3)声誉和委托——代理

基于声誉的羊群行为和基于委托——代理的羊群行为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人而言。在基于声誉的羊群行为中,由于投资者不愿继续相信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造成基金经理的声誉下降甚至声誉危机,为维护其声誉,基金经理人倾向于保守地追随或者模仿其他经理人的决策。委托——代理问题同样产生于个人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人之间,基于这种委托——代理问题,相对一段时期内的基金收益,基金经理人往往更关心他们的声誉,当他们的声誉主要评判标准是其业绩排名时,就易造成基金经理的从众投资行为,比如我们所看到的投资热门股票组合的热门基金。

▲基金投资网络图

羊群效应存在与否的检验

基于羊群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发现和完善,部分学者也对不同市场和行业的羊群行为进行了检验,发现了各个市场中不同程度的羊群行为。在国内市场,针对房地产、股票、基金、期货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大部分的研究均发现了市场中的羊群现象,也有少部分研究并未发现某些市场中的羊群行为,但由于应用的模型方法和检验时间区间不同,产生的结论也会存在差异。

▲房地产市场过热网络图

另外,相当一部分的实证研究还发现,国内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比欧美发达体市场普遍更加明显。原因主要与我们的市场结构和制度安排有关。目前我们的资本市场还处于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阶段,相比较发达体的成熟市场,市场结构相对单一,更易产生投资者追涨杀跌的行为;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对卖空的限制造成投资者选择受限,也会造成“羊群行为”的加剧。

羊群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在经济金融领域,羊群行为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会产生相对负面的后果,影响市场的稳定性。

(1)非理性声音的放大

基于信息外部性的羊群行为提到,后进入者往往倾向于抛弃自身的私有信息而追随先行者的决策和行为,这会导致先行动者这一方面的观点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理论早期是在传播学领域被提出,后来被应用于行为金融领域。其基本含义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大部分人的观点相一致时,就会选择加入大部分人的群体声音,这类观点就会不断被传播和放大;而一旦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大多数,也会选择放弃自己的观点,保持沉默,结果就会导致,多数方观点不断传播,另一方的意见趋于消失,形成一个螺旋式的演进过程。

▲沉默的螺旋网络图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媒体的舆论效应就是一种典型的“沉默的螺旋”。经济金融市场与媒体也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金融市场对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股市信息海量且多变,可以持续提供新闻,以此吸引公众尤其是投资者的目光;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影响了投资者的注意力和情绪,进而干预投资者行为和决策,投资者的行为进一步影响了股价和股票的收益率。从媒体情绪的层面来看,媒体情绪高涨或低落的情况下,会形成一种声音明显占据上风的情况,进而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导致股价偏离其基本面,产生了资产误定价。对于新闻热度高的股票,投资者会产生追捧的情绪,导致了价格的向上偏离,随后在中长期内产生反转。

这一现象放在经济金融领域,往往导致非理性的声音被放大,造成资产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背离,以及导致资产价格的不连续性变化,影响了经济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2)过度反应

市场中的过度反应也是“羊群行为”的一种常见后果。在上涨市场中,羊群效应会造成投资者盲目追求过热的资产,进一步推高资产的价格,高于资产本身的价值,就会产生泡沫甚至泡沫的破裂;在下跌市场中,投资者的杀跌行为加深了下跌的幅度,造成下跌的加深。总体而言,过度反应是一种偏离内在价值追求短期收益的短视行为,由于市场的内在机制,过度反应会在一段时期内被纠正,投资者原来的短期收益也会不复存在。

▲市场泡沫网络图

(3)加剧资产价格的脆弱性

前面提到无论是在牛市中羊群行为孕育危机的过程还是熊市中羊群行为加剧危机的过程,都是一种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涨或下跌,一旦过度反应开始回归,就造成了价格的持续下跌,加剧了资产价格的脆弱性。

▲熊市网络图

羊群行为是否都是负面的

上述羊群行为对经济市场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它们的非理性所造成的,然而从总体来看,羊群行为并不都是非理性的,也有部分羊群行为在市场中扮演了正面的角色。

我们可以分阶段地看待羊群行在资本市场中带来的影响,在某个产业、某一行业的风口初期,羊群行为往往是一部分投资者共同行动的,在这种情境下,羊群行为能够加速信息的释放和资产对新信息的吸收,是一种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在风口持续的后半程,羊群行为的持续追捧导致供需的失衡,更易造成资产的泡沫。

同样的,在公共经济学领域,有的研究还发现了羊群行为的正向作用。在具有公共用品属性的新技术研发的情境下,公司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产生“搭便车”行为,后面的公司在不清楚他们行动目的的情况下,可能会误判实际情况并放弃研发机会,这就导致了没有公司站出来主动开展研发,进而使得搭便车的研发公司想法落空,他们也就只好主动研发,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提高了整体效率,反映为羊群行为的激励效用。

如何降低非理性羊群行为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羊群行为在经济学领域总体而言是弊大于利的。从本质上讲,投资者依赖于群体的观点是一种个体层面的理性行为,但经过情绪的放大,就演变成了集体层面的非理性行为。因此,如何降低非理性的羊群行为,是我们提高投资效率,维护市场稳定性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集体非理性行为网络图

对于这种群体非理性的羊群行为,我们在认识它、理解它之后,大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反向指标加以利用,清醒地看到市场涨跌的本质,在风口初期时利用好羊群的正向促进作用;在风口的后半程警惕羊群行为的过度反应和其导致的供需失衡,及早地规避风险。获胜者总是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并采取有自己思考的行动,可以说,反向行为是大多数成功投资策略的核心所在,但这一前提也是建立在投资者积累更多的投资知识,并且信息渠道畅通的基础上。

有研究人员提出,现代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在客观上降低羊群效应以及其对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智能投资”“智能投顾”“程序交易”等科技赋能金融的方式在不断兴起,这些金融科技赋能方式一方面增加了信息透明度,提高了投资者投资能力,降低了投资成本,从而提高投资者理性决策能力,进而减少羊群现象;另一方面提高了风险识别的效率和机制,降低了羊群效应产生的负面影响。

▲金融科技网络图

从这一角度,我们普通投资者也要主动地拥抱科技所带来的变化,充分利用好科技手段来为自己的投资赋能。市场是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但我们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发掘真正的价值和机会,需要有坚定的长期持有的耐心,而不是抱着盲从的心理,去追求看似高收益的短期机会。在利用好丰富的互联网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应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扩大选择投资标的的目标范围,降低非理性因素,从而做出更优的决策。

举报/反馈

小彭财经

4万获赞 11.6万粉丝
原创自媒体达人,喜欢就关注我吧
盐城企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